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浩 朱思剛 劉思凱
(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蔣莊煤礦,山東 滕州 277519)
蔣莊煤礦一水平北大巷延伸,設計長度1500m,在3下煤底板中穿層掘進,巷道坡度+3‰,錨網噴支護,噴漿厚度80mm,掘進斷面16m2,直墻半圓拱形,凈寬4.5m,凈高3.2m。
采用規格為Φ18×1800mm的左旋預應力阻尼錨桿,錨桿間排距為900×1000mm,拱部掛1片規格為長×寬=4000mm×1000mm的鋼筋網,兩幫各豎掛1片規格為長×寬=3000mm×1000mm的鋼筋網(鋼筋網使用Φ6mm的鋼筋焊制,網格為110×110mm)。
采用中深孔爆破技術,實行“雙楔形掏槽技術”。即:第一次掏槽時,位于斷面中間均勻布置四個掏槽眼,眼深1.2m,用于初次掏槽,增加自由面,二次掏槽則加大掏槽眼間距和眼深,眼深達到2.0m,進一步增加自由面數量和深度,充分利用炸藥能量,確保爆破效率。

圖1 巷道斷面圖
根據巖性條件設計爆破參數。現場施工中,嚴格執行爆破圖表,實施光面爆破,使炮眼利用率達到最佳,巷道成型達到設計要求。
結合該巷道及圍巖特點,炮眼深度選擇2.0m,循環進尺不低于1.9m。堅持光面爆破。爆破參數見圖2、表1。

表1 爆破說明表

圖2 雙楔形掏槽技術施工炮眼布置圖
使用反向裝藥爆破技術,引藥置于眼底裝藥端(稱為底端),引藥所有藥卷的聚能穴均指向眼口,爆炸波向眼口傳播,該爆破方式,充分利用炸藥能量,有效克制巖石夾制作用,提高爆破效率。反向裝藥見圖3。

圖3 反向裝藥示意圖
中深孔爆破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爆破施工技術,傳統的爆破技術采用單排楔形掏槽及正向裝藥爆破掘進,由于受矸石夾制作用,炸藥能量往往不能被充分利用,爆破后圍巖松動,但炮眼利用效果差。傳統的爆破技術,一般一個循環炮眼深度1.8m,而爆破后有效進尺不超過1.5m,炮眼利用率為83%,而且隨著眼深的增加,其利用率將更低,而且爆破后矸石破碎效果不理想。
采用中深孔爆破,雙楔形掏槽技術及反向裝藥施工,有效克服矸石夾制作用,而且反向裝藥后炸藥聚能穴向外,有效釋放能量,加之兩次掏槽后,爆破范圍內自由面增加,有效地將炸藥到掘進迎頭自由面之間的矸石崩落,炮眼利用率明顯提高。現場實踐中,采用該技術,炮眼眼深2m,爆破循環進尺達到1.9m,炮眼利用率達到95%。
中深孔爆破技術在大斷面巖巷掘進中的應用,有效提高了炮眼利用率,在相同地質條件及施工裝備條件下,其單循環進尺由原來的1.5m增加到1.9m,單循環進尺提高27%。按每班一個循環,四六制作業(三掘一噴),全月生產時間30天,正規循環率以85%計算,全月進尺可提高30.6m,月度單進水平提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