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平 四川省筠連縣人民政府縣長
筠連縣是典型的山區資源縣,煤炭儲量占四川省的三分之一,隨著國家能源政策的調整,煤炭產業主導作用直線下跌,已無法支撐縣域經濟的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已迫在眉睫。
——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產業。堅持把文化旅游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帶動現代商貿、現代物流等服務業的發展,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結構優化、貢獻率提升,提升服務業貢獻度。以新能源產業發展為龍頭,帶動生物醫藥、機電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培育新產業和優勢企業,形成產業發展新亮點。
——培育新主體打造新載體。實施大企業培育工程,大力扶持規模大、帶動性強的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和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強的創新型企業。實施品牌培育工程,充分發揮筠連作為全省32個重點產茶區、宜賓早茶核心區的優勢,以及筠連紅茶、筠連苦丁茶、筠連牛肉等品牌基礎優勢,提升一批企業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快產業園區建設,加快促進工業園區布局調整優化,促進重點加工制造業規模化、集約化、中高端化。強化資源整合,引導優勢服務企業和服務品牌集聚,打造服務業集聚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采取“產業新城+特色小鎮+鄉村休閑”、農文旅一體化等方式,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
——推進產業和產城深度融合。推進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茶、牛肉、漆樹等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鄉村旅游等,以引牽動農村一二三產業向深度融合發展。促進產業園區與母城的產城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園區從單一工業區向生產、生活、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產業新區或產業社區轉型。
——強化大招商狠抓大項目。樹立大開放理念,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提升招商引資的主觀能動性,構建社會化、市場化招商平臺。加大項目爭取與管理力度,狠抓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積極謀劃和引進一批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爭取有更多重大項目納入省市盤子。
——合理布局未來產業。把握產業轉移的發展趨勢和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推動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與互聯網、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加快跨境電商平臺建設,發展供應鏈平臺企業、骨干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合作引進有實力的開發商,引領產業向新經濟模式升級。
——做優做強兩大主導產業。一是以能源深度綜合開發為重點,延伸產業鏈條,積極培育新興能源,不斷鞏固發展為宜賓市能源綜合深度開發的核心區。二是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提檔升級。依托茶葉、肉牛、生漆等農產品優勢資源稟賦,以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為導向,大力發展和培育一批適度規模經營的種茶大戶、家庭茶場、新型茶莊和龍頭企業,構建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體系。
——培育兩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生物醫藥產業。依托四川藍伯特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都百裕制藥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加快現代中藥發展。加強與成都天府生物城國藥中生血液制品總部及產業基地合作,重點發展血液制品、新型疫苗和抗體。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以特色優勢旅游資源開發為基礎,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建設川南滇東北(烏蒙山)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筠連獨特的旅游品牌。
——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以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和綠色美麗經濟為重點,以農產品優質化品牌化、產業融合化多功能化和布局集聚化特色化為突破口,構建高效優質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把漆樹、茶葉、肉牛、中藥材、烤煙等產業與鄉村旅游統籌考慮,建設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宜業宜商宜游宜居的特色小鎮,形成“產業新城+特色小鎮+鄉村休閑”的鄉村振興示范區。
——實施企業和品牌培育工程帶動產業發展。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著力培育一批龍頭和骨干企業,重點支持國家級、省級、市級龍頭企業和有成長潛力的企業發展。支持企業強強聯合,兼集中優勢資源并重組,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做優,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之間、龍頭企業與專合社、家庭農場、種茶大戶之間組建經營聯合體。同時,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企業品牌。
——創新產業發展機制。選擇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和潛力產業,特別是綜合能源開發、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建立“六個一”(一個優勢產業設立一個產業推進辦、一支專項基金、一個專業招商團隊,與一個行業協會、一所科研院校開展合作)產業發展機制。針對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定位,采取不同的招商策略;超前研究謀劃和儲備支撐性的重大項目,推進企業投資項目管理“全程服務”。組建產業基金和投資公司,支持商業保險公司與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開展應收賬款等權益類質押融資。堅持培養和引進并舉,造就高層次經營人才和提高全員素質并重,建立完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建立土地供給向核心產業傾斜機制,對重點產業、重點園區和每年持續推進的重點項目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