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張耀丹 ,劉邦凡 ,
(1.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2.燕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持續推進和國家利益的不斷拓展,以信息化為依托的“智慧海洋”工程獲得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1]。智慧海洋包括智慧牧漁業、智慧航海業、智慧運輸業、智慧勘探業等。智慧海洋一定程度實現信息深度融合,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成為海洋的神經系統[2]。智慧海洋符合“一帶一路”建設要求,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理念,是生產方式與思維方式的變革,同時也是新一代的海洋形態,實體經濟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3]。智慧海洋的推進主要包括以下節點:
1.信息采集。智慧海洋是以信息為主導的模式,這些信息最初來源于海洋業有關的各類事物,通過射頻識別技術(RFID)、衛星定位等各種信息采集的傳感器等,將海洋中的一切事物變化發展信息識別采集。對于物聯網,評估無線傳感器的網絡可靠性非常重要。信息采集的過程依托良好的通信網絡基礎,實現“物—物”通信與集成。
2.網絡傳輸。智慧海洋的信息覆蓋范圍大,空間地理位置差異大且存在變化,數據實時變動的可能,必然要求高質量的通信網絡傳輸搜集到實時信息。將不同事物,地理位置信息互聯互通,形成網絡,實現共建共享。網絡傳輸的過程必然建立在海洋通信網絡的基礎之上,只有高速暢通的通信網絡,才能實現不同地域之間海洋信息的交換。
3.數據處理。智慧海洋的“大腦”是數據中心,即智慧的來源,包含不同的層級與子系統。不同層級的數據將下一級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得出數據結論反映給上一層級,最終經過處理轉換,形成云存儲數據庫。智慧海洋離不開云計算和大數據,后兩者依托通信網絡得以完成,只有技術先進、系統穩定、應用成熟的通信網絡,才能更好提供高速數據業務。
4.平臺互通。智慧海洋包含多元復雜的不同領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多領域系統,例如牧漁業、勘探業、運輸業、旅游業等,為了實現正向協同效應最大化,在不同系統層面建立不同平臺,同一領域信息數據互聯互通,提高標準化和共享程度高的通用性服務能力,提高產業數據化和信息化,充分發揮通信網絡在海洋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
智慧海洋通信網絡建設難度高,需要多部門多領域協同合作,雖然目前仍處在研究探索階段,但發展前景無限。在其探索發展環節中,鼓勵軍政民多部門合作,主動參與,達到宣傳智慧海洋理念及技術創新的效果。
1.創新工作機制。設立專門領導機構進行海洋通信網絡組織領導,任命專門的領導人,制定科學的工作規劃,進行專門監督,提供系統科學服務。同時,設立專門的通信網絡投資融資機構,吸引社會企業的加入,并依托政府投資,共同建設智慧海洋的通信網絡。設立相關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中心,充分結合通信網絡技術,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政府領導重視智慧海洋通信網絡建設,才能推動其穩步前進。政民合作形式,有利于監督管理,認準工作方向,高效率的進行建設工作。
2.完善政策保障。將海洋通信網絡建設寫入政策規劃綱要,增加優惠政策吸引企業,減免一定的稅費,為企業減輕成本負擔,同時幫助降低通信網絡費用。適當地提高相關補償費用,對于通信企業給予一定的科研開發補償,促進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對于使用的顧客出臺一定的優惠政策,盡量降低使用費用,加快通信網絡的普及率,擴大使用范圍,提高信號質量。制定政策,闡述清楚通信網絡建設的原則與目標,描繪整體布局與框架,完善通信網絡體系建設,指明步驟和方法,給與財政和科技等方面支持。
3.推動科技創新。學習當今世界先進海上通信網絡系統,例如美國在七十多年的努力下,掌握先進海洋信息技術,通過對其成功經驗的總結分析,將有利于進一步指導中國海洋信息化建設[4]。引入集成海洋通信理念,彌補我國海洋通信網絡傳輸距離受限制和通信網絡系統孤立等缺點。結合我國海洋發展實際背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相關信息技術,系統分析優點與缺點、機遇與挑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并增加相關經費的投入,大力培養相關科技創新型人才,為海洋通信網絡的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爭取國家重大海洋科技計劃項目落戶,支持建設國家級研發平臺,構筑海洋科技創新高地[4]。努力對接通信網絡項目,提高信號質量及覆蓋面積,推動信息業與智慧海洋的融合[5]。
4.進行宣傳推廣。為了接下來大數據中心的建立,要鼓勵各行各業的海洋工作者參與到海洋通信網絡的建設中[6]。積極建言獻策,在使用通信網絡的同時,發現不足,及時進行反饋。政府努力降低使用費用,推廣新的通信網絡技術[7]。鼓勵海洋通信網絡相關中小企業的發展,給予資金支持與稅收優惠,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鏈。鼓勵海洋各個領域進行物聯網、云計算等共同參與,及時有效地提供感知層信息,通過網絡對數據傳遞、處理與分析,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