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婉秋 楊旭
摘 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利用周末節假日的時間來到鄉村來體驗鄉村的自然生活等。在揚中朝陽湖生態園的基礎上加入農業觀光景觀的可持續發展理論,從園區定位、園區總體布局、景觀規劃、設施規劃等方面對鄉村生態觀光景觀進行了深入探究,并總結揚中朝陽湖生態觀光景觀的不足等,從而更好地構建生態文明下的鄉村生態景觀。
關鍵詞:鄉村生態;觀光休閑;趣味農業;景觀設計
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城市中人被吸引到鄉村進行休閑度假,使人們感受鄉村獨特的鄉土風味和田園生活,體驗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從而更加熱愛自然, 更是保護生態鄉村旅游的價值所在。
本文旨在構建美好城市,開發揚中的生態農業的優勢,充分應用當地天然的優越的地理條件,將其定位為集農業觀光、旅游、垂釣、休閑、聚會等為一體的綜合旅游項目,使之成為城市的后花園。在小島經濟發展的同時,原有居民的正常生活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在休閑產業開發的同時,最易忽視的。在滿足原有居民生活的功能上,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豐富他們的生活顯得尤為重要。
一、生態景觀內涵
通過將生態環境與空間規劃相結合,創造出一個可持續的自然的景觀。每一塊土地都是各不相同的,并提供不同的微環境。生態景觀建設的目標是設計出與土地和諧的方案,創造一個環境健康、可持續生產與生活的景觀。生態景觀建設致力于利用現有的設施和區域,加入生態元素和綠色基礎設施,提高生態景觀的服務功能。
本文以揚中朝陽湖生態園景觀為例,通過鄉村植物景觀,農田植物景觀,水域河道植物景觀結合生態園的地理位置、結構特征、功能分區分析鄉村生態觀光景觀的策略及發展。
二、揚中朝陽湖生態園規劃設計
(一)項目定位
揚中朝陽湖生態園位于揚中三茅街道興陽村的長江邊上。從它的正門以一條直線貫通到它的后門,站在長江的江堤上,就看見灘涂、蘆葦,以及之外的水和天。直觀上,保持了原狀,避免被破壞,從這個意義上,“生態”兩個字獲得了一個原始的支撐。江風陣陣,透著水草鮮活的生氣。生態——休閑,這是當下人們方興未艾的訴求,區別于傳統旅游那種僅僅觀瞻式的游覽,生態休閑的目的更注重自身的體驗和參與。
(二)現狀
項目場地周圍交通便利,有多條公路貫穿,交通設施便捷的場地有利于吸引游客到此觀光休閑娛樂,交通是村莊最主要的設施,充分利用發展其優勢。場地內綠地占一半左右,綠地有稍微的坡度使人們的游覽更加有趣,同時可用現有的綠地進行果樹的培育,使生態園及周圍農民的經濟效益得到發展。場地北臨長江,長江的水可以利用水體自凈的方法得到清水供游客使用以及大棚等室內植物的成長,同時還能用于養殖業的發展,使經濟發展得更好。場地內有零星的小房子,可以利用其地理優勢將破舊的房子改造成游客室內休息區,提供方便。
(三)設計理念
提取天鵝、水滴、梯田、山丘、河豚魚的局部曲線形式(圖1),構造出這樣一個曲線形式,使每個空間都能很好銜接在一起,彼此融合。
從自然到社會,結合農業景觀,通過果園、創意園來提高酒店的經濟。結合生態景觀,利用水生植物加以設計形成自然生態濕地景觀。通過景觀空間以及空間廊道的設計,合理利用空間,形成生物廊道,提高識別性。通過親水平臺以及濕地的設計形成有綜合功能的濱水并保持河流生態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從社會中走向自然來進行參與性農業,增強生態意識。
(四)總體布局
該園在總體上形成一個中心向外擴散的規劃布局結構。中心是生態餐廳為主, 沿途向四周規劃各種景觀,餐廳周圍增加了建筑,使得與餐廳緊密相連,采用半開放和開放空間,使整個生態園富有層次。整個園區有十幾個功能分區,地勢較為平坦,同時也設計了一些坡地,使景觀富有沖擊力(圖2)。
(五)主要景觀節點
1.五彩花卉廣場
人們進入該場地首先可以看到一個五彩式的廣場,廣場主要由五種彩色的花卉組合而成,根據排列的不同順序及顏色的不同可以在不同的季節看到不同的景象。讓人心情愉悅,舒適放松。這也是一個拍照攝影的場地,人們可以在飯后進行休閑放松。同時廣場的另一側是一片大草坪,游客們可以在這里進行露營、篝火晚會等形式的娛樂,感受鄉村自然的美好。
2.科普教育示范體驗區
游客們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這點在兒童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該場地有發光花朵的培育和科普,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兒童們還可以進行新科技的體驗,培育出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花朵等,同時還能進行采摘,將這些花朵帶回去,同時這里還培育各種轉基因的水果和蔬菜,通過一定的科學技術手段使它們四季都能看到并且可以食用。為了增強家長和兒童在學習參觀中的積極性,該園區結合多媒體投影技術,利用影音與圖片、模型結合的方式對園區設計的一些知識進行介紹,這對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有一定的幫助。
3.五彩各異稻田
五彩稻田位于餐廳北面,地勢有一定的坡度,由高往低向四周擴散,稻田的形狀也是各式各樣的,有兒童喜歡的卡通人物等。人們可以登上這五彩稻田觀賞遠處的美景。同時這里也為愛冒險的人們提供了一定的場所,稻田中設有不同寬度和坡度的小路,人們可以在這里體驗到不一樣的風景。
4.水體自凈系統
水體自凈系統是生態園較為特色的一處景觀,通過將長江水引流到附近,通過水生植物的和生物的凈化過程使原來渾濁的長江水變為清澈的水,流經餐廳及餐廳周圍,可以養殖魚類供人們垂釣休閑。人們可以通過新增的景觀廊道(圖3)清晰看到每一環節的凈化過程,增長生物凈化的知識。
5.采摘互動區
這塊場地主要由高差為一米的小山丘組成,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水果蔬菜采摘區,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認識農作物,并且一起進行采摘。兒童們通過觸覺、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更加直觀地了解田園景觀。通過親子之間協作可以使得平日工作的父母有機會和孩子相處,增進親子間的交流。第二部分為兒童游樂體驗區,兒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勞動后,可以進行游樂,這里提供了一些兒童游樂設施并且在尺寸上設計了一些親子都可以進行的活動,增加親子間互動。
(六)植物及道路
主干道路為機動車行道。路寬為8米左右,左右為綠化帶,可供機動車接送人們到餐廳門口。同時有150個停車位,停車位長7米寬為2.5米,可以接待足量的游客。次干道主要是步行道路,寬度大約2-3米,主干道與次干道分離,人們可以安全地在小路漫步。還有一個自行車道路,寬3~5米,可以提供給人們組合式自行車,參觀生態園里的各處景觀。
植物大多采用水生植物和陸地植物兩大類。水生植物分為漂浮植物、浮葉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陸地植物分為植被、灌木、喬木。每個季節都配有不同的農作物在五彩稻田里供人們觀賞,有玉米、小麥、向日葵、梨樹、桃樹、薰衣草等。
三、結語
鄉村生態觀光景觀是一個多要素、交叉的綜合規劃,它不僅需要滿足游客們的觀光需求,同時需要對鄉村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生態園的農業發展需要發揮它的生產功能,同時生態園還需要有一定的觀賞性和休閑娛樂性。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的規劃原則,從人的需求、地域資源等方面綜合考慮,營造良好的、可持續的生態觀光景觀。
參考文獻:
[1]劉黎明.鄉村景觀規劃的發展歷史及其在我國的發展前景[J].農村生態環境,2001,(01).
[2]俞孔堅.生存的藝術:定位當代景觀設計學[J].建筑學報,2006,(10).
[3]田里,李常林.生態旅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4]王云才.鄉村景觀旅游規劃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5]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6]劉濱誼.現代風景旅游規劃設計三元論[J].規劃師,2001,(06).
[7]王云才.現代鄉村景觀旅游規劃設計[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3.
[8]單鵬飛.鄉村旅游規劃核心內容研究[D].蘇州科技學院,2008.
[9]郭煥成,呂明偉,朱立英.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工作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10]陳崇賢.鄉土文化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中的保護與繼承[D].北京林業大學,2011.
作者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