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韋斗斗

大會開幕式現場
10月27日,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大會做出重要批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戴維·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教授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宣讀李克強批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李靜海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輪值主席、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主持。
本次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部主辦,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承辦。大會以“科學促進美好生活( Science,for Better Life )” 為主題,圍繞醫學與健康、農業與食品安全、環境科學、生物技術與經濟、衛生政策等領域,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和最新成果展示,包括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400余位國內外生命科學領域頂尖科學家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李克強總理在批示中指出:生命科學事關人的健康和發展,已成為許多國家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全球生命科學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正在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不斷加強生命科學研究,重視發展生命科學領域的新技術新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希望與會嘉賓圍繞大會主題深入交流、凝聚共識,不斷加強協作,推動生命研究和技術創新取得更多突破,攜手應對重大疾病、人口老化、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挑戰,促進世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陳竺院士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持續提升,民眾健康問題帶來的挑戰日益突出。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全民健康是中國政府當前最主要的任務和挑戰。生命科學是人類的共同事業,各國科學家應增強命運共同體意識,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不斷提高生命科學研究整體發展水平。要推動科技創新,加強前沿性、原創性聯合攻關,共建創新創業平臺,加快生命科學成果轉化,加快科技成果在更廣范圍轉化共享。要倡導互學互鑒,以平等包容的胸懷對待彼此差異,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融合發展,共同為維護人類健康做出新貢獻。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代表科技部講話,他表示近年來隨著基因測序、組學分析、基因編輯生物合成等核心技術的加快突破,生命科學與農業、醫學、工業等應用領域的深度融合,生物技術的引領性、突破性、顛覆性特征也越加突出,使生物技術機器產業的發展也呈現出新的態勢。講話為進一步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發展做出一系列部署,一是將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納入國家戰略重點;二是不斷加強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三是推動產業發展;四是繼續推動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的國際合作和交流。
為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號召,積極應對人類健康與生存環境挑戰,加強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增進生命科學各學科之間交叉融合,促進生命科學及相關研究領域創新發展,本次大會通過“學術、智庫、產業、科普”相結合模式,精心組織了60個生物學和醫學各前沿領域的專業分論壇,以及海峽兩岸暨港澳生命科學青年論壇、中國生命科學園區論壇、中國生物技術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等3個綜合性特色分論壇。同期還圍繞干細胞研究、國際大科學計劃、疫苗研究、生物治療、人工智能、健康產業等舉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重大成果展和專項展,以及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中國科協、科技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衛健委等單位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計2000余人出席大會開幕式。本次大會是世界生命科學和中國生命科學界的一次盛會,也是我國在該領域舉辦的層次最高、影響范圍最廣的大會,對推動我國生命科學領域跨越式發展、提升我國生命科學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