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藝,李 霞
(1.北京市第171中學,北京100013;2.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北京100029)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會議隆重召開。十九大報告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確立了一系列的重大判斷、重大戰略、重大任務、重大舉措,為下一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進經濟高質量穩定發展,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強調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這表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將是未來三年的難點重點和主攻方向。預計我國對房地產和金融領域仍將以穩和防風險為主,將加大對精準扶貧的資金支持力度,同時采取更為嚴格的措施,加強環保監管,強化污染防治。
報告提出兩階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一個階段,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至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反映了當前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方面,從此前“物質文化需要”到現在“美好生活需要”的變化。當前我國人均GDP超8 000美元,已經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1]。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的要求更高,對衣食住行、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質量要求更高,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反映了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
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充分”成為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短板和關鍵。不平衡,是從發展的范圍和領域來看,主要包括城鄉不平衡、地區不平衡、收入不平衡等。不充分,是從發展的層級和質量來看,既體現在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等方面,也體現在中國制造需要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升級轉變等方面。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反映了人民需求與社會供給不匹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不能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環境質量等問題仍有待解決。
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戰略安排不再提GDP翻番類目標,表明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目標由追求數量型增長向追求質量型發展轉變。2035年戰略目標實現的時間節點提前,與過去提出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到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相比,進程縮短了十五年,并提出新的“2050年目標”,表明未來我國發展的潛力仍然很大,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彰顯了經濟發展具備強大動力。
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潛在經濟增速變化規律以及改革增強經濟發展動力等因素,預計2020—2050年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穩健發展,增長從中高速逐步轉為中速,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經濟實力躍升。
報告提出,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等。
實體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我國將以提質增效為核心,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依靠科技創新,改進工藝技術,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產品質量,豐富產品種類,滿足新時代消費升級的需要。通過加大科技和環保投入,推進綠色清潔生產,強化污染防治,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共贏。推進產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2],加快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提高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管理、服務等過程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物流過程。
報告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優化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等。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自然、經濟、社會等條件差異明顯,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基本國情。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不僅是貫徹落實協調發展理念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繼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優化發展等區域政策之后,我國統籌實施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建設雄安新區等區域發展戰略,更加注重協調東中西、平衡南北方的整體協調發展[3],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推動各地區協調協同發展。在協調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將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高度。加快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注重城市群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將促進經濟發展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地區間開放合作進一步深化、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
十九大報告站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做出了新的戰略安排。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將著力攻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三大關口,加快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使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1]盤和林.“新矛盾”判斷為我國經濟發展指明新方向[EB/OL].中國經濟網,2017-10-22.
[2]魏禮群.中國未來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與路徑[J].全球化,2016,(12):5-9.
[3]杜傳忠.經濟新常態下推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路徑及對策[J].理論學習,2017,(6):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