■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通過有序推動市級黨政機關和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搬遷,帶動中心城區其他相關功能和人口疏解,到2035年承接中心城區40—50萬常住人口疏解。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崩^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全面推進之際,廣東省近期也發布了《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 年 )》, 首 次 從省級層面提出汕頭作為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無論是城市副中心還是副中心城市,基本要義都是要實現從“單中心”突進向“多中心”發展,破解一城獨大,實現多點多級。
隨著城鎮化的深度推進,尤其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提出后,國內許多地區相繼在總體規劃中提出“副中心”或“多中心”的發展戰略。其中,副中心的建設更強調在省域范圍內打造綜合實力較周邊城市更強,經濟輻射力更超出自身管轄的行政區范圍的城市。無論是副中心城市還是城市副中心,都要擁有獨特的優勢資源,且與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離、可以被賦予帶動周邊區域發展重任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案敝行摹弊鳛榭臻g結構分散化過程中主中心的外延,其建設關鍵要徹底摒棄“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構建“網絡化、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空間布局,破解“一城獨大”難題,加快從“單中心”突進轉向“多中心”發展,從中心集聚到局部擴散,實現“多點多極均衡發展”。
結合各地發展現狀,城市副中心或副中心城市建設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對于大城市而言,要依附于主中心發展“城市副中心”,并與之保持較強的發展關聯,此類“副中心”要以某項功能為主導,發揮“反磁力作用”,分流部分中心城區的功能,結合其他附屬功能發揮疏解和分擔主中心部分職能的作用;對于省區而言,要加快發展“省域副中心城市”,與主中心相對獨立發展,形成較大的發展規模和完整的城市功能,與中心城市共同構成層次性較強的城鎮體系,更加注重改善城市空間結構和環境,培育新的城市經濟增長極。
副中心城市建設必備的六大基本條件
結合國內外特大城市經驗,副中心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基本培育條件主要包括:一要與主中心應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避免發展要素被主中心過度吸引;二要有較強的經濟基礎和人口規模;三要與主中心之間具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四要有可以輻射帶動發展的經濟腹地,通常為臨近的城鎮群,并與之有密切的產業、居住聯系;五要有承載城市綜合功能的用地條件;六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較高水平的配套服務設施水平。
資料來源:根據媒體公開報道整理
城市副中心、尤其是副中心城市,肩負帶動區域發展的重任,必須有較強的經濟實力,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更加注重轉型發展、動能轉換,著力建好“四個中心”,加快打造與副中心城市定位相適應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城市發展新格局,形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一要建成綠色生態宜居中心。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合理確定副中心建設規模,突出“科技、生態、宜居、智能”發展方向,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二要建成創新驅動引領中心。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基點,加快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完善創新創業環境,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培育新業態,加快構建副中心城市高精尖經濟結構。三要建成協調發展中心。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統籌做好中心區和副中心建設,提升區域公共服務整體水平,打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示范區。四要建成開放發展中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創新,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創新體系,培育區域開放合作競爭新優勢,打造擴大開放新高地和對外合作新平臺,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在這方面,珠海、汕頭、湛江等作為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就特別強調要構建“雙核多心”功能等級體系為支撐的世界級沿海都市帶。
城市副中心及副中心城市,都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因此,其功能定位必須放大到整個城市發展的大框架中來考量,要與傳統中心區形成功能互補,真正成為促進經濟發展、轉移主城區功能、疏散主城區人口、輻射周邊區域的重要的城市結構。與傳統中心相錯位的功能定位有利于新建副中心城市自身功能的培育, 而多樣化且富有特色的職能定位則是增強“副中心”發展活力的關鍵, 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未來的興衰成敗。城市副中心和副中心城市的建設,要融入業態、形態、動態和生態四個理念。即:混合商業、商務、居住和文化功能,以及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功能等,達到高度整合和高效發展。注重建立完備、優質的公共服務,建立大容量、廣覆蓋的便捷軌道交通網。同時,要極力避免“臥城化”,實現產城融合、職住均衡。在這方面,《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站在了更大格局上,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精神,著眼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城市副中心兩翼齊飛,高水平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
官方微博weibo.com
(2018 年 1 月 21 日 11∶50 )
(2018年 2月 1日 11∶07)
(2018年 1月 31日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