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沐
摘 要:媒介融合背景下,影視產業的發展呈現不斷突破態勢。以微紀錄片為例,具有收視隨機性、時間碎片化、節奏快等特征,能夠滿足大眾對新媒體發展的要求。本次研究將對微紀錄片發展做簡單介紹,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生存特征表現,在此基礎上指出微紀錄片未來發展變化
趨勢。
關鍵詞:微紀錄片 媒介融合 生存特征 發展趨勢
前言:“媒介即信息”,上世紀60年代麥克盧漢便提出該觀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媒介除體現在一種傳播工具層面外,也涉及較多媒介所帶來的變化,如產品營銷、產品創新等方面的變化等。
一、微紀錄片發展基本介紹
微紀錄片的產生與發展以媒介融合為背景。從媒介融合發展歷程看,自2005年起,國內第一批視頻網站上線,如優酷、土豆等,為受眾提供視頻資源,且該階段平臺模式傾向于多對多平臺模式,是非線性傳播模式的主要表現。特別近年來許多微文化形態發展下,如微小說、微廣告、微電影、微博等,以其中微廣告或微電影等為例,呈現出風靡網絡特點,更為偽紀錄片生存與發展提供機遇。對于這種微紀錄片,可將其定義為具有投資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傳播速度快特征,且保持10-25min時常,稱其為微紀錄片[1]。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生存特征
(一)主題單義性特征
微紀錄片本身時長較短,所以其中的每一分一秒均極為珍貴,盡管以往研究提及的主題多樣性,但對于微紀錄片并不適宜,原因歸結于微紀錄片傳播中受時間限制明顯,很難將多個主體或故事同時表達出來。以《故宮100》為例,各集播出時間控制在6min,展示的內容為中國建筑、傳統文化等,這種模式實質為碎片化處理大故事,更有助于受眾對其內容的理解。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為保證微紀錄片的價值,需保持主題單義性特征。
(二)深度互動特征
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的創作過程有極多網絡媒體參與其中,呈現出的互動型特征明顯,在傳播方式上也可滿足一對一、多對多或一對多模式,將網絡媒體優勢呈現出來。以凱文·麥克唐納2010年所號召的活動為例,要求全球網友將當天生活上傳,生活主題選擇愛與恐懼,最后所收集的片段達到八萬之多,最后經過整理形成《浮生一日》,其成為“全面電影”的真正體現。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微紀錄片的創所無論為專業團隊制作,或用戶UGC模式,均注重制作過程與大眾的互動,這是提高微紀錄片創作質量、吸引受眾的關鍵策略[2]。
(三)時效性特征
除互動性、主題單義性等特征外,微紀錄片的時效性特征也極為明顯。從微紀錄片本質看,本身為隨時隨地記錄、隨時隨地上傳,所以在時間特征上明顯,是當前大眾認可的社會現實題材之作。以微紀錄片《焦點人物》為例,制作方為騰訊網視頻中心,紀錄片主要對熱點問題追蹤,將事件中的人物還原。當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對微紀錄片的時效性要求極高,其是決定能否獲取大眾認可的關鍵。如《二十四節氣》,該紀錄片每集控制位1分鐘45秒,緊密結合時令,得到大眾好評與認可。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發展趨勢變化
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將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變化,表現為臺網產業生態變化、品牌形象多元化趨向以及運營模式多元化發展等,具體如下幾方面。
(一)臺網產業生態變化
關于微紀錄片的發展,我國廣電總局近年來出臺較多相關政策,如提出各上星綜合頻道每日需播放一定時常的紀錄片,意味臺網聯動將成為新的趨勢。許多視頻網站無需從電視臺引入紀錄片,可自行完成自制創作,且致力于打造自身的微紀錄片傳播平臺。該背景下,臺網聯動有明顯的突破,以《資本故事》為例,每集8分鐘,于財經頻道播出,受到許多網友關注,關注的焦點在于能否將紀錄片于新媒體平臺中傳播,值得注意的是,視頻網站方在制作微紀錄片中未能與電視臺形成反哺,降低臺網聯動效果。不能否認的是,在電視媒體、新媒體動互動合作下,將會推動臺網聯合發展,以《河西走廊》為例,視頻網站反哺電視媒體,取得的傳播效果良好[3]。
(二)品牌形象多元化趨向
營銷的最高級并非停留在營銷網絡的構建層次上,更注重如何在公眾心理鋪設無形的營銷網絡。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自2012年推出后,品牌經過一系列轉變與塑造,包括電視現象、社會現象、文化品牌等,獲取國內外觀眾的好評,同時也進一步認識與了解中國文化。而《舌尖上的中國2》在原有品牌基礎上,采用多平臺營銷模式,包括視頻網站、微信、微博等,進一步將品牌形象豎立起來。由此可見,微紀錄片品牌多元化打造,成為發展的重要趨勢。
(三)運營模式多元化發展
近年來影視產業快速發展下,如騰訊、百度與阿里巴巴均進入該產業中,推動行業的整體發展,但單一從視頻網站上所創造的利潤看并不高。此時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在于微紀錄片的探索。以鳳凰視頻微紀錄片為例,主要結合客戶訴求制定微紀錄片,如《重返風沙線》,是東風本田品牌紀錄片,未來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發展中,整體運作模式將有多元化表現,如視頻網站自制、客戶定制、廣告插播以及與傳統媒體合作等,這些在推動微紀錄片發展的同時,也為微紀錄片制作方打來較多的利潤[4]。
結論:微紀錄片作為媒介融合時代下的重要產物,在當前有明顯的生存特征,表現為主題單義性特征、時效性特征、深度互動性特征等。同時,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未來發展中,將表現為臺網產業生態變化、品牌形象多元化趨向以及運營模式多元化發展等,這些發展變化下更能滿足大眾的需求,且對于推動媒體發展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唐婷.微紀錄片與傳統紀錄片的互聯網接觸情況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11):167-168.
[2] 陳陽.PGC+UEM:微紀錄片的生產模式創新——以《了不起的匠人》為例[J].中國電視,2016,(11):84-87.
[3] 焦道利.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紀錄片的生存與發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07):107-111.
[4] 譚俐莎.當新媒介遇見紀錄片:試論微紀錄片的創作語境與特征[J].中國報業,2013,(2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