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自從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工匠精神”,一場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品質革命”呼之欲出。
“品質革命”一詞,寫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推動“中國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正式開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制造水平已得到空前提升,但時至今日賴以制勝的成本優勢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煙消云散。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不僅僅是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會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起到重要的牽引作用。
品質絕不是高科技產品的專有名詞,品質應當是從日用品到高精尖領域等各行各業共同追求的目標。品質內涵豐富,它包括了產品的功能、特點、可信賴度、耐用度、服務度以及外觀等多個方面。卓越的品質,常常使產品的使用者獲得超值和滿足的體驗,繼而將這種體驗傳遞給周圍的人一起分享,形成良好的口碑傳播,品牌隨之而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質量”一詞出現了23次,而“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尤為激蕩人心。
何謂“革命”?“革命”就是根本變革。
在2016年5月1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部署促進消費品工業品種、提高品質、創品牌,更好滿足群眾升級需求;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之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發出“品質革命”的號召,意味著中國制造的品質提升行動已時不我待。
在2018元宵佳節、兩會前夕,大型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在全國震撼上映,隨著2017年4月26日,首艘國產航母下水,5月5日,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9月21日,“復興號”投入運營,10月10日,“中國天眼”新發現多顆脈沖星……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等一幕幕閃過,一個個烙印著“中國制造”的超級工程,讓每個坐在熒幕前的國人都自豪滿滿,熱血沸騰!
目前我國生產的消費品中,有100多種產品產量居全球首位。其中,家電、制鞋、棉紡、化纖、服裝等產能占全球的50%以上,輕工、紡織出口占全球的3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消費品制造、消費和出口大國,但產業規模如此巨大,但卻難稱制造強國,消費品有效供給不足的缺陷日益凸顯,品種結構、產品品質、品牌培育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容回避。推動“品質革命”,惟靠改革。當政府以工匠精神謀劃和推動“放管服”改革,創造和守護良好的市場環境,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方能以工匠精神專注于產品,“品質革命”方能漸成大觀。
我們要在全社會弘揚工匠精神,讓追求極致完美的精益求精精神滲透到每件產品、每道工序。只要全社會形成合力,這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必將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