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慈善事業產生了一種嶄新的模式——網絡募捐。但是,作為一種新興事物,網絡募捐還存在缺陷和不足,比如網絡募捐的監管立法存在缺失,監管體系混亂等問題。本文將通過探究這些缺陷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 網絡募捐 立法 監管體系 主體聯動
基金項目:河北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810086054)。
作者簡介:趙立勇,河北農業大學,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213
一、網絡募捐的含義
網絡募捐是通過網絡發布信息尋求物資或資金幫助的新型慈善方式。網絡募捐是一種個人的慈善行為,網絡募捐沒有統一的慈善組織,也不是由政府主導的社會救助,它只是單純的個人自發的一種慈善行為。網絡募捐的出現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翻天地覆的變化,快速的信息交流,給人們帶來了快速與自由,開放與互動,網絡募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網絡募捐與傳統的慈善方式相比較,網絡募捐有其明顯的優勢。首先,網絡募捐克服了傳統慈善方式求助信息傳播渠道單一,公眾參與積極性低的缺點。網絡募捐的出現激發了公民參與慈善事業的積極性,彌補了政府性慈善組織強制募捐所帶來的弊端。其次,網絡募捐成本低,受眾廣,與傳統方式相比它更加靈活多變,能不受地域的限制,廣泛的動員慈善資源。
雖然網絡募捐有很多優勢,但是作為一種新興的事物,它還存在著缺陷,它的監管制度不完善,監管力度小,這些缺陷給網絡募捐帶來一抹黑云,近年來詐捐事件屢出不窮,根源皆在于此。下面將從三個方面闡述網絡募捐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二、網絡募捐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募捐監管方面的立法缺失
網絡募捐,缺失彌補了傳統慈善方式的不足,得到了廣大公民的支持。但是,網絡慈善畢竟剛剛興起,其運作缺少法的支持。2016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實施。這部中國慈善領域的里程碑式法律,將對慈善事業進行進一步的法律規制。這部《慈善法》明確規范了慈善組織、慈善募捐、慈善捐贈、慈善信托、慈善財產、慈善服務等方面的問題,從多個角度為慈善領域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法律支持,這對于我國慈善領域亂象的治理提供了一味良藥。但美中不足的是《慈善法》中關于網絡募捐的條文卻寥寥無幾,僅有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七條涉及到了網絡募捐。顯然,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網絡募捐實踐問題日益增多的今天,單純的依靠少數的幾個法條是不能完全規范網絡募捐存在的問題的。并且,《慈善法》缺少如何對網絡募捐這種新興模式監管的法律條文。自從網絡募捐這種模式出現以來,募捐者得以快速、高效的開展募捐活動,從而更好的幫助求助者解決困難。可以說,網絡募捐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當前階段募捐方式單一的問題,促進了我國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但是,網絡所固有的隱蔽性與虛擬性,使得網絡募捐在實踐操作中“詐捐”、“騙捐”問題頻發。2014年8月3號,云南魯甸發生了6.5級地震。江西高三學生小吳在朋友圈看到有某基金會號召為魯甸進行捐款,話語煽情,感人淚下。于是和同學一起捐款3000余元,但是警方卻發現,該基金會是以捐款為名,詐騙為實的斂財組織,警方立即對其進行嚴厲打擊,將相關負責人刑拘。2015年10月,被媒體曝光的安徽利辛的“犬口救童”女子,先是一周內收到70余萬元捐款,后又被揭發出其實是在自家養狗場被咬傷,其男友承認為獲捐款編造救人情節。
(二)網絡募捐平臺的內外監管體系不健全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支付平臺和網絡支付工具的快速發展,各種網絡募捐平臺不斷的出現。但是由于互聯網本身的缺陷、對網絡募捐平臺監管的缺失使得詐捐、騙捐現象頻發。網絡募捐平臺有兩個核心作用,一是信息的發布渠道,另一方面指的是募捐款的流通渠道。網絡募捐平臺接受個人的求助信息,將求助信息放置于平臺上,將其最大限度的傳播出去,廣而告之。但是.網絡募捐平臺無法保證求助者信息的真實性,平臺僅僅要求求助者提供相應證件的照片或者掃描件就可以。這種 審核實際上是一種形式上的審核,存在詐捐的風險 。由于我國擁有的人口基數優勢我國互聯網募捐量極大,2017年全年,首批12家互聯網募捐平臺合計募集善款超25.8億元人民幣(25.8988億),然而與之相對應的詐捐丑聞也不絕于耳,2015年7月10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和益派咨詢對173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47.4%的受訪者曾經通過互聯網平臺參與捐款,但是僅僅有 28.5%的受訪者信任募捐者,高達62.4%的受訪者擔憂詐捐或者騙捐的風險。網絡募捐平臺缺乏制度化規范化的措施,普通群眾很難辨識求助事件的真實性。募捐款管理的不透明,不公開,更是有可能將網絡募捐變成斂財,詐騙的手段。
(三)各個主體之間的聯動監管存在缺失
政府,平臺和個人作為監管網絡募捐的三大主體對網絡募捐的監管起到了重大作用。這三大主體都有自己的監管渠道和方法。政府的部門管理,平臺的監管體系和個人的主動監管很大程度上完善了網絡募捐的監管體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三大主體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夠完全掌握網絡募捐有效治理實現的所有資源和條件,這三大監管主體的聯動不足,有很大的封閉性。這就不可避免的令有些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機,利用三個主體的監管縫隙渾水摸魚,給網絡募捐的公信力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三、解決措施
(一)加強網絡募捐監管立法
詐捐人在庭審的過程中認為自己的行為沒有違法,認為在網絡上編造虛假信息并非違法行為,所以在法律的源頭上對其進行規范很有必要。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應加快網絡募捐的立法過程,使網絡募捐監管有法可依。國家應對網絡募捐進行認真調查研究,建立完善的監管法律體系,將個人求助的募捐納入規范范疇,從源頭上防止一些組織或個人利用網絡募捐進行詐騙等違法亂紀行為,推進網絡募捐的組織性、規范性和有序性發展。通過立法,對網絡募捐活動加以規范,運用法律對網絡慈善信息的真實性、募捐資金的使用和管理要作出明確規定,對募捐主體資格也要做出相應的法律規定。要做到違法必究,對于那些以慈善為名義進行詐捐的行為應依法懲處。確保網絡募捐的安全和公信力,促進網絡募捐的健康發展。
(二)健全監管體系
網絡募捐平臺應加強內部管理,要引導發布信息的個人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相對接,更要加強信息的審查,及時準確地作出風險防范提示,不為不具公開募捐資格者提供信息服務,從而為捐贈者全面獲取信息、準確判斷信息提供幫助。網絡募捐平臺要建立和完善監管體系,對從信息上傳到募捐款交付和使用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資質評估制度,在接到求助者的請求后,平臺要聯合求助者的所在地的民政部門了解求助者的情況,確認求助者上傳的求助信息是否真實。 對于募捐款的交付和使用問題,網絡募捐平臺要建立完善的透明的財務管理制度和信息公開制度,要將真實的,詳細的款項使用情況向公眾公示。除此之外,還要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對網絡募捐平臺進行監管。行業自律組織在規范行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起著協調行業內部成員的關系,監管內部成員的工作狀況的作用。以美國為例,美國通過包括網絡募捐平臺在內的慈善組織聯合組成行業自律組織對網絡募捐平臺進行監管,協調了各網絡募捐平臺之間的關系,有效地監管了網絡募捐平臺的運營情況。但是在我國各網絡募捐平臺仍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所以,必須要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從外部對網絡募捐平臺進行監管,給與其壓力,促使網絡募捐平臺自我完善,自我監督。
(三)促進各主體聯動監管
政府、平臺和個人作為監管網絡募捐的三大主體進行聯動監管,要做到信息與資源的共享,只有信息暢通才有了合作的可能。各個主體之間通過對話協商的方式確保網絡募捐順利和安全的進行。聯動監管要做到對網絡募捐全過程監管,即從求助信息的接受和發出,募捐款的交付和使用以及余額的后續處理。在此期間,各個主體要互通有無,及時的將求助者信息的真實與否弄清,確保善款用到實處,不能相互扯皮,推卸責任。聯動監管也要做到各個主體之間的互相監管,只有各主體之間相互制衡,互相制約,網絡募捐這種模式才能延續下去。
四、結語
面對目前網絡募捐的現狀,我們不能“知難而退”,而應該勇往直前。網絡募捐作為一種新興的募捐方式,雖然其有許多缺陷和不足。但是,網絡募捐的公雞不容抹殺,它充分的激發了廣大民眾的愛心,幫助了許多的求助者,對于我國的慈善事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加強監管力度,補齊監管短板,確保網絡募捐的安全和公信力,促進網絡募捐的健康發展,讓愛心聚集、情暖天下。
注釋:
張書明.關于網絡募捐的監管問題.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2(4).
石鳳剛.網絡募捐平臺存在的問題及監管制度構建.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9).
李玉芬.淺析我國網絡募捐存在的問題.政法論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