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莉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生產人口減少,以及出于現代化農業建設需要,加大農機生產的推廣力度。同時也是為了減輕農民的生產負擔,使用新型的農機和技術用于生產。本篇文章基于農機培訓的角度,推進農機化事業發展,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論述,首先分析當前農機培訓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改進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讀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農機培訓;機械化;農機化事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先進的農機及其技術支撐,農民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力軍,由于其整體綜合素質偏低,在實際生產中不懂得使用農機及其技術,嚴重制約了農機化事業的發展。在此形勢下,加強對農民掌握農機技術的培訓刻不容緩,它關系著農村經濟的發展。
1 我國當前農機培訓存在的問題
首先體現在生源問題上,我國大部分的農民由于經濟實力和知識水平,不愿意在生產中使用農機,甚至排斥使用這種有些陌生的機械設備,因此很少有農民到技校學習,如何操作拖拉機、旋耕機等農用機械。
其次培訓領域不夠寬,機制不靈活也是制約農機培訓的重要因素,大部分的培訓內容較為單一,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地農業生產對于農機的個性化需求,培訓呈現不穩定性的特點。此外技術更新落后,也是一些農機校和培訓機構不能很好推廣的原因,對于新出現的技術和設備沒有及時跟進,如玉米、花生聯合機械化收獲等。
最后是師資力量不足,我國大部分農村都遠離城市或城鎮,所以有限的師資力量很難兼顧到各個村落。同時當地政府組織的培訓活動,存在師資結構不合理、知識老化的問題比較突出。
2 加強農機培訓,推進農機化事業發展的對策
2.1 改善農民接受農機培訓的條件
當地農機培訓學校、機構在展開相關業務時,需對當地農業規模以及種植作物種類有基本的了解,了解當地農戶對于農機使用的需求,基于此基礎構建多元化農機培訓體系。除了常規農機,如拖拉機駕駛、使用培訓之外,再根據當地的生產需要,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業務[1]。
針對培訓學校、機構遠離農村的情況,要求改變傳統的辦學形式,積極聯系當地農業產區,拓展培訓業務范圍,然后再根據客戶要求,實行“走出去教”的農機培訓模式。使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夠接受高質量的培訓,在實踐練習中,同步完成某些生產任務,提升農機及其技術的說服力,最大程度提高當地農民對其的接受度。這種培訓學校、機構主動提供培訓的模式,可參考科技下鄉、農機使用講座、現場演示以及培訓效果跟蹤等形式,進一步推進農機化事業發展。
除了主動為農民提供培訓外,還可采用“請進來”的培訓模式,培訓機構銷售人員帶著農機進行推廣,介紹使用該設備或技術的優勢,然后邀請感興趣的農民到指定學校學習。此外,還可與當地政府合作,了解當地農業生產對于農機的具體需求,借助政府的力量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使用農機生產的意義,并在農閑期間組織起這些農民到某培訓地點學習操作農用機械設備。或者政府出面,基于當地農業主管部門的需求,向培訓機構提出定制化培訓要求,在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向農民推薦更具針對性、實用性的農機和技術。
2.2 構建農機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和考核制度
針對當前農機技術所提供的培訓內容知識老化的問題,需要政府牽頭構建起相關設備、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制度,保證這些人具有過硬的技術能力,同時了解當下較先進的農機和技術,使得向農民提供培訓支持時,能夠發揮更大實效。
基于農業人口密集鄉鎮為中心,劃分各個技術推廣人員的負責區域,要求這些人員在學校或培訓機構學習到的農機技術向負責范圍內的農戶進行推廣,為了避免這些人員在專業知識或者技術與當前新知識脫節,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對這些推廣人員進行培訓,以保證其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的先進性。
此外,還可與農業知識和技術實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合作,邀請學校的教授為農機技術推廣人員進行講課,更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服務能力。
每位推廣人員負責一個鄉鎮區域,并為其設置推廣工作指標,以負責區域的農機化程度作為工作績效考評標準,推廣效果良好且切實促進農業生產,給予該區域的推廣人員好的評價。對于那些推廣效果差,農機化程度無明顯提高,或者推廣不當的農機設備、技術的工作成果,則給予該推廣人員差的評價。將工作績效與他們的工資、獎金相掛鉤,激勵其取得更高工作成效[2]。
2.3 加強農機培訓宣傳
部分農村處于信息閉塞的地區,沒有良好地條件了解當前最新的農機和技術,或不知道農機設備能夠解決哪些生產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需要加強農機培訓的力度。不僅要向農民宣傳最新的農機性能,和技術在生產的具體運用,同時也要讓他們了解將農機及其技術用于生產,有助于生產效率和質量提高,切實解決生產遇到的問題。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以及到鄉鎮舉辦專家講座,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讓全社會人知道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意義。
對于交通實在不便或者很少與外界交流的村落,可采取主動上門宣傳的方式,最大程度為其提供農機培訓的機會。
3 結論
綜合上述,農用機械設備有助于現代化農業建設,減少農民的勞動負擔,實現更高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因此要加強農機培訓的力度,本文提出了幾項改善措施,改善農民接受農機培訓的條件、構建農機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和考核制度、加強農機培訓宣傳,通過這些措施推進農機化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蘭珍,何淑貞.加快監管創新 強化信息宣傳 全力推進農機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J].現代農機,2014(06):6-8.
[2]周立明,陳鵬宇.積極爭取政策支持 拓寬農機培訓渠道 推進農機化事業穩步發展[J].湖北農機化,2013(0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