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28號,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始終貫穿了“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理念,從統一認識、易于判斷、利于操作出發,在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減少稅收風險、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等方面進行創新,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凸顯九大亮點。
亮點一:憑證分類初亮相。《辦法》第二條規定了稅前扣除憑證的概念,這是企業所得稅首次對稅前扣除憑證的概念和內涵進行明確。《辦法》第八條規定,工資表等會計原始憑證作為內部憑證可以用于稅前扣除;外部憑證包括但不限于發票(包括紙質發票和電子發票)、財政票據、完稅憑證、收款憑證、分割單等。
亮點二:收款憑證來減負。《辦法》第九條規定了企業在境內發生的支出項目屬于增值稅應稅項目,如果對方為從事小額零星經營業務的個人,其支出以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或者收款憑證及內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亮點三:補救措施接地氣。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應當取得而未取得或者取得不合規外部憑證,根據《辦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可以分步驟實施補救措施,暢通了“不合規外部憑證不得作為稅前扣除憑證——換開合規外部憑證——因特殊原因不能換開——具有相應資料可以證實支出真實性——允許扣除”這一稅前扣除管理流程。
亮點四:追補扣除消顧慮。《辦法》第十七條規定,企業主動沒有在當年度進行稅前扣除的,待以后年度取得符合規定的外部憑證后,相應支出可以追補至該支出發生年度扣除,追補扣除年限不得超過5年。
亮點五:分攤方式更簡化。根據《辦法》第十七條的規定,企業與其他企業、個人的共同支出,采取分攤方式的,取得外部憑證的一方以外部憑證和分割單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共同支出的其他企業以取得外部憑證一方開具的分割單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亮點六:租用費用切實際。企業租用(包括企業作為單一承租方)辦公、生產用房等資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水、電、燃氣、冷氣、暖氣、通訊線路、有線電視、網絡等費用,在有些情況下,這些費用是包含在租金中,有些情況下需要單獨支付。《辦法》第十九條規定了不同處理方式下的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要求。
亮點七:境外支出定原則。《辦法》第十一條對境外支出稅前扣除憑證的管理,從原則上進行了規定,企業以對方開具的發票或者具有發票性質的收款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亮點八:規范管理新理念。為支持企業創新與發展,《辦法》對不屬于增值稅應稅項目的稅前扣除憑證管理具有一定的彈性。如對方為個人的,以內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未堅持要求企業取得個人出具的收款憑證或其他憑證。
亮點九:引導內控減風險。一方面,《辦法》強調了稅前扣除憑證在企業所得稅管理中的重要性,取得符合規定的稅前扣除憑證是企業必須承擔的責任。另一方面,《辦法》對稅前扣除憑證的種類、填寫內容、取得時間、補開換開要求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規定,既有原則性要求,又有具體性指引,有利于引導企業規范和強化自身財務管理和內控管理,降低稅收風險。(據《中國稅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