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文廣
2012年發布的《石油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導則》及9個實施規范(AQ 2037-2012至AQ 2046-2012共10個標準,以下簡稱“石油標準化標準”),為石油天然氣企業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提供了基本依據和主要方法,有力地推動了石油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
但實施6年以來,逐漸出現一些與企業生產實際不能良好適應的情況,加之近年來相關的法律政策發生調整,亟需對這10個行業標準進行修訂完善。
筆者認為,若修訂上述標準,應提高標準的特性,處理好相應關系,把握好標準修訂的原則及要求。
新修訂的《標準化法》于2018年1月1日施行,規定行業標準都是推薦性標準。石油標準化標準的主要章節都是按照強制性標準制定的,如果調整為推薦性標準,內容上要進行梳理研判并作出相應修改。同時,《標準化法》規定標準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石油標準化標準實施已超過5年,需要復審。
《石油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導則》發布之后,又發布了與9個專業相對應的石油行業標準化評分辦法,但二者之間缺乏銜接。之后相繼印發《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安監總辦〔2014〕49號)和《關于進一步規范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通知》(安監總管一〔2017〕33號),對石油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作出一些新的安排,比如提出企業自愿申請標準化評審等,石油標準化標準與這些政策文件之間的整體性、一致性需要進一步改善。
同時,作為石油標準化標準的重要引用文件,《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由推薦性行業標準提升為推薦性國家標準,并且對一級要素和二級要素進行了優化,石油標準化標準需要與其保持協調性。
石油標準化標準實施6年來存在一些問題,既有標準文本不夠規范、內容不夠合理、權責不夠清晰的問題,也有實施過程中操作性不強、針對性不強等問題。
同時,6年來的標準化工作實踐,產生了很多好的做法、新的經驗,也出現一些新情況,要及時分析研究、吸收借鑒,通過標準的與時俱進,推進標準化工作與時俱進。
安全生產的標準化和《標準化法》所指的標準化是不同的概念,在標準化工作中要特別注意區分。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所指“標準化工作”是安全管理的一種方式和理念,而《標準化法》所稱“標準化工作”是指標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過程。就安全生產領域來講,《標準化法》所指的標準化工作是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組成部分。標準化的標準,是名詞,指一種規范;標準的標準化,是動詞,指落實標準。
按照《標準化法》的規定,石油標準化標準,是石油行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統一的技術要求。這里的技術是安全管理的技術,這是本標準必須要解決且僅僅要解決的問題。不應隨意在標準中使用具有鮮明行政管理色彩的要求或專門提法,因為這些內容不一定符合學術性要求,且穩定性不足。
由于安全管理的許多要求本身來源于行政管理要求,所以不是要回避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而是標準要回到安全管理技術的本質來看待和落實這些政策。否則,僅僅從形式上跟隨政策,反而容易影響標準的嚴肅性和政策的實效性。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作為標準化工作的基本要求,確定了8個一級要素,而石油標準化標準引用《石油天然氣工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設定了7個一級要素,二者之間如何銜接與對應?既要考慮一級要素的不同分類方法和二級要素的內容相通情況,又要考慮石油行業實施HSE管理體系遠遠早于安全行業推行標準化工作的歷史,以及廣大石油天然氣企業已經建立成熟的HSE管理體系的現實,在石油標準化標準中體現兩個規范的本質要求。
標準應突出規范性、科學性,評分辦法應突出細節性、操作性,二者之間的關系定位要準確,內容承接要對應,適用對象和條件要明確。
在修訂標準的過程中,要運用戰略思維和系統思維,提前統籌好二者之間的銜接,及時在標準修訂之后啟動標準化評分辦法的修訂工作。
專門針對陸油或者海油的標準,條款往往比較清晰,但對陸油和海油同時適用的標準,則容易忽略海油的特殊性。要在所有的術語和每個條款中都考慮二者的區別,避免混淆和混亂。
《管道儲運實施規范》對陸油、海油均適用,但由于陸上長輸管道納入危險化學品行業監管,不再執行石油行業安全標準,所以這個標準的修訂方向是《海洋石油長輸管道實施規范》。
導則是石油行業標準化的通用要求,實施規范是結合各專業生產特點的特殊要求。應重點分辨和分析哪些條款屬于通用要求,哪些條款具有專業特性,哪些內容適合在導則里呈現,哪些內容適合在專業規范里強調,應把握好區分原則和表述特點。避免在專業規范里對一般性要求泛泛而談、照搬照抄。
標準提出的要求,石油企業能否做得到。不能實現的條款是沒有意義的,而且標準提出的要求過高,造成石油行業大多數企業都無法實現的時候,也是不切實際的。修訂石油標準化標準是為了規范、促進石油行業安全健康發展,好高騖遠只能適得其反。
石油企業能做到的事情,有沒有做的必要。安全生產標準化具有鮮明目標,這些目標是企業實現安全生產不可或缺的要求,是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的必要條件。石油標準化標準的條款,一定要結合石油天然氣企業建立完善HSE管理體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目標來定,避免出現無關無效的內容。
石油企業需要做的事情,是否屬于本標準的權限。安全生產無關的工作顯然不屬于本標準內容,但安全相關的工作也不都是本標準約束的對象。安全生產工作有千頭萬緒,石油標準化標準既不應該也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應立足于解決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問題。修訂標準應立足于標委會的職責權限和標準的適用范圍、設立目的等,不應越權、越位。石油標準化標準還應根據內容,載明對頁巖氣、頁巖油、煤層氣、可燃冰等新情況的適用性。
石油企業按標準的條款執行,是不是最優的選項。《標準化法》對于制定標準有個基本原則: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應從影響整個石油行業的高度,從促進石油企業安全發展的角度,來審視安全標準化工作,審視石油標準化標準的制定工作,既要追求標準的合理,還要追求標準的優化,做到精益求精。
本標準除了有利于安全標準化工作,是否還能促進其他工作。石油標準化標準除了解決石油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問題,如果還有利于其他工作,顯然更加高明。
當前,石油行業的安全生產許可制度缺乏配套文件,在鉆井、作業等各專業企業的基本要求方面沒有出臺具體措施,不利于全國形成統一規范的行政審批標準。如果石油標準化標準能夠深入體現各專業企業的安全生產特點,能夠精準把握各專業企業的安全生產要求,那么,這些標準將為各地區實施安全許可,提供重要的技術依據或參考借鑒。
石油標準化標準也要堅持標準性。標準有自己的一套話語體系,標準的體例、結構、范式、表達方式、文本格式等,都有標準。比如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GB/T20000《標準化工作指南》、GB/T20001《標準編寫規則》、GB/T20002《標準中特定內容的起草》(因上述標準各部分出臺年份不同,故不一一贅述)等系列國家標準,要嚴格執行關于標準的標準要求。
標準制定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石油標準化標準的修訂要吸取石油行業的先進技術、新鮮經驗和生動實踐等各方面成果,應深入開展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反復組織研討,形成初稿、征求意見稿、送審稿、報批稿、最終稿等,每一個重要環節,都應認真組織研討和修改完善。
標準的制修訂,要履行一整套立項、起草、報批、審查、發布等環節和程序,中間往往多有反復,是一個非常規范和嚴肅的過程。應堅持質量標準和時效標準的統一,定好計劃、落實好責任,緊鑼密鼓、抓緊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