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第二中學 內蒙古 根河022350)
錯誤的定義
許多語言學家都嘗試著對錯誤進行過定義,但是到目前為止,對錯誤這一概念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理解。 Ellis認為錯誤能夠透漏出學習者在聽說讀寫方面的欠缺,是偏離標準語言形式的一種現象,成為交流和寫作等方面中的一部分。[6]Richaards認為錯誤是學習者對目標語錯誤地運用,在語法和交際中會有所體現,當學習者錯誤地使用語法規則,或是沒有完全掌握語法規則時產生的錯誤,James認為偏離語言規則時產生的語言現象被定義成錯誤,人們把未能成功地表達語言看作是一種錯誤,錯誤是不正確的語法形式。
(一)對比分析理論
對比分析理論認為二語習得的過程首先需要克服母語帶來的困擾,運用該理論教師可以更加有效地準備好相應的教學策略并糾正由于母語的負遷移產生的錯誤。所以對比分析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外語教學,逐漸地研究者也意識到分析學習者的語言錯誤的必要性。
(二)中介語理論
中介語在1969年由Selinker提出,他指出:“中介語是二語學習者的一種獨立的語言學習系統,它產生于學習者試圖掌握第二語言所做出的努力。”中介語也叫過渡語,是學習者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從母語不斷向目標語過渡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語言系統,這種語言系統的語言規則變化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地不斷變化的語言系統。
(一)研究問題
本文研究問題如下:
高中生英語寫作經常出現的錯誤類型有哪些?造成高中生英語寫作出現錯誤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錯誤分析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實踐,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能否提高?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在本實驗研究前,此次問卷調查考察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學生如何看待英語寫作?其次,學生有哪些寫作習慣?
2.測試法
該論文分為對兩個平行班實驗前測試和實試驗后再進行測試兩個部分,對比得出以錯誤分析理論為指導的寫作教學是否有效。
該理論應用下的寫作錯誤糾正的研究步驟
第一,在本實驗研究前,首先對兩個平行班進行一次問卷調查。
第二,通過問卷調查對學生的寫作態度和寫作習慣有了清晰有效地了解之后,對兩個平行班進行實驗前測。
第三,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驗研究的實施,以錯誤分析理論作為理論指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實驗班進行新的寫作教學與指導方案。
第四,最后通過實驗后測與對照班進行對比,來檢驗這次在錯誤分析理論指導下的寫作教學是否有效。
測試結果數據收集與分析
后測錯誤數量統計表

班級 錯誤總數實驗前 對照班 335實驗班 346試驗后 對照班 349實驗班 125
從表格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前,對照班班和實驗班的錯誤數量區別不大,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實驗后,實驗班的錯誤總數比普通班少224個,占大概對照班錯誤總數的五分之三。然而和前測相比,對照班的錯誤總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比前測多了十四個,變化趨勢趨于穩定,但是實驗班前后測在錯誤總數上的變化很大,相比前測錯誤減少了221個,兩個班有如此變化的原因是由于分別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案,對照班班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而實驗班采用的是在錯誤分析理論指導下實施的教學方案。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此次研究的結果是成功的,即錯誤分析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是成功的。
主要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錯誤分析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結果是有效的,通過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錯誤分析理論指導下的寫作教學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首先非常明顯地減少了學生寫作中出現的錯誤,其次也提高了英語教學效果,增強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