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賽提?瑪丁
摘 要:配音導演專業人才的培養與配音二次創作密切相聯,在配音二次創作的各個環節之中都對應有不同的導演元素,傳統的導演專業人才培養片面注重拉片、蒙太奇表現和調度翻拍等內容,而對導演專業人才缺乏聲音、表演方面的訓練。為此,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思考配音二次創作這種新興的藝術形式,探索配音導演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配音;二次創作;導演;專業人才
配音二次創作是一門新興的藝術形式,需要配音導演用心感受和體悟,并用言語體現其個性化的技巧,它溶匯了配音導演和演員的幕后心血,是配音導演及演員傾訴并迸發出來的激情之聲。為此,要明晰配音二次創作的存在價值和功能,探索配音專業人才的藝術培養,以更好地提升配音二次創作的效果,給人們帶來無與倫比的震撼體驗和感受。
1 配音二次創作概述
配音二次創作是一種全新的言語藝術和學科,它是以影視作品的畫面片段為依托,對影視作品畫面進行創造性的臺詞詮釋和解讀,使影視作品的畫面呈現出別開聲面的語義和色彩。同時,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和手段迅猛發展的時代下,互聯網用戶原創內容(UGC)進入到人們的視線,它體現出個性化、交互性的特點,以《帝國的毀滅》系列視頻為例,它就在原作畫面片段之中加入了風格迥異的二度配音,圍繞開會、端午節、考試等不同主題配以相應的臺詞,展示出極具風格變化、豐富情緒的藝術作品,在作者重新解讀經典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創造者采用一種戲仿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影視作品的一種調侃、嘲諷、游戲、致敬等認知和思緒,創造出個性化、特色化的故事、形象及內涵。
2 配音二次創作導演專業能力的培養分析
配音二次創作是一門新興的語言藝術形態,是可以用身心、言語加以體會和領略的個性化技巧,要求依循其藝術規律和創作原則,以更好地彰顯配音二次創作的藝術價值,提升配音的藝術質量。優秀的配音二次創作作品要求創作者以獨特、個性化的視角和思維詮釋畫面內容,并具有極其深厚的臺詞編創能力,并與畫面場景、聲音狀態相契合和匹配,給人們帶來別開生面的藝術享受,這都需要對配音二次創作進行相應的導演元素的培養,具體來說包括以下方面:
2.1 劇作導演能力的培養
配音二次創作需要立足于原作劇本的故事情節及人物關系,全面深入地把握原作劇本的故事脈絡、情節變化、人物內在關聯性,尤其對原作劇本中的情緒變化、觀點表達、邏輯矛盾點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解構,對于劇本故事人物的情緒與行為沖突類型進行歸納和總結,使人們可以看到劇本中的正邪對立、誤解、抵觸等不同沖突關系,增進對原作劇本的理解和體悟。
其次,還要在對原作劇本的故事人物關系進行解析和重構的前提下,從逆向的角度對劇本進行二度創作,這種創作方式類似于“看圖說話”的語文經典練習模式,是在對原作劇本的影像、畫面進行細致觀察的前提下,還原其文字腳本內容,突破劇本語言的束縛和慣性思維,全面把握原作劇本的主題思想及所配角色,辨析和理解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找尋故事人物行為的線索,梳理人物關系、處事態度,敲定二次創作的風格樣式、重場戲、高潮戲等部分,并確定二次配音創作的語言基調,實現“還原”前提下的人物情節再創造。這就要求配音二次創作導演在平時積淀和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廣泛涉獵和汲取多方面的知識,更為深刻而透徹地體會原作劇本,呈現出更為“原汁原味”的二次創作作品,并通過自己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對劇本故事線進行重新的鋪設和人物的重塑,將人物矛盾置于合理的情境之中加以消解,使之消彌于無形之中,并可以使人們感受到故事情節的連續性和跌宕起伏性。
2.2 表演及配音能力的培養
配音二次創作的臺詞表演需要把握故事人物的心理、行為邏輯,找尋兩者之間的契合關系,再借助于極具邏輯的語言進行表達和傳遞,為了達到真實自然的語言邏輯表演效果,需要配音演員融入自己的角色認知和理解,滲透自己對于原作劇本的情感和體悟,從而較好地表達出二次創作的表演邏輯,充分體現配音二次創作的價值。
在配音二次創作的后期配音錄制過程中,配音導演要將原作劇本的畫面與情節相鏈接,關注人物角色的內部特征及外部特征,采用配音人聲的方式進行人物性格、情緒、氛圍的內部特征的表達,并要注重人聲運用中的語速、口型、動作交互等細節,使人聲與畫面相匹配,構造出極具個性化和生命力的嶄新劇本人物形象,賦予畫面以全新的靈魂和滲透力,使人們感受到由內而外、和諧統一的真實劇本表演。具體來說,配音二次創作導演和演員要能夠做好以下方面的配音技巧:1)音色相貼。配音二次創作中的人聲表達必須使音色相貼合,與原作劇本中的人物角色形象、年齡、性格、職業相一致,必須以原作劇本中的人物角色調整配音二次創作的音色,使自己與原作劇本人物角色相溶,提升配音演員的言語可塑性能力。當然,這種音色相貼絕非做作的、怪異的擠壓之聲,而應當是一種自然、松馳、與人體發聲共鳴相一致的音色。2)語氣、語調相貼。在配音二次創作的過程中,還要使配音演員準確把握原作劇本中人物角色的“意”、“情”、“態”,充分運用語氣、語調的變化,準確把握和展示原作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如:運用平直調、上升調、曲折調、降抑調等變化,表達不同的原片角色語調和情感。3)情感相貼。在進行配音二次創作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配音”,而且還要學會“配戲”,要充分認識到配音藝術屬于表演藝術的特點,還要讓配音演員加強內部技巧的訓練,要加強對原作劇本中人物角色命運的轉變、情境的變化,把握人物角色的言語行動,辨析人物角色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合理把握人物角色言語的分寸,還要注重人物角色情感的間離與聯接,要使自己有控制的“入戲”,要能夠跳出角色還要能夠讓戲連貫一致。
2.3 聲音合成能力的培養
在配音二次創作的過程中,除了人聲配音之外,還離不開音響、音樂的組合與合成配音,導演要能夠對原作劇本中必要的音響進行復現,或者再創造性地添加適宜的音響、音樂元素,使原作劇本中的人物情境氛圍更為合理、有效,可以充分借助于聲場、動作音響等元素,給人們以強烈的身臨其境之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人物角色及情節的發展情境之中,突破臺詞對白的干癟感和蒼白感,使二次配音創作更為生動、活躍和可信。
同時,配音二次創作導演還要充分考慮原作劇本中人物情感的變化、故事情節發展脈絡,合理地選擇和搭配音樂,使音樂與畫面保持完整、和諧、統一的狀態,更好地推動畫面變化和情節的發展,避免影片的跳躍性和不連貫狀態。在配音二次創作進入到數字化的階段和時期,創作導演應當與錄音師共同參與混錄工序,掌握臺詞對白、音效合成等技巧,對臺詞進行大小、遠近、強弱的合理調整,并制作出不同的環境效果。如:《變形金剛》中的金剛的金屬聲音,就是將音樂、動效相合成的方式加以體現。
綜上所述,配音二次創作是新興的藝術形式,有其個性化的存在價值和意義,要加強對配音二次創作導演專業人才的培養,使之具有豐富的導演知識、良好的藝術素養,更好地保證臺詞與角色的匹配。
參考文獻
[1]耿博超.影視劇人物配音技巧——以《甄嬛傳》為例[J].統計與管理,2015(05).
[2]曾一果,李立.超文本奇觀與符號游戲——對新媒體青年惡搞文化的媒介文本研究[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3(02).
[3]劉雨哲.聲音在記錄片中的傳播作用分析[J].科技傳播,2015(10).
[4]蔡玥琳.談影片Mulan中的二次創作[J].電影文學,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