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 麗
一個良好的師幼互動關系,不僅要提高教師自身對幼兒行為的觀察,更要加強教師對特殊幼兒的個別教育活動。建立一個良好的師幼互動關系,其互動形式有很多,對話就是其中一種。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師幼互動的幾種方法。
愛玩是每個幼兒的天性,因此,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開展適合他們的游戲,在游戲中實現互動,并提高游戲中的評價實效,幫助幼兒逐漸發展并獨立。幼兒在家里喜歡看各種動畫片,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黑貓警長》等,我們可以選擇幼兒都很熟悉的一些片段進行表演。在角色游戲中,幼兒最感興趣的是游戲的規則及角色扮演得是否逼真,他們往往采取合作的方式展開游戲,組織性和集體意識明顯增強。教師的指導要適時,并且要抓住關鍵的時機。一般是在游戲的情節不利于幼兒發展、游戲內容貧乏、情節無法繼續下去時教師才進行指導。在幼兒表演比較好的時候,當即給予鼓勵和表揚。由于該活動是由幼兒發起的,所以幼兒在活動中所能達到的教育性目標不是教師所能掌握的,教師只是作為游戲伙伴的隱性指導。幼兒喜歡獨自游戲和自由結伴游戲,他們不喜歡也不愿意成人過分干預,但這并不意味著幼兒不喜歡和教師共同游戲。只有當教師投入幼兒的游戲活動中才更能夠吸引幼兒,使幼兒玩得更有興致。由于幼兒年齡小、能力弱,游戲的玩法技能相對比較缺乏,教師的參與往往會使游戲有更多的變化和情節的深化。但前提是教師要作為幼兒的游戲伙伴,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游戲,共享快樂。教師的童心、游戲心會使幼兒倍感親切、自然、融洽,從而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有助于教師更深入地細致觀察、了解幼兒,進而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
在小發明活動中實現幼師互動,既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學習環境,也對教師自身工作進行了反思。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從幼兒作品的角度適當地給予表揚和指導幫助,在幫助的過程中實現互動。以開展小發明活動為例,在用紙做模型、畫各種想象中的圖像等活動中實現互動,讓幼兒在這種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在活動過程中感到快樂,獲得成就感,并且讓幼兒感到開展小發明活動的意義和作用不僅在于創造發明出的實際成果,還在于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打破那種單純傳授知識的封閉性教學方法,將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結合起來,通過將教學活動與小發明、小制作、畫畫等相結合,從而促進兒童心理的積極發展。讓幼兒在集體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所以,在一日活動中,教師應注重與幼兒的情感交流,讓幼兒感受到被愛、被關注,從而產生信賴感、安全感,提高師幼互動的效果。
幼兒的發展是在自身內部進行的,幼兒借助自身的潛力,自我成長與發展。內部因素是幼兒發展的動力,只有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才能實現幼兒自身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就要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千方百計地想辦法激發、誘導幼兒的主動性并逐步讓其發揮出來。例如,為了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幫助幼兒達到會學、樂學的目的,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以游戲的口吻,用游戲的方法讓幼兒和小螞蟻玩耍,看小青蛙游泳,看小鳥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在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后,誘導幼兒觀察它們的特征,了解這些動物的習性,這樣幼兒以后再接觸其他小動物時,也會和小動物玩一玩,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觀察和探索。在這樣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既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又激發了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總之,為了充分發揮幼兒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同時在教育活動中,自始至終應該以幼兒為主體,通過教師的主導、誘導、引導和指導作用,促使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師幼互動的內容很重要,幼兒的世界是多彩的,他們在大千世界中感受無限的神秘、驚喜和挑戰,也帶來了我們的教育契機。因此,教師要走進幼兒的心靈,去捕捉他們的思想,善于從幼兒的周圍環境中發現幼兒的童年,是把幼兒喜歡的東西和我們的教育目標完美結合,以此來推進幼兒的發展,推進我們的師幼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