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杰
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促進了公共圖書館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在這個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可以促進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優化,為公共圖書館建設發展提供有效助力。本文結合相關內容進行幾點具體分析,通過進一步研究,旨在提高認識,并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研究效率,以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在社會上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帶動我國社會建設過程中各行各業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傳統行業發展過程中開始探索互聯網+發展模式。公共圖書館發展歷程中也開始加強對互聯網+時代的探索,對圖書資料管理工作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和創新。
1 “互聯網+”的含義
通俗來說,所謂的“互聯網+”即為將原有相對較為成熟的產業與互聯網信息科技技術相融合,以求進一步帶動其原有產業和技術的效率和質量。通過互聯網這一媒介平臺,能夠更好整合傳統產業,再保留其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創新和優化,最終反饋在全局助力我國經濟更好發展與完善。
2 “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管理的轉變
2.1 重視轉向讀者需求
眾所周知,圖書館的資源大多是紙質圖書,因此相關的圖書館管理工作大多也以紙質圖書為主。盡管圖書館作為社會性的場所也會定期舉辦如研討會、圖書發售會等,但并沒有擺脫以紙質圖書為主要業務的現象。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其高度的便利性與快捷性,使得用戶的閱讀需求得以更好滿足。同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群眾對閱讀的需求越發碎片化,一旦圖書館沒有與時俱進地做好更新與優化,將會失去原有作為圖書館的作用和價值。
2.2 重視對于輕藏的轉變
在互聯網時代全面來臨之前,文獻資源的收集、存儲的價值相對較大,所以圖書館最為突出的價值在于收藏,從外部廣泛吸收優質資源。同時,“重藏輕用”也成為我國圖書館最為主要的運作理念。然而,隨著互聯網的誕生與發達,用戶能夠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進行資源的獲取和使用。如果圖書館沒有做好完善與進步,仍然使用“重藏輕用”的理念,勢必會被時代和讀者所
淘汰。
2.3 基于動態方向的轉變
傳統的圖書館其主要管理的是紙質化的圖書,其管理模式大多也仍然是靜態管理態勢,盡管這與紙質圖書的管理運營理念想匹配,但與“互聯網+”的大背景相背道而馳。圖書館在新時期必須秉持動態管理的態度,將原有的傳統靜態管理模式相摒棄,從紙質化管理將目光放長遠,將資源進行整合更好為廣大的讀者所服務。除了將紙質化圖書資源整合成為信息化資源以外,圖書館應當將讀者信息、圖書數據庫的信息、圖書館合作項目的信息整合,從而更好為讀者進行服務。
2.4 明確發展多元化管理
傳統的圖書館由于所提供的內容相對較為有限,所以其服務質量、所提供的服務項目也相對較為有限。而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加持之下,圖書館所涉及的業務和信息量也提升,圖書館也邁向更為多元化的進步。以圖書館的藏書資源為例,除了原有的紙質化圖書資源以外,還有包括電子的信息化資源加入。而針對圖書管理工作人員來說,除了在原有對其出勤率、工作效率上的評定以外,還要對其知識水平、能力水平、道德水平進行進一步的強化,要真正做到利用好信息化技術的優勢與便利,推動我國圖書館更好建設,更好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
3 “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途徑
3.1 重視對于數字資源的建設
在目前我國互聯網信息科技力量不斷發展的形勢之下,圖書館當前最為緊急的需求在于,改變原有的狀態和模式,提升數字化的進程。圖書館應當對自身已有的資源進行篩選和分析,找出其中優質的資源將其轉變為數字化的內容。
首先,圖書館要整合好自身的資源內容,并從中挑選出價值大、廣泛受到群眾和讀者認可的作品。例如,地方雜志、人物家譜、通俗小說以及經典的文學類作品,在掃描儀、壓縮器、光學識別等現代化科技力量的加持之下,將原本紙質化的內容轉變成為信息化的數字內容,以供更多的群眾加以使用和參考。針對每一個不同的公共圖書館,都要充分結合自身的特色以及當地群眾的需求,建設一個更有價值的信息化平臺渠道,更有針對性地為群眾所服務。
其次,圖書館為了更好方便群眾使用,應當建設專屬的信息資源庫。在了解用戶的使用需求以及使用習慣后,圖書館應當建設專門的搜索引擎,這樣用戶只需要通過關鍵性的信息或字詞,就能夠做到第一時間的查詢。同時,圖書館自身應當也要做好資源的分類整合工作,便于新用戶更快熟悉圖書館的資源,達到高效實用圖書館的
目的。
最后,作為一個社會性的公益組織單位,圖書館必須整合好對特殊人群的數字化資源。特殊群體往往因為身體上的原因,無法直接到達圖書館使用信息和資源,但圖書館也更要發現其需求和價值,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服務于大眾。例如,針對廣大的老年群體,除了更為廣泛地向其提供生理健康、傳統文學作品以外,還必須搭配一定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入門教學,從而更好指導老年群眾接納新鮮事物,幫助其更加高效地使用互聯網進行瀏覽和閱讀。
3.2 積極提高文獻檢索效率
所謂的檢索途徑,是指讀者在登陸信息化圖書館的情況下,通過關鍵詞或關鍵信息進行資源的檢索。而互聯網的發展,給予圖書館更多的檢索途徑,現在用戶無需身在圖書館,通過個人用計算機或移動端設備,就能完成簡單的文獻搜索工作。同時,用戶只需要進行一次簡單的搜索,就能出現不同種類的大量線索。針對目前移動端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為了更好讓用戶隨時隨地地進行檢索甚至是閱讀。目前絕大多數的公共圖書館都制作了屬于自身的APP,讀者只需要通過在線閱讀或下載文獻的方式,就能達到足不出戶使用圖書館資源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目前互聯網信息科技技術不斷發展,但在不同的互聯網終端,如個人電腦、圖書館電腦、移動端所呈現的內容都有一定的區別,所以圖書館必須做好整合分析的工作,力求以最為全面的方式完成整合,致力于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3.3 重視特色的信息化資料管理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目前我國的公共圖書館業務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圖書館原有的藏書理念被摒棄,應當更好以讀者作為主體所服務。其次,讀者對信息化閱讀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每一個公共圖書館都必須再一次做好創新與調整的業務,不同區域的圖書館也要高度契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建設更為完善、有特色的信息化圖書館,力求更好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服務,推動我國社會更好進步,為我國進一步和諧運作貢獻應有的力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技術不斷普及與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時代悄然來臨。公共圖書館為了尋求自身可持續發展,勢必要與時代發展潮流相契合,因此公共圖書館與互聯網的深度整合就成了必然,對互聯網+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促進我國圖書館事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曉風.互聯網+環境下的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分析[J].大眾文藝,2018(03):183-184.
[2]馬春芳.基于網絡信息化背景下的圖書資料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