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建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仁和完小,云南 麗江 674113)
在剛入學的孩子眼中,小學生活充滿陌生而新奇的色彩,既對小學語文學習感到新鮮,又可能因為學習任務的繁重和各方面的因素而存在緊張、畏懼心理。那么,如何才能在孩子的心田種下愛學語文的種子呢?好的教師應當是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挖掘其學習潛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身心的特點,盡可能的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他們在玩中、在樂中自主學習,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時只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才能讓學生更容易進入教學情境,輕松的理解字、詞、句、段、篇的意思。教師要注重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處于主動求知的狀態中,通過實踐引導學生總結要領,使學生認識到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教學中,
教師需要注意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境進行教學,不僅有效的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和認識事物緊密聯系起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利用圖片、音視頻可以直觀有效的激活學生的興奮點,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要力求做到語文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大量引入圖片、音視頻等有效直觀的教學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欣賞圖片、音視頻的過程中,師生共同進入富有幻想的學習情境里并從中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新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強調讓學生喜歡學習,有興趣學習,并從中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引入兒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的情境。兒歌由于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通過兒歌可以展現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和多樣性,這樣學生就會學得輕松愉快。比如:對于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語文是比較有難度的,寫好漢字是語文學習的根本保證,所以從學習田字格開始,教會他們如何正確運用田字格來規范寫字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用田字格兒歌幫助學生記熟田字格的用法,這樣不至于讓學生一開始就覺得枯燥乏味,而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田字格兒歌,在他們下筆寫字的時候教師再反復強調田字格兒歌并巡回檢查,不僅能讓學生記得牢而且能及時糾正學生寫字的錯誤,避免了錯誤習慣的養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抓住中心,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內完成新課的教學,是把握這一環,講清重點節的關鍵。所以新課的講解就是要求教師通過簡練的語句,準確無誤地抓住關鍵部位,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突破難點,講清重點,使學生產生頓悟。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學生自己獨立嘗試探索新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提出問題,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其次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再探究,尋找到結論,發現智能。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積極思考,討論和發表意見,使他們過獲得的不僅是書本知識,同時在態度、情感、價值方面也受到了熏陶。最后教師還要充分發掘和利用語言文字的內在魅力,靈魂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自始至終興趣盎然。
通過游戲、比賽等活動,調動多種感官協調參與,采用范讀、自讀、同桌相互糾錯、在“開火車”讀、爭當小老師教讀、編順口溜等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不僅增強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而且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玩到、樂到、學到。
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寬空間,增強活力。孩子是金子,本身就閃爍著光芒。教師如果能把個體發展的主動權還給他們,充分發揮他們自身的智慧,勢必會使有限的課堂時空得以擴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
通過課外閱讀,不僅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寬視野,而且無形當中積累了語言,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使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更體驗到了學習成功的樂趣。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質疑,更有效的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最大限度的調動思維潛能,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斷討論過程中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想火花,不僅體現了人文思想,而且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