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普
(廣元市利州區南鷹小學,四川 廣元 628000)
當生本教育的春風吹進我們的校園進入我的課堂,我正在教上一屆四年級,追隨了三年的生本理念,五六年級評價機制和小組建設日益成熟。孩子們也在生本教育推行中日益成長成熟,我忙碌著,也享受著生本管理帶來的收獲和喜悅。
又輪回到一年級,一開始心里有諸多的不安和擔憂。擔心自己教不來一年級的小娃娃了,擔心生本管理用在一年級為時過早不太合適。開學一個月后,我的心情頓時明朗起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余的。生本小組建立之后,小組評價上墻,在一年級生本管理推行的過程中,與之前的師本管理對比之下我發現從來沒有像帶這一屆一年級這么輕松過!一年級的生本推行,以下幾點感受最深。
一年級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什么都需要老師教。“我補充我質疑”“請同學們跟我一起讀題”“我想考考大家”“我說不清楚了,誰能幫幫我?”……這些看似簡單的語言交流模式,都要由老師一字一句不斷重復地教孩子們說,幫助他們形成同學之間的對話交流。對于一年級的孩子,老師必須要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仿佛做一個孩子們肚子里的“蛔蟲”,功夫所至,金石為開。時間長了,孩子們就會成長為我們所期望的樣子。
狠抓常規,訓練聽口令的習慣,讓他們的行動聽指揮,以前在高年級也會出現這種現象:當一個學生發言時,其他學生并沒有認真聽,而是一味地舉手,不住地喊“老師,我來”,站起來舉手,更有甚者跑到過道里來了,還有的孩子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這樣就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課堂交流時,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會聽會說”的習慣影響孩子們終身成長,應該成為一年級生本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我們現在的孩子做的還很不好,很多孩子還在適應中,小組一上臺展示,有的孩子就控制不住的興奮,站在臺上上竄下跳,這個小老師講,另外幾個就自顧自的說悄悄話,還沒形成良好的角色意識,在培養管理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賞識。”一年級孩子尤其如此。一年級上學期剛入學時,我輪流著讓孩子們當值日生,就有家長給我打電話或者QQ留言,說孩子回家告訴家人自己當值日生是多么的開心和自豪!在課堂上,我也發現當了值日生的孩子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上課看起來更有精氣神了,坐姿端正,上課專注,回答問題的聲音都比別的孩子響亮些。在老師眼里,這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鍛煉,殊不知對孩子心理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么我們的生本管理,秉承著全面依靠學生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孩子們這樣的理念,對孩子們的成長,又產生著多么深遠的影響。還記得那次“課前3分鐘”時,小老師說:我這兒有一道題,“把九個蘋果放入大中小三個盤子里,大盤比中盤多放一個,中盤比小盤多放一個,現在大中小三個盤子里共有幾個蘋果?考考大家怎么做?”
澤騏:“一共有9個蘋果,大盤3個,中盤2個,小盤一個。”
其余同學:“不對,合起來才6個。”
小瑞:“應該這樣擺,大盤4個,中盤3個,小盤2個。”
全體同學贊成。
炳霖:“我有不同意見!開始的信息告訴我們把9個蘋果放在三個盤子里,這么放,那么放,最后問盤子里一共有幾個蘋果,開始已經告訴答案了呀!”
一道題引發了孩子們積極思考,我心里暗自竊喜。并問大家:需要思考怎么擺嗎?孩子們說不需要。小瑞這樣擺的確是對的,但炳霖抓住了這道題的根本原因,快速地解決了問題!這好比我們去萬達廣場,炳霖走的是最近最好走的路最先到達,而其他同學走的是彎彎繞繞的路很久才到達目的地!這道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像孫悟空的火眼金晴那樣一眼識破白骨精,而我們要煉成炳霖那樣的“火眼金睛”,迅速識破數學問題中的根本原因,就能快速解決問題,為我們的學習節省更多有效時間。看吧,一年級數學生本課堂,我們也能欣賞到孩子們思辨的精彩!
小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學會欣賞、學會共享,并有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這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學生在小組活動過程中,能培養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組織管理的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自我價值觀念、團結協作精神、專業學習興趣及科學探求精神,并從中學會尊重他人、欣賞他人。這種學習方式能夠發揮出其他教學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愛生本,它讓我認識到生本管理要趁早,要從一年級抓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