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夫
摘 要:構建科學、合理的網絡倫理規范,可直接造福人類,促進高科技發展,確保我國社會公平,使我國社會越來越和諧。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法、對比法、實例分析法,分析了我國倫理失范的成因,根據其成因詳細探討了構建網絡倫理規范的著眼點和著手處,旨在為我國網絡倫理規范構建的研究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網絡倫理規范;社會環境
因網絡結構存在缺陷,網絡法律法規不健全,無法在網絡中追蹤個人信息,導致網絡容易產生不道德、不規范、不論理行為。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網絡侵害他人隱私,詐騙他人錢財,甚至攻擊銀行網絡盜取銀行密碼等,這些行為嚴重危害我國網絡道德倫理,影響人們的正常網絡生活,助長社會不良風氣。為解決這些網絡問題,網絡倫理一詞應運而生,網絡倫理規范也隨之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1 網絡倫理失范成因分析
1.1 網絡主體
網絡主體是網絡倫理失范的基礎原因,其造成失范的因素郭繼志,莊立輝,王洪靖,胡善菊,董 毅,盧官廬,羅盛主要有兩個,分別是網絡主體對網絡的認知存在偏差和道德教育的缺失。人在與周圍事物發生關系時會變現出其本能特性,這種表現出來的特性就是屬于人特有的自然屬性。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自然屬性會受到法律與道德的重重束縛,使其不敢違反社會法律、倫理道德。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里人們的真實身份被隱匿,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無法有效對其進行約束和監控。人的自然屬性天生就屬于反規范、反倫理,缺失強有力的法律、倫理雙重約束,人的反規范、反倫理屬性逐漸得到釋放,網絡倫理失范行為就會越來越明顯。人們之所以在網絡中毫無顧忌的釋放天性,其中最最要的原因是對網絡認知存在偏差。人們以為在網絡虛擬世界中,無政府法律法規的自由空間,做什么都不會受到法律自裁,價值觀被模糊,導致網絡失范行為愈加嚴重。此外,科技的高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科技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愈加重視科技、經濟的發展,對道德愈來愈輕視。為了升學,學校、社會和家長愈來愈重視學生對生活技能和知識的培育,對道德的觀念愈加淡薄,導致學生道德教育缺失,進而導致網絡倫理失范行為愈加嚴重[1]。
1.2 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因素主要是社會不公平、經濟利益的驅動和網絡法律法規不健全。虛擬網絡雖然可以遮掩人們社會地位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畢竟真實存在,是不能被長期掩蓋的。一旦被披露,網絡不公平矛盾會被激發的更加白熱化,從而產生各種網絡倫理失范行為。天下熙攘,皆為利來利往。從根本上追查網絡倫理失范的原因,處處與經濟利益脫不開關系。在網絡社會中,人們的真實身份在一定程度上被掩蓋,犯罪線索難以搜尋,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受經濟利益的驅動開始脫離法律、道德的約束,走上詐騙、賭博、販毒泛黃、侵害他人隱私等網絡犯罪道路。近幾年,雖然我國也出臺了一系列網絡法律法規,比如《計算機病毒防治和監管辦法》等,但這些法律法規缺乏有力的監督,受地方和部門的限制,無法有效約束網民的倫理失范行為,也無法高效率凈化網絡空間,導致網絡倫理失范行為愈演愈烈。
1.3 技術
網絡具有開放性、多元性、分散性等特點,這些特點使網絡脫離國界和中央控制中心的控制,可全面提高網絡系統的防崩潰能力。因網絡每個終端都是獨立的,每個終端都可以是中心,當其中一個終端出現故障時,并不會影響整個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這些特點有好處同時也會導致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產生明顯差異,使現實社會的規范秩序無法適應與網絡,從而增加網絡倫理行為規范監控、監管的難度,造成部分網民脫離倫理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的監控,肆意污染網絡空間[2]。
2 網絡倫理規范構建的著眼點和著手處
2.1 構建和諧的網絡社會指導思想
我國社會的基礎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它是我國社會各種倫理規范建設的力量來源。在構建和諧的網絡倫理規范時,也應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指導思想,從馬克思主義出發,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著眼處,構建正確的網絡倫理規范。另外,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與西方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網絡發展相對落后,缺乏網絡倫理規范構建經驗。在這種背景下,應以我國基本國情為立足點、著眼處,在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吸取先進國家的經驗,批判性接受先進國家經驗,構建出適合我國的網絡倫理規范。比如:互聯網來自于美國,美國在技術和網絡倫理規范構建方面遠超我國,我國在構建網絡倫理規范時,可借鑒美國的成功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構建出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正確網絡倫理規范,以有效、有力約束我國網絡倫理失范行為[3]。
2.2 提高網絡主體的倫理素養
胡錦濤提出八榮八恥,習近平主席曾說:“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可見,倫理道德對國家、對個人都特別重要,不可輕視。我國網絡倫理失范的基礎原因是網絡主體自身因素,根據這種情況在構建我國網絡倫理規范時應以提高網絡主體的倫理素養為著手處,注重我國網絡主體倫理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倫理氛圍,增強倫理感染力。規范網絡倫理失范行為,提高網絡主體的倫理素養,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應先從教育著手。從教育著手的具體辦法主要有五個,一是大力強化網絡道德意識,二是想盡辦法使網民自我認同網絡倫理規范,三是增建各種優秀的倫理規范、道德規范教育網站,加強網絡倫理規范的宣傳力度。四是正確引導網絡主體倫理規范行為,促使網民形成良好的網絡倫理習慣,幫助網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網絡世界觀,讓網民在虛擬世界中學習有用的知識、技能,運用在現實社會中為國家做貢獻。最后一點是教會網民科學的運用網絡,讓網民在信息泛濫的網絡世界明辨是非、黑白。此外,還需協同現實社會營造良好的倫理道德氛圍,增強倫理道德的感染力,讓網民在不知不覺中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
2.3 健全網絡倫理規范運行機制,狠抓網絡法律和道德
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對人們就像水、電一樣不可分離,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不能統一管理網絡,規范網絡倫理,會使網絡世界愈加混亂,進而影響網絡系統正常運行。人生而向往自由,但人必須生活在枷鎖中,受法律和道德的雙重約束。我國網絡倫理失范行為愈加嚴重,最主要的原因是網絡倫理規范運行機制不健全,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應健全網絡倫理規范運行機制。具體辦法是制定網絡行政法規,健全維護網絡權力的法規,制定并完善網絡商業領域的法律法規,制定并完善網絡安全的刑事法律,以約束網絡犯罪行為。此外,還應將法律和倫理道德統一起來,以法律和倫理規范為著手處,構建正確、科學、適合的規范,治理網絡倫理失范行為[4]。
3 結束語
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倫理失范現象越來越嚴重。為了規范我國網絡倫理失范行為,國家應高度重視網絡倫理規范的構建。重點是網絡主體、社會環境和技術成因造成的失范行為,以構建和諧的網絡社會指導思想為著眼點,以提高網絡主體的倫理素養,健全網絡倫理規范運行機制,狠抓網絡法律、道德為著手處,加強網絡倫理規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羅盛,郭繼志,胡善菊等,大學生網絡成癮者上網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4,31(3):434.
[2]郭繼志,莊立輝,王洪靖,胡善菊,董毅,盧官廬,羅盛.當代大學生網絡倫理規范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1):119-121.
[3]李曉紅,劉媛.德性論視閾下網絡倫理的構建[J].九江學院學報,2016(1):49-54.
[4]喻國明.網絡倫理規范構建的著眼點和著手處[J].加強網絡傳播倫理建設,2017(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