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茜
7月13日,經過近三個月的談判后,美國商務部取消了禁止美國企業在7年內向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興通訊”)出售電子元器件等受限產品的制裁措施。為達成與美國政府的和解,中興通訊付出了巨額罰金等沉重代價。圍繞中興事件引發的企業合規建設問題,本刊專訪了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全國企業合規委員會副主席、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王志樂。他表示,在企業競爭進入到全球價值鏈競爭的當今時代,中國企業亟待加強合規經營意識,增強合規風險管控能力,提升以合規為基礎的全球競爭力。
中國外匯:您如何看待中興事件及其暴露出的中國企業存在的問題?
王志樂:中興通訊此次受到美國政府制裁的直接原因,是缺乏合規經營意識,違反了美國的出口管制法律。美國的出口管制法律規定,美國的產品不能出售給伊朗、朝鮮、古巴等受到美國政府經濟制裁的國家,并且具有一定的域外效力,可適用于外國企業向受制裁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行為。回溯中興事件始末,中興通訊在合規方面的失誤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不了解美國貿易法規,缺乏對出口管制合規風險的正確評估和認識。根據美國商務部網站的信息,中興通訊自2010年到2016年期間,在美國依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伊朗交易與制裁條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的情況下,將內含美國制造的受限類配件和軟件產品通過中國出口、再出口和轉運至伊朗,違反了美國的出口管制法律。其二,未能在調查過程中及時堵住合規管理的漏洞,導致出口管制合規風險升級。2013年以后,在美國政府部門已經對中興通訊展開調查的情況下,中興通訊轉而以國內貿易的形式通過中國無錫的“隔離公司”向伊朗出售產品,因而觸犯了更多美國出口管制的相關規定。其三,試圖在調查過程中隱瞞相關信息。2016年中興通訊向美國政府提出和解,在美國政府聘用第三方機構進駐中興通訊調查期間,中興通訊試圖隱瞞銷售數據等相關信息,被美國有關當局獲取了其違規行為的證據。基于以上原因,美國政府最終對中興通訊提出了串謀非法出口、阻撓司法以及向聯邦調查人員做虛假陳述三項指控。2017年3月7日,中興通訊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并支付了約8.9億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罰金。時隔一年,美國政府于2018年4月16日再度宣布對中興通訊的出口禁令,理由是中興通訊在這一年中沒有誠實地對待他們的錯誤,履行和解協議。雖然,在中興通訊沒有實質性違規的情況下,美國政府的此次制裁處罰過重,但也暴露出我國企業嚴重缺乏合規管理意識、管控合規風險的能力滯后以及缺乏企業合規管理體系的重大問題。
當今時代的競爭已經從過去產品對產品的競爭、企業對企業的競爭,上升為全球價值鏈的競爭。企業只有擁有或者組織引領一條全球價值鏈,才有全球競爭力。從這個角度講,中興通訊因美國出口禁令而停產數月,意味著其在布局全球價值鏈的過程中缺失核心技術,反映了中國企業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在硬實力方面存在短板。同時,企業打造全球價值鏈也意味著要將生產的各個環節在全球范圍內布點,因此需要遵守經營所在地的法律法規的管控,面對來自全球的合規挑戰。從這個角度講,中興事件反映了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尚缺乏對于合規風險和違規后果的認識,缺乏防范和化解合規風險的能力。這是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化競爭軟實力缺失的表現。
中國外匯: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防范合規風險成為跨國公司新的關注重點。您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主要面臨的合規風險有哪些?
王志樂:2008年,德國西門子公司因其在全球范圍內的行賄行為被美國及德國的司法機關處以16億美元的罰款并監管四年,成為跨國公司加強合規建設的標志性事件。中國企業由于國際化運營的經驗較少,尚缺乏對于合規風險的認識,存在對于合規管理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此次中興事件對于中國企業加強合規管理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能夠引起中國企業對于海外經營合規風險的警醒和重視。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眾多合規風險:首先是反腐敗的合規風險。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多集中在非洲、南美洲等區域的發展中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由于這些國家的政府部門大多存在比較嚴重的腐敗現象,一些企業為了拿下訂單可能產生行賄行為,從而面臨反腐敗的合規風險。二是工程類項目在招投標過程中的合規風險。例如,世界銀行的采購指南規定,投標企業不得在招標環節發生行賄、共謀等行為,并對違法企業處以未來若干年內不得從事世界銀行相關業務的制裁。而其制裁措施,還可能受到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的聯合執行。三是金融領域的反洗錢合規風險。中國金融機構因缺乏國際反洗錢的經驗,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遭遇反洗錢合規調查的情況也比較多。除了金融機構之外,其他企業也可能會面臨金融合規的問題,主要是涉及企業在海外經營的資金來源是否清晰。四是環保合規風險。環保合規風險不僅存在于發達國家,同時也存在于發展中國家及落后國家。雖然有些落后國家/地區的法律體系尚不健全,甚至可能沒有單獨的環境保護法規,但是如果企業在當地投資生產不注重環境保護,也有可能會被政府處罰。五是貿易合規風險。貿易合規主要涉及各國及國際組織的出口管制法規,比如美國、歐盟及聯合國因對一些國家實施經濟制裁而制定的出口管制、禁運等貿易管制規定。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恢復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要求與伊朗有業務往來的企業須在2018年11月4日之前逐步撤出,否則即被視為違規。這是近期需要中國企業引起重視和加以防范的重大合規風險。六是反壟斷的合規風險。隨著中國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未來也有可能觸及某些國家的反壟斷規定,面臨反壟斷領域的合規風險。此外,隨著數字經濟的到來,中國“走出去”企業還可能會碰到來自數據保護領域的合規風險。例如,2018年5月25日,歐盟出臺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將對企業的違規行為處以1000萬到2000萬歐元或企業全球年營業額2%—4%的罰款。GDPR頒布后,Facebook和Google等美國企業,很快成為了該法案下的第一批被告。
中國外匯:您認為中國企業應該如何加強合規管理體系建設?
王志樂:合規管理體系實際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是制度體系,即企業的合規管理制度;第二是組織架構,即必須有專職的合規團隊、合規部門負責企業的合規管理;第三是合規的運行機制,比如運用舉報、檢查等考核機制,在對企業進行業績考核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合規考核,以保障合規制度的有效執行;第四是建立合規文化,即經過長期的合規建設而最終在企業內部形成的合規意識。就跨國公司的管理實踐而言,首先,大型跨國公司會在管理架構的最高層,即董事會或者高管層,建立一個合規管理委員會。這是企業最高層進行合規管理決策的重要管理部門。其次,大型的跨國公司還會設立一個獨立的合規部門,由首席合規官全面負責合規風險管理,并且擁有向高級管理層,以及必要時向董事會或董事會下設的委員會自由報告的權利。
和內控、風控、法務部門相比,合規管理更加側重于要求企業各部門、各級員工要努力去符合國際組織、各國政府的監管規定,并且要求合規管理團隊從總體上關注和把握企業面臨的合規風險,把防范合規風險的工作前置,更加注重風險識別以及培訓預防。目前,很多中國企業在合規建設方面會面對這樣一個難題:一些屬于合規管理的職能已經分散在內控、風控、法務等部門了,因而再新設合規管理部門、搭建合規管理體系,存在一定的困難。若是如此,企業也可以在原來的法務管理部門下設一個合規處,或者將其改組為法律合規部。但不管企業選擇哪種路徑,都必須有專人負責企業的合規管理事務,對合規風險進行識別、追蹤和研究,以防范和化解合規風險。
最后,企業在合規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可參照執行以下官方指導文件:一是由國家標準委發布的GB/T 35770《合規管理體系指南》。該指南為我國各類企業建立并運行合規管理體系,識別、分析和評價合規風險,進而改進合規管理流程,應對和管控合規風險提供了指導和建議。該指南已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二是由發改委于2018年7月5日推出的《企業海外經營合規管理指引(征求意見稿)》。該指引對中國企業在對外貿易、境外投資、海外運營以及海外工程建設中如何做好全流程、全方位的合規管理進行了指導。目前其尚在征求意見階段,未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