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瑋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西安712046)
現階段,民辦高校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需要引起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的重視,輔導員作為聯系社會、學校、代課教師以及家庭的聯結者,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在畢業身就業指導中的中介作用、指導作用以及解惑作用,幫助學生們解決畢業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畢業生快速就業[1]。
1.中介者角色定位。由于民辦高校輔導員的年紀較輕,在崗工作時間較短,尚未積累豐富的經驗,為了保證輔導員能夠充分發揮其在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需要輔導員充分發揮自身中介者角色,聯合學生家庭、同學、專業課教師、心理中心以及就業指導中心,共同做好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這樣能夠避免輔導員“單兵作戰”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2]。民辦高校輔導員需要和上述人員共同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的相關信息,如就業政策、就業信息以及就業趨勢等,并將上述信息及時、準確的推送和公布給學生。對于存在焦慮心理、消極心理等不良心理,需要輔導員和校心理中心進行溝通和聯系,為存在上述心理的學生提供心理輔導。此外,民辦高校輔導員還需要充分利用校友資源,邀請同校優秀的校友到學校開展就業技巧講座,充分發揮自身中介者的作用,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為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
2.指導者角色定位。民辦高校輔導員在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優勢,即其對學生家庭情況、個性特點、技能、經驗、學習水平等方面的了解優于校領導、代課教師,能夠根據畢業生的實際狀況制定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方案,避免在就業指導工作中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影響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實效性。由于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專業素質水平相對較低,同普通高校畢業生相比在就業方面處于劣勢。因此,民辦高校的輔導員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就業指導者角色作用,提前為畢業生們做好畢業就業指導準備工作,即在學生入學時向學生介紹專業的未來前景、就業趨勢以及從業要求等,讓學生提前做好未來職業規劃,有目標、針對性地提升自身崗位職業能力,為未來畢業和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3]。同時,根據民辦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意識強的特點,輔導員需要引導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種創新、創業活動,讓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過程中積累經驗,以此為以后的自主創業奠定基礎。同時,輔導員需要和民辦高校就業中心、聯合企業等共同創建創新創業平臺,學生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創新創業咨詢、培訓等,實現勤工儉學、擇業就業、專業學習以及創新創業的有效結合,以此為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提供便利,有效地提高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實效性以及針對性。此外,對于個別就業困難的畢業生,輔導員需要采用一對一指導的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為全體畢業生提供便利、有效、針對性的就業指導,以便于更好地提高畢業生就業率。
3.解惑者角色定位。民辦高校輔導員應該發揮自身“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為畢業生關于就業方面的疑問提供解答。為了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畢業生關于就業方面的疑問,需要輔導員和學生搞好關系,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和談心,準確地了解學生即將畢業的心理狀態、身心狀況以及思想狀態等,對于學生未來就業動態和意向進行準確的把握,并為學生解答關于就業的疑問,對于學生的負面心理、情緒等進行疏導。由于民辦高校學生尚未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部分學生在就業方面存在一定的功利心理,為了追求教育價值回報盲目就業,甚至還有部分學生走入傳銷。因此,輔導員需要充分發揮自身解惑者的角色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既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城市社區、新農村建設,也可以鼓勵學生到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就業,還可以鼓勵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到國企或者外企就職。幫助畢業生樹立自信心,準確、客觀地認清自身就業的劣勢、優勢,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快速地找到符合自身能力的職業和崗位[4]。
1.實施分類就業指導。學生個體之間較大的差異,需要民辦高校輔導員采用分類就業指導方式,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個性化就業指導。輔導員根據學生的基本素質、能力以及性格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方案,幫助不同類型學生制定不同的就業目標,如出國類、國企類、私企類、新農村建設類等,由學生通過正確的自我評價,選擇合適的就業方向和職業。其二,特殊群體就業指導。特殊群體通常指自身有重大疾病、學習困難、有網癮以及家庭困難的學生,上述類型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往往處于劣勢,很容易導致特殊群體學生形成消極心理,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不知所措。因此,輔導員需要和上述“四困生”群體進行溝通,做好他們的心理輔導工作,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其不僅需要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還需要承擔沉重的家庭負擔,導致其心理變化速度非常快,如果他們不能夠快速就業,在生活、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容易導致他們產生壓抑、消極等不良心理[5]。輔導員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一方面需要幫助其樹立自信,另一方面幫助他們做好就業規劃,還可以幫助他們提供就業機會,推薦他們到相關企業、單位就業,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經濟問題。其三,創業指導。部分家庭經濟良好、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輔導員需要鼓勵學生們進行創業。為了提升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和成功率,民辦高校輔導員鼓勵具有創業意向的人員主動參加創業指導課和創業設計大賽,學校和企業聯合創建創業實驗室,學生在創業實驗室中模擬創業。同時,輔導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創業園區進行觀察和學習,協助學生辦理公司注冊手續,當學生創業缺少資金時,可以幫助學生籌集資金,為學生創業提供全面的服務,為學生的創業做好全面準備工作,以創業帶動就業。
2.建設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大學生擇業觀、就業觀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創建科學、完善的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民辦高校輔導員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如自信心不足、就業能力弱以及就業觀念不強等,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為依托,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開展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指導。具體表現為:對于大一學生,需要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在課堂上應用職業生涯規劃教材開展教育,并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鼓勵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或者邀請人才培訓師、優秀企業家到學校進行演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觀念。對于大二學生,輔導員需要進行采用定向教育方式,基于對學生自身能力和人格、就業環境的分析,幫助學生做好未來職業規劃。對于大三學生,輔導員需要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成才觀念以及創業觀念,根據未來職業規劃提升自身職業能力。對于大四學生,輔導員需要做好學生的就業心理教育以及就業咨詢工作,幫助學生正確地分析就業形勢與政策,并根據自身實際狀況選擇職業和崗位,進而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崗位實踐能力,為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3.實施全方位就業指導。民辦高校輔導員為了提高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實效性,需要實施全方位就業指導。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實施過程追蹤,民辦高校輔導員需要強化和畢業生的交流,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就業意向等進行全面的調查,并制定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就業指導,不斷提升就業指導質量[6]。輔導員需要和職介中心、人才市場、學校以及學生保持聯系,對歷屆畢業生的就業動向、單位性質以及區域分布狀況進行統計,為即將畢業學生的未來就業提供方向和參考。另一方面,發揮網絡平臺作用,輔導員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便利性,隨時隨地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可以利用電子郵件、QQ、微信、高校通等平臺和新媒體,既能夠給學生發布相關的就業信息、招聘信息,又能夠及時和學生溝通,幫助學生解答就業遇到的各種問題,全方位、全天候地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不容樂觀,畢業生就業質量低、就業難問題越來越突出。民辦高校輔導員發揮自身在畢業身就業指導中的中介作用、指導作用以及解惑作用,實施分類就業指導,建設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實施全方位就業指導,高效地完善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不斷提高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
[1]劉春景.關于民辦高校輔導員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思考[J].網友世界,2014,(9):172.
[2]馮衛梅.注重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關注大學生就業指導[J].教育界,2014,(18):53.
[3]張肖.淺談影響民辦高校輔導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因素與對策[J].中國培訓,2016,(4):64.
[4]徐玲.轉型期民辦高校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新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6,(1):74.
[5]陳寶江.民辦高校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J].教書育人,2012,(30):10-11.
[6]陶良友,喬啟霞.淺析民辦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及其對策建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0):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