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 福建泉州362801)
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國有資本的管理已經逐步由“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和深化。我們要借鑒和總結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兼并、轉制、重組的經驗教訓,并以此來指導當下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各個環節。財務管理是組織管理的核心工作,提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安全和效率的重要途徑就是要通過構建較為科學和健全的財務管控體系,從而達到保持和提高國有資本投資效率和效果的目標。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財務管理目標的制定一定要基于兩個基本事實,一是要基于當前的經濟發展態勢和新常態的基本特征;二是要基于一定的組織載體,用以實現國有資本管理的目標。對于新常態的特征和宏觀經濟的發展態勢來說,當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財務管理的目標要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注重安全和效益,在保證國有資本安全的基礎上,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目的和效果,同時,還要保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方向與過程要與國家的經濟戰略相適應,在國家經濟宏觀戰略的框架下穩步前進,有效地服務于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大勢。對于組織載體來說,需要設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以此來實現國有資本投資的具體工作和日常運營,這也是契合國有企業改革由“管企業”向著“管資本”轉變和邁進的思路。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原則要基于其具體的目標來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保證國有資本的投資安全和效益。總的來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原則及其執行也要基于兩個基本事實,一是原則要涵蓋權責劃分以及監督評價等方面;二是原則的設定和執行要基于運營公司的組織載體來進行。對于財務管控原則所涵蓋的內容來說,其主要包括權力來源、權力制約以及權力執行等。權力來源主要強調不僅僅來自于行政的上下級關系,更重要的是來自于國有資本配置所形成的股權關系。權力制約和執行,即具體的工作執行權力需要經過股東會、董事會通過,以相關文件為基準,以及在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設置相應的管理權限,做好后期的監督、評價和激勵工作。
企業的財務管控模式主要有三種:集中管控型、分權管控型以及混合模式型。
1.集中管控型。對集中管控型來說,主要適用于控股企業或者集團化運營的企業等,其主要特征是控股企業或者集團對于財務的管理和控制權限較大,財務管理的戰略、制度、規劃等都是由控股或者集團公司決定,子公司沒有獨立的財務管理權限,在財務的各個方面均需要在控股或者集團公司的統籌安排下進行,財務資源的相關分配權利也集中在控股或者集團公司層面。集中管控型的優勢在于能夠站在控股或者集團公司的整體層面進行資源的宏觀配置,實現控股公司或者集團公司的整體利益最大化。但是其弊端也較為明顯,主要是一旦控股或者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經營和管理基礎情況不清晰,就容易造成相應的資源和管理錯配,直接的結果就是整體的財務管理效益低下,甚至還會造成更大的財務管理風險。
2.分權管控型。對分權管控型來說,主要適用于參股投資企業,即運營公司的投資方式為財務投資,目的在于分享參股企業的經營成果,獲得投資收益,而不參與目標企業的具體經營事務。因此,運營公司不會干涉目標公司的具體財務管理工作,僅僅是作為目標公司的股東享有監督的權利。這種模式一定要基于目標公司具有良好的財務結構和財務管理能力,否則就會導致子公司的財務管理風險。其不足之處在于可能由于在某些方面過于考慮子公司自身的利益而無法兼顧母公司的整體利益。
3.混合模式。對于混合模式來說,其適用的情況選擇較多,也綜合了集中管控和分權管控的優勢,彌補彼此的不足,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相應的偏倚和傾斜,在實踐過程中具有相當的靈活度和可調節性。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在國有資本投資的過程中起到了控股公司、集團公司或者母公司的角色作用。因此,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財務管理模式選擇和上述三類模式相對較為匹配,也就需要在上述三類中選擇適合自身的管控模式。具體來講,運營公司的財務管控模式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根據具體的投資標的企業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選擇,還要結合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投資目的、投資方式、控制能力等諸多方面情況進行綜合的判斷,然后進行模式選擇等相關決策。
對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來說,其在財務管控方面的任何工作和行為都要基于相應領域的目標和原則來進行。目標具有指引和導向作用,原則具有相應的規范和合規作用,可以在基礎層面規避一些財務管控的風險和不足。具體來講,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要在深刻認識國有企業由“實業性”向“投資性”逐步發展和轉變的趨勢,旨在著力提升國有資本的運營安全和效益。在此基礎上,運營公司應該基于自身所在行業或者領域的具體特點,結合該行業或者領域的財務管理常見方式和要點,制定自身的管控目標和原則。目標和原則既要切合實際情況,也要滿足一定的增長性和前瞻性,既要滿足可操作性,也要滿足一定的戰略高度和宏觀指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只有建立了科學合理的財務管控目標和原則,其后續的管控模式選擇、風險把控體系建設、緊密貼合時代發展趨勢等才會更有針對性,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財務管控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國有資本本身存在著“三大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剩余風險。匯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都相對較好理解,對于剩余風險來說,主要是在經濟風險和相關風險之后,可能還需要關注諸如科技風險等新型風險。科技風險主要來源于商業模式的破壞或者重構,甚至對于整體行業或者領域的格局帶來重構或者破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財務管理一定要基于這些風險來進行有效的管控,相關的制度和方法制定和研究要基于這些風險,從而提升財務管控的針對性和精準度,從源頭上防范國有資本面臨的風險和陷阱。國有資本面臨的風險,主要涵蓋國際大事件、貿易保護主義等國際陷阱;地方債務、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民營資本債務等隱性問題等,基于這些陷阱而執行的財務管控才能帶來立竿見影、防微杜漸的效果。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財務管控應該積極地順應和融入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趨勢,保持良好的效果和較高的管控效率。隨著近年的發展,互聯網、大數據等一批新的技術發展趨勢愈加明顯,對于各個行業和領域已經有了明顯甚至較深的滲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和革新了傳統領域和行業的方法和模式。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財務管理和控制來說,其在方法和理念層面可以逐步融入互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和理念,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一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應用互聯網手段,可以將國有資本投資的各個企業通過信息化技術互聯起來,然后站在集團或者母公司的角度進行統籌管理,同時以互聯為基礎,創設一個集團或者母公司的財務管理公共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統籌規劃、監督執行等。二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應用大數據手段,可以基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深度挖掘下屬子公司財務數據內部的關聯關系和規律,以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對子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全方位的揭示,并且在此基礎上預測公司未來財務狀況,及時啟動預警預案,降低財務風險。三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解決數據篡改等違規舞弊現象的發生。原因在于:區塊鏈技術利用密碼學中的哈希算法以及非對稱加密技術,實現防止數據篡改、重復計算等舞弊現象發生。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財務管理中,帶來的不僅僅是直接的管理效益提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引領新技術應用的形象,在提升財務管理科技含量和技術含量的同時,開創財務管理的新篇章。總體來說,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建立財務管控體系要積極順應和應用新技術,實現理念創新和技術創新。
國有資本投資和民營資本投資一樣,重點在于實現投資獲益,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在這一過程中財務管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建立起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財務管控體系,建議應該基于自身的投資領域、投資方式、對企業的控制能力以及標的企業自身的財務管控現狀等方面,從財務管控的目標和原則設定出發,靈活選擇財務管理模式,同時在積極順應和應用諸如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趨勢和新方法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創新財務管控技術方法,優化財務管理和控制的效果和效率,完善整個財務管控體系,樹立財務管理的標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