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今年3月份,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在遼寧省委宣傳部工作的薛釗主動申請到鄉村工作,任朝陽縣羊山鎮魯王杖子村第一書記。魯王杖子村是省級貧困村,村里沒有產業,沒有集體經濟收入,屬于典型的“空殼村”。薛釗上任后克服村集體沒有一塊土地、沒有一分資金的困難,堅持走“產業興村”之路,為魯王杖子村持續穩定脫貧和振興發展尋找出一條新路。
魯王杖子村地處小凌河流域。小凌河鴨蛋有一定知名度,但是長期以來鴨蛋只是在村里或者集市上賣,銷售模式落后,常常滯銷。通過考察,薛釗決定“讓鴨蛋上網”。經過多次協商,確定了利用沈陽“沐諾農場”電商平臺推送、遼寧電視臺“風物遼寧”欄目負責品牌宣傳以及朝陽郵政速遞發貨、第一書記為扶貧鴨蛋代言的思路。但是,在城市早已司空見慣的電商銷售模式在農村實施起來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當時,找遍全鎮竟然沒有一臺能夠使用的真空包裝機。歷經兩個月籌備,克服了一系列困難之后,今年端午節前,首批魯王杖子村“小凌河鴨蛋”成功“觸電”。“6月8日開始網上宣傳,12日電商平臺上線,13日開始發貨,短短幾天,首批4000枚鴨蛋被搶購一空,銷往省內9個城市以及北京、上海、陜西、河南等省市。”談起小凌河鴨蛋首次“觸電”經歷,薛釗喜悅、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鴨蛋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賣出這么多,銷售到這么多地方,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村里養鴨大戶李春軍,一開始對薛釗讓鴨蛋“上網”的想法并不理解,現在,他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自掏腰包3000多元買來了真空封裝機,打算大干一場。

魯王杖子村有養牛的基礎,但都是分戶散養,沒有形成規模。薛釗決定把肉牛飼養作為強村富民的主導產業。他主動聯系并帶領村干部到外地參觀不同規模、不同模式的養牛場,確定了合作社的總體運營模式,并通過“政府扶持+社會贊助+認養”或眾籌模式解決資金問題。薛釗多次請教省農委農經處、沈陽農業大學的領導、專家,親自起草合作社章程、肉牛飼養協議、股東入股合同書等,以確保養牛場未來能夠自主經營和長效運轉。建養牛場最大的困難,還是資金籌措問題。薛釗意識到,如果等萬事俱備再開工,估計三年駐村時間過半,產業也未見得能發展起來。經過反復溝通,最終,薛釗和村“兩委”達成一致,既然產業必須要上,那么晚干不如早干。不等不靠,暫時沒有錢,就親自做擔保,賒賬建牛場。村“兩委”和群眾被薛釗的決定感動了。養牛場占地問題解決得非常順利,村民在沒得到一分錢補償的情況下,就把開荒經營了六七年的地上作物全部鏟除了。7月18日,養牛場破土動工,占地20畝,設計存欄200頭。
為了贏得村民的認可和支持,薛釗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他協調鐵嶺某企業為村小學捐助價值5萬元的2臺風暖供暖鍋爐,解決了60名師生冬季取暖的難題。薛釗還協調愛心人士為學校捐贈書籍,聯系沈陽公益團隊為學生們進行口腔義診。協調有關部門為新建村部捐贈30套桌椅。動真情,辦實事,薛釗以一腔赤子之情感動了群眾,贏得了民心,成為魯王杖子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