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
摘 要:本文以貴州農產品出口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貴州農產品出口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一帶一路”戰略背景為貴州農產品出口找到新的路徑,從而推動貴州農業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貴州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貴州經濟的整體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貴州;農產品;出口
一、貴州出口的現狀
貴州屬于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東、南、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大體分為:山地、高原、盆地和丘陵,主要以丘陵、山地為主,占據全省土地面積的92.5%,其中喀斯特地貌就占61.9%,正是由于特殊的山地丘陵優勢和土地資源特點,貴州曾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近年來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一帶一路”開放戰略的影響下,貴州農產品出口總額不斷上升,品質不斷提高,加速了科技創新步伐,促使出口農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推動綠色農產品的增長,調整了產業結構。隨著貴州與周邊國家在文化、學術、旅游、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逐步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農產品的開發中。例如在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上,將貴州特有的民族文化配合天然的材質加以運用設計,通過不斷引進技術,改進貴州農產品加工工藝及包裝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宣傳,不斷增加出口農產品的附加值。貴州出口的農產品主要有烤煙、豆類、糧谷、動物及肉類、中藥材、桐油等,主要出口到東南亞、歐洲、非洲、北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農產品的出口在全省外貿出口總量中所占比重還相當低,出口價格也始終在低位徘徊。
二、貴州農產品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
1.出口市場結構不合理
目前貴州農產品出口市場范圍很廣,但主要還是集中在韓國、日本、東南亞這些周邊國家。農產品出口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例如水果、蔬菜、茶葉、水產品這些加工程度低的產品。農產品出口市場過于單一和集中會導致對出口國家市場的過渡依賴,影響貴州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持續健康發展。盡管貴州不斷嘗試尋找新興市場,例如近年來增進與墨西哥、烏克蘭、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國家的貿易往來,為農產品的出口尋找新的市場。但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擴大、各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導致農產品出口市場競爭激烈,而貴州農產品出口貿易增速仍然比較低,沒有實現出口市場真正意義上的多元化。
2.環境標準制定不及時,遭遇出口市場貿易壁壘
環境標準是指有關識別環境污染、控制污染、保護環境的總稱,很多國家把環境標準作為非常重要的一項非關稅壁壘。而貴州農產品特別是一些初級農產品,綠色環境標準低于國際標準,國際上許多國家制定的環境標準都是在產品研發之前,但貴州的標準卻是在出現環境污染問題之后才制定,導致貴州農產品的綠色標準遠遠達不到國際標準,以至于遭遇其他國家環境標準方面的綠色壁壘,甚至地方性的檢驗檢疫標準無法與國際標準接軌,從而導致貴州農產品出口困難甚至無法出口,低廉的價格還會遭遇其他進口國家反傾銷調查。
3.農產品出口服務體系落后
貴州屬內陸省份,但相對于東部、中部、西部的其他各省份的農產品貿易增速來講,貴州省仍有較大的差距。經濟基礎薄弱,農產品的儲藏、運輸設施嚴重不足,有關農產品出口方面的制度,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導致貴州農產品出口服務水平落后,這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農產品的出口。例如:農產品缺乏運輸基礎設施、裝備落后;缺乏從事農產品運輸和儲存的專業企業,缺乏專業化的農產品包裝、裝卸和運輸技術和農產品信息化水平較低。
4.傳統優勢農產品出口困難
貴州農產品出口數量小、主要以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為主,精加工農產品出口盡管有所增加但是所占比重還比較小,出口農產品總體價格和附加值低。貴州農業發展一直沿用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依然是一種小農經濟狀態,產業化和專業化水平低,農產品生產的集中程度不高,傳統分散型的農業生產模式導致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質量和品牌難以達到進口國品質標準,導致難以出口。
三、以“一帶一路”為戰略背景,促進貴州農產品出口的新路徑
1.改變出口市場結構,開拓新國際市場
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不斷改變農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帶來的優勢,使貴州農產品出口方面形成新的增長點。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繼續鞏固港澳、日韓、東南亞國家市場,同時加大開發南亞、中亞、西亞、北非和東歐等新興市場。(2)對農產品出口國消費者市場的收入消費、風土人情、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方面進行深入調研,以銷定產。不斷熟悉出口市場關于農產品的貿易規則、進口質量標準和貿易壁壘的有關條文,明確貴州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品牌建設的目標和方向,(3)通過開展各種農產品國際展會建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拓展銷售渠道和消費市場。
2.提高農產品生產和加工質量,建立貿易壁壘預警機制
貴州農產品出口需要積極應對國際綠色壁壘等非關稅壁壘,因此需要在短期內熟悉出口國家貿易壁壘規則,深入研究出口市場的農產品標準體系,只有掌握了出口市場對農產品的質量標準才能更有效的制定、改進和完善貴州農業質量標準,生產和加工出更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無論是從分揀、保鮮、儲運、包裝、宣介等環節的技術研發,還是對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方面,都能提高名特優新農產品的國際標準,還能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近幾年貴州的烤煙、薯類、油料和茶葉都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而水果、稻谷、棉花、花生卻具有較強的比較劣勢。因此,因此要重點扶持優勢產品的出口,通過科學研究切實加強烤煙、茶葉、特色中藥材等農產品精加工的,大力扶持優質茶葉、煙葉、油料等種植生產,改善出口農產品的結構和比重。農產品的種植到生產加工堅持監督管理,牢牢把質量和品質加以控制。除此之外外貿部門、檢驗檢疫部門建立專門的機構專門研究農產品國際標準,建立貿易壁壘預警機制,提前做好出口預案,不斷傳遞信息給農戶和農企,以便及早應對,并加強農產品檢測檢疫,加強對農戶、農企的宣傳,跟蹤了解和把握國際農產品標準化發展動態。把檢驗檢疫的鏈條貫穿到農產品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各環節,把實現農產品質量提高作為根本任務,從源頭出發更有效的提高農產品質量,更好的適應農產品國際市場。吸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股、合資的方式參與跨國經營,減少農產品出口反傾銷調查。
3.建立農產品出口信息化服務平臺
貴州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的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是流通體系不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建設一開始就缺乏整體規劃,從采摘——冷藏——保鮮——運輸的設施及技術都比較落后,以產定銷的方式使農民很被動。生產物流環節滯后不僅增加了農產品流通成本,還降低了農產品出口優勢,大大制約了農產品競爭力。應通過構建“一帶一路”對農產品貿易方面的綜合服務平臺,促進農產品的信息化服務,可以從幾方面入手:(1)構建科技創新平臺,加強龍頭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的技術交流,形成幫扶協會,提高農業加工技術。(2)建設“一帶一路”跨境電子商務對外平臺,通過平臺進行有效的宣傳,提供穩定的B2B和B2C市場需求網絡,推動貴州農產品通過各種貿易方式走向國際市場。(3)建立完整的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農產品信息交流,實現共享資源的目的,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關注國內外出口市場的信息變動,利用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分析,形成一個優質的網絡服務系統。
4.創立品牌意識,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貴州擁有幾百種農產品,也有豐富的環境資源,但是卻沒有本土的自主品牌,這在國家貿易中就沒有優勢可言。所以,要想擴大貴州農產品出口,就要增強品牌意識,根據市場需求創建本土的自主品牌,提升品牌的綜合實力,集聚市場實力,從而提升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實力。
例如,貴州農產品出口中,特色農產品的出口比重一直很高,具有一定的市場優勢,如何利用這點優勢把市場進一步做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自主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提升企業的價值。所以,貴州要根據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動,分析國際市場需求的特點和差異,找出適合國際市場的農產品潛在市場,針對優勢的農產品建立自主品牌,發揮優勢農產品的優勢,另外,在發展自主品牌的同時,要不斷跟進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動來采取有效合理的營銷方案,確保銷售份額的穩定提升,從而提升在國際貿易中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許雯.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新疆農產品出口政策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
[2]李浩學,李盛輝.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潛力分析——基于HM指數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J].價格月刊,2016,(11)69-74.
[3]歐陽碧媛.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農產品出口問題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