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
會前準備
1953年7月26日下午4時,談判雙方聯絡官會議同意公布停戰協定簽字的日期與簽字方式。中朝代表團當日發表公告:朝鮮停戰協定已由談判雙方完全達成協議,雙方定于7月27日朝鮮時間上午10時,在朝鮮板門店由我方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大將與對方代表團首席代表哈里遜中將先行簽字,然后送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及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將軍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將分別簽字。
7月26日夜,板門店燈光通明,100多名中、朝兩國工人經過通宵達旦的施工,一座具有朝鮮民族風格的飛檐斗拱的凸字形建筑停戰協定簽字大廳建成了。大廳正面朝南,凸字形突出部分位于北方。7月27日上午9時,專程前來采訪停戰談判的世界各地200多名記者抵達板門店,當他們看到這座一夜之間奇跡般冒出的大廳時,不少人蹺起了大拇指稱贊說:“共產黨辦事效率真高。”
大廳內使用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所有與雙方代表團有關的設置和用品都是對稱的、平等的。大廳正中向北并列著兩張長方形的會議桌,為雙方首席代表簽字桌。會議桌中間是一張方桌,供置放簽字文本。
雙方首席代表簽字
那張方桌上擺著朝鮮停戰協定及附件的文本,有朝文、中文、英文共18本,其中中朝方面準備的9本用深棕色皮面裝幀,對方準備的9本封面印有聯合國的徽記,藍色。3種文字均經雙方核定,一字不差。待完成正式簽字后,雙方將各保存一份(中、朝、英文3本),另一份(中、朝、英文3本)由軍事停戰委員會保存。
1953年7月27日9時30分,中朝方面和對方各有8名佩戴袖章的安全軍官分別步入大廳西部和東部的四周擔任警衛。隨后,雙方出席簽字方式的人員分別由指定的東西兩門入廳就座。
10時整,大廳里一片寂靜,朝中代表團首席代表與“聯合國軍”代表團首席代表從大廳南門進入大廳,分別在簽字桌前就座。兩位首席代表在本方助簽人協助下,在己方準備的9本停戰協定上簽字,之后由助簽人同時交換文本,再在對方交來的9本停戰協定上簽字。之后規定由助簽人員把9本停戰協定帶回去盡快交己方司令官簽字。兩首席代表各在10分鐘之內在18個文本上簽了字。事先已商定,雙方首席代表簽字的時間即作為停戰協定簽字之時間。簽字儀式于上午10時10分結束。
簽字后12小時起全線停火
當晚10時,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于平壤首相府,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7月28時上午9時30分,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將軍于朝鮮開城來鳳莊志愿軍代表團會議室,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彭德懷司令員簽字后發表談話,他說:“朝鮮戰爭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愛好自由的民族,當它為祖國的光榮和獨立而奮起戰斗的時候,是不可戰勝的”。后來他在《自述》一書中寫道:“我在簽字時心想,先例既開來日方長,這對人民來說,也是高興的。但當時我方戰場組織剛就緒,未充分利用它給敵人以更大打擊,似有一些可惜”。
7月27日,“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陸軍上將馬克·克拉克于汶山的帳篷里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克拉克后來回憶朝鮮戰爭的情況時說:“那個不幸半島上的戰爭,對我來說這亦表示我40年戎馬生涯的結束。它是我軍事經歷最高的一個職位,但是它沒有光榮。在執行我政府的訓令中,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兩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根據協定,雙方控制下的一切武裝力量,包括陸、海、空軍的一切部隊與人員,于雙方代表團首席代表簽訂協定后12小時(7月27日朝鮮時間22時)起,完全停止一切敵對行為,而停戰協定和附件及其臨時補充協議的一切其它條款亦一律于停火的同時開始生效。一切軍事力量、供應和裝備將于停戰協定生效后72小時內從非軍事區撤出。
當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向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愿軍發布停戰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時起,即停戰協定簽字后的12小時起,全線完全停火。”
至此,中國人民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來源:《姑蘇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