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
(西安外事學院,西安710077)
產城融合及產業發展和城市發展的融合協調,以城市或城市群為空間載體,集聚產業要素包括企業、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的集中、知識和資源共享、競爭升級。同時,產業作為人口和市政建設的保障,驅動城市基礎設施的更新和完善、土地價值提升、人口規模和結構的優化、第三產業和科教文衛事業的繁榮。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是相對產城分離而言,城市如果缺乏產業的支撐,即使建得再漂亮也是空城,而且也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而產業發展需要城市建設提供基礎設施、人口居住、科教文衛等方面的支撐,從而不斷吸引更多更好的產業要素和消費需求流入城市及城市周邊空間。產城融合發展不是自由隨意地發展,而是人為地進行調查研究,將城市發展規劃與產業規劃、區域經濟緊密融合,在同一個共榮和諧的機制內進行有目的、有方向和有步驟的開發建設。產城融合發展理念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產城融合發展能夠提高城市空間建設與產業的匹配度。城市空間建設規劃以人口規模和結構、產業規模和結構、地理特征以及區位特征為依據,而產業尋址和集聚考慮的指標是地理位置所處的地理區位優勢和經濟區位優勢,以及目標空間的產業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對產業要素的新引力等。產城融合發展就是要同時站在兩者的立場上進行統籌協調,科學論證城市空間和產業發展的趨勢和進度,前瞻性地設計和培育,最大程度地實現產業間、城市空間之間以及產城之間的協同共榮,形成良性向上的發展態勢。
2.產城融合發展能夠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在新的發展階段,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都要遵循集約、綠色和高效的原則,避免盲目擴展和無序建設,產城融合發展通過目標明確、規劃有序和考評嚴謹的運作機制,優化資源在城市空間和產業類別之間的配置和使用計劃。特別是具有前瞻性的產城融合發展規劃,能夠清除很多建設發展中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以及沖突和矛盾。
3.產城融合發展能夠構建廣域的發展生態,提升城市和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產城融合發展中研究的問題涉及城市中長期的發展路徑和目標,立足于宏觀全球和全國、中觀區域以及微觀城市三個維度,充分考察影響城市和產業發展的各種可見和潛在的因素。因此,產城融合發展能夠搭建出城市和產業發展的網絡、圈層和延展路徑,從而將發展的根據扎在更廣的區域和要素集合上,形成自我進化的生態系統。
隨著網絡技術和媒體技術的融合,廣電網絡近年來在內容時效及類型、多屏互動、三網合一等方面實現了長足的發展,呈現出扭轉被新媒體沖擊的頹勢。廣電網絡作為主流媒體,其權威性和可靠性都是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同時在新技術的支撐上,還能實現突破轉型。目前,地方廣電產業化發展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三網融合競爭日趨激烈。根據國家三網融合政策,鼓勵寬帶通信網絡、數字電視網絡和互聯網落等信息基礎設施的融合發展,從實際發展趨勢也印證了這樣的政策指引。廣播電視用戶的需求從直播擴展為移動收視、點播和回看、分享或自創等,因此傳統廣電陸續上線IPTV、互聯網電視、移動電視等業務。同樣,互聯網和通信網絡經營方,也開始上線同步廣播電視內容。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網絡邊界和業務邊界將越來越模糊,最終比拼的是融合能力、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
2.各地廣電基本完成數字化轉型,高清數字業務增長明顯。在寬帶和IPTV快速普及的基礎上,廣電業務數字化轉型的推廣應用的時間大大縮短。而在運營商不斷下降資費、大屏高清電視價格下降以及用戶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等利好下,地方廣電的高清業務的增長也明顯加速。2016年上半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高清數字電視用戶數已達7 200多萬戶,占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的35%,較2015年增長18.38%。
當然,地方廣電近年來取得的轉型成績大多數都是基于視聽、數字、購物等內容的渠道融合和內容融合,但在產業類型多元化以及與城市空間、區域地理融合發展方面的進展不明顯。很多地方廣電開始從“互聯網+”、物聯網領域找突破口,比較典型的探索包括圍繞多屏互動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家居相關的應用,例如智慧養老、智能安防、智慧物業等。通過與更多產業實現數據關聯和智能應用功能聯動,并與城市產業規劃、城市產業空間建設、城市人才和創業政策等實現融合。西安廣電小鎮就是探索者之一,通過對西安廣電小鎮探索經驗的分析,可以總結出產城融合視域下地方廣電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和措施。
西安是西北國家中心城市,十三朝古都,有著雄厚的歷史文化和西北文化的積淀。無論是從地理、經濟區位還是從文化源頭來看,西安都是一個在產業發展方面具有非常優越資源和持久生命力的城市,尤其是在文化、旅游、服務等領域,更是大有可為。西安廣電作為主流媒體,在新媒體等先進技術和應用的支撐下,一方面具備了大幅度提升媒體競爭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具備了發展產業融合、產城融合發展的條件。為了落實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進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競爭力和城市形象,西安市迫切需要一個集全網絡傳播覆蓋、影視劇創作、公共緊急廣播服務、文化視聽旅游、影視娛樂文化體驗,以及相關周邊產業發展于一體的廣播電視產業中心。充分利用西安城市的人文地理優勢和城市景觀形象,打造出一個帶動西北,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廣電文化產業生態集聚區和創新高地,因此“西安廣電小鎮”應運而生。
目前,陜西廣電的主營業務涉及廣播電視網絡的建設、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和傳播、網絡信息發布、數據消費業務、電視網絡購物、影視劇投資、報刊雜志出版以及廣電技術開發等。集團目前擁有800多萬電視用戶和200多萬電視購物會員,服務覆蓋三秦大地約3 900萬人。根據西安廣電小鎮規劃,2017起集團將以小鎮為載體,以媒體融合產業生態化發展理念,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全媒體等技術為基礎,圍繞全媒體消費和娛樂需求,發展互動緊密、資源共享、集聚增益的產業生態圈。通過引進一流人才、攜手一流企業、嫁接一流平臺,將廣電小鎮建設成為新生活和智慧創新的活力空間,并帶動和輻射整個西安以及更廣區域的產業發展、要素集聚和城鎮空間發展。
基于產城融合的視域發展地方廣電的產業化,就是要將廣電的業務生態規劃與城市及城市所在區域的空間特征,要素分布特征、人口特征以及價值鏈條路徑等聯系起來,建立城市空間開發升級、區域城鎮化與廣電產業生態互動共進的平臺和機制。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1.深挖本地化文化和生活服務產品,打造具備全國和全球影響力的軟實力品牌。地方廣電產業化發展的核心必然是圍繞著視聽娛樂、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領域進行開拓,只有做大做強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娛樂、文化和生活服務,才能打牢廣電產業生態的根基,才能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和文化吸引力為生態產業帶來關注和需求。在優質文化和生活服務的吸引下,才能留得住人才以及企業落戶,從而促進城市住宅、商業和服務業的繁榮發展。
2.以創新和品質為驅動力,推動廣電產業和城市在區域分工中占據高地。廣電產業生態中的核心部分與城市優質空間結合,為創新和創業提供溫床。通過不斷提升影視劇創作、本地特色文化和產品的開發設計及專利運營等高附加值的出口比重,擴大根治本地的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規模,進而在產城中長期發展中占據主動優勢地位。
3.開放生態能力,讓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參與到產城融合發展中。廣電產業生態及城市空間發展,與城市所在區域居民的個人發展及企業發展息息相關,在全媒體和移動互聯時代,個體的創造力和選擇權都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實質影響,甚至可能引起規模性變化。因此,產城融合視域下的廣電產業化發展必須開放生態能力,讓更多有夢想、有能力和有才華的個人或團隊有更多追夢的機會。
此外,對于一些優勢不明顯或者基礎薄弱的地方廣電單位,應當借助優質的合作企業和平臺,尤其是在互聯網和文化創意領域的品牌,合作開發運營本地特色資源。并且可以將視野放開到全球范圍,在更廣闊的市場范圍內發展合作伙伴,將特色產品推廣到海外去。我國各省市的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特色資源,缺少的是高水平的開發運營團隊以及優質的渠道。
[1]郭鋒.地方廣電網絡經營大客戶市場業務的思路簡述[J].西部廣播電視,2017,(5).
[2]徐軍.初探地方廣電媒體的融媒體之路——從“海豚視界”客戶端上線說起[J].西部廣播電視,2017,(8).
[3]蔣進紅.加快地方廣電媒體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考[J].新聞窗,2016,(6).
[4]向喬玉,呂斌.產城融合背景下產業園區模塊空間建設體系規劃引導[J].規劃師,2014,(6).
[5]梁學成.產城融合視域下文化產業園區與城市建設互動發展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