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溝通與交流全面進入“微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統治了社交媒體,而在教育教學領域,最近幾年興起的“微課、微學習、翻轉課堂、可汗學院、慕課學院等廣為人知。2016年初,我通過慕課網(IMOOC)第一次結識了“微課”這一全新的課堂教學互動模式。微課與傳統教學方式相輔相成,這是對教學手段的極大突破和創新,也是適應互聯網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微課;學習效果;短小精悍;突出重點難點
1 初識微課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溝通與交流全面進入“微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統治了社交媒體,而在教育教學領域,最近幾年興起的“微課、微學習、翻轉課堂、可汗學院、慕課學院等廣為人知 。2016年初,我第一次通過慕課網(IMOOC)結識了“微課”這一全新的課堂教學互動模式。我校與時俱進,創造條件讓所有教師積極參與微課的學習和錄制。我第一次錄制微課的過程一波三折,“意外”頻發。從內容的選擇、到教學環節的設計、到視頻的上傳分享,果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在認真鉆研和學習之后,我通過互聯網平臺分享了多個微課,也從別人的微課里學習了很多知識,拓展了視野,受益匪淺。
2 感悟微課
2.1 什么是微課
百度百科對于“微課”的定義是: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拓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通過自己的體驗,我認為微課并不是單純的把所有的重點難點知識做成視頻呈現,更不是要擺脫傳統的面對面課堂,而是要把微課恰當的嵌入到日常教學的某個環節中,當作教學的輔助工具,將教學目標中的某個知識點提前做成一個短視頻,從而突出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微課的最大魅力在于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并且能夠讓學生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習,而是在課前、課后都可以隨時可以通過微課實現復習和鞏固,完成自我學習,以期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微課的特點是依托大數據、以流媒體形式、內容短小精悍,聲、情、圖并茂、用碎片化的時間解決重點問題,從而更好的完成甚至是延伸教學過程,放大學習效果。
微課出現的時間不長,但是發展很快。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契合了現代人的學習習慣。微課通過為學生提供個性的選擇性的學習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時間靈活,訪問方便而備受更多的年輕人青睞。在微課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點開相應的網站和視頻,直接指向自己不理解一個具體問題,不必通覽整堂課,直觀高效。
2.2 如何制作高質量的微課
微課微在“短小”,核心在于“精悍”,因此微課設計務必把握重點和難點知識的精髓,一擊即中。一節成功的微課必定充滿魅力,吸引力,關鍵在于精心設計,那如何設計和制作一節高質量的微課呢?我的做法大概如下。
2.2.1 精心選題
一節微課是否吸引學生,關鍵在于選題。不要為了展示效果而使用微課,一定要選擇教學中的枯燥難懂的重難點知識,選擇事例豐富的知識去制作微課。微課選題要有聚集性、針對性,可以是一個知識點、一個概念或者一個案例,還可以是一個經典題型、教學反思、錯題重做等等。要有代表性,有一定深度,能夠啟發學生思考,而且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學情,這樣才能設計出有吸引力的微課。
2.2.2 精心設計
微課,雖然微小,時間短,但也是一節課,既然是一節課就要具備所有課堂教學的要素,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以英語教學中的閱讀型題的解題方法講解為例,閱讀型題大概的講解過程是:首先要向學生介紹閱讀短文的類型都有哪些(事實詢問型、推理判斷型、數據推算型、識圖解意型、主旨大意型、常識型等六大類型)、然后簡單介紹所列短文的類型,直接引導解題方法、進而理解意譯短文大意,運用語法和詞法的專業知識去尋找答案來源和段落指向,完成訓練。我制作了一節以突破“主旨大意型閱讀材料題的答題方法”的微課。我選擇著名體育新聞事件為背景文段;給學生印發短文,提前預習;設計教學環節;講解答題方法;插播45秒長的體育報道以滲透培養學生體育情感和意志品質;完成訓練。大致的流程就是:(依次從左至右)
每一個環節都要邏輯嚴密,承上啟下,既要保證時間一分鐘不浪費,也不要因為緊張而形成催促感,要做到思路清晰、知識通透、密而不緊。
2.2.3 設計原則
微課設計要做到易學、實用兼具趣味性。務必要把復雜問題簡單呈現,一定結合學生學習所需。微課選題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困難和遺漏,要勇于創新教學模式,要傳遞正能量的價值觀。微課時間雖短,但切忌緊張急促、切忌虎頭蛇尾,不要像開機關槍一樣的突擊知識,要適度的停頓;同時要注意用生活化的語言拉進與“觀眾”的距離,努力盛情并茂,要有導入有總結,要有完整的教學環節。具體而言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一是要控制好時間,5-8分鐘為宜;
二是教學內容少而精,做到主題突出,目標明確,設計合理;
三是注意培養滲透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和養成;
四是實質重于形式,內容是核心。不能只考慮技術層面的東西,太過花哨,嘩眾 取寵而忘記根本教學內容,要做到心中有學生,要有專業素養,不忘教育初心 。
3 微課發展前景展望
經過近兩年斷斷續續的探索和應用,我閱讀和學習了很多關于微課現狀、發展前景、存在問題的相關資料,對這種互動式教學方式的發展充滿了信心。逐步興起發展的微課是新型教育資源的創新、是遠程教育學習方式的變革。微課雖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課程宏大豐富,但是它意義非凡,效果明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微課”課微不小”。微課雖然短小,但它的知識內涵和教學意義非常巨大,有時一個短小微課比幾十節課都有用; 微課”步微不慢”。微課都是小步子原則,一個微課講解一兩個知識點,看似很慢,但穩步推進,實際效果并不慢; 微課”效微不薄”。微課有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過不斷的微知識、微學習,從而達到大道理、大智慧。
微課的出現和發展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資源開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了對教師“教”的資源和學生“學”的資源的有效補充,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當然,“微課程”這一理念還有待于進一步界定和梳理,內容建設還有待于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這將依賴于研究者和一線教師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廣泛的實踐。
4 結束小語
微課與傳統教學方式相輔相成,這是對教學手段的極大突破和創新,也是適應互聯網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條條大路通羅馬,教學內容無限,傳道授業方法要與時俱進,年輕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不斷的學習。微課見微知著,小課堂大教學,必將引領教育教學改革向更深層次不斷發展,愿同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斷學習,一起進步。
參考文獻
[1]張一春.精品微課設計與開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
[2]劉萬輝.微課開發與制作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6.
作者簡介
劉金雪(1982-),男,遼寧錦州,本溪市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微課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