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
中糧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作為中糧集團旗下最大的糧油生產加工產業園,包括油脂壓榨、精煉、包裝油、面粉、飼料、大米等多個利潤中心,年加工大豆能力300萬噸,年銷售額達到150億元。中糧油脂公司作為中糧集團下屬二級單位,管理油脂版塊的下屬34家法人單位,2017年IBM作為實施商,中糧油脂公司SAP ERP系統成功上線。根據糧油行業規模化生產,連續作業、分段核算的特點,中糧油脂公司建立了統一的財務管理和成本核算制度。
制造費用作為企業管控加工環節的重要過程,在核算方面依靠單一的分配指標如加工量、產量、標準產量等已經不能達到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原因是制造費用項下的成本要素,比如人工、折舊、電費,分攤至各產品的標準差異較大。比如,包裝油生產車間,5L的瓶裝油與1.8L的瓶裝油,分攤的權重是不一樣的,1.8L的工資、折舊單噸成本明細高于5L,但電費差異并不特別明顯。如何將各成本要素進行更細化的分析,按照成本發生的動因特點進行核算,需要引入ABC方法,進行作業成本核算。
產品成本構成分為原材料、包材、制造費用三大部分,其中原材料、包材可以按照生產訂單直接認定,在SAP中生產訂單就是一個成本對象,所有成本可以直接歸集于生產訂單,一個生產訂單只有一個主產品,所以原輔料、包材直接認定至品種,不采用作業成本,或者可以理解成作業成本類型為直接耗用金額。
中糧東海糧油作為中糧集團旗下最大的糧油生產加工產業園因包括油脂壓榨、精煉、包裝油、面粉、飼料、大米等多行業,期間費用無法直接認定至生產訂單,也不適用于作業成本。
故,作業成本范圍用于加工費用成本核算,包括直接人工、制造費用、輔助費用三部分。
根據成本要素的相關性、重要性原則,將加工費用的成本要素分類,比如:分成職工薪酬、折舊修理、能源、其他。
根據企業考核事業部的要求,需將單獨核算利潤的業務設置成利潤中心,比如中糧油脂公司設置粕類產品利潤中心、油脂利潤中心、包裝油利潤中心。
1.重要性原則
首先應當對生產工藝過程中耗用的資源進行分析,將重要的、可計量的成本動因優先。
2.關聯性原則
相關聯的,以同一指標進行分配加工費的,可以合并使用同一作業類型。
3.成本效益原則
作業類型不宜過細,過多,SAP限制同一個工作中心只能最多啟用6個作業類型。
中糧油脂公司旗下糧油加工企業,均采用綜合制造(含職工薪酬、折舊)、水作業、電作業、燃料燃氣作業、蒸汽作業5大作業類型。車間修理費按照會計準則規定,轉入管理費用,故不作為作業。
1971年,喬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業成本計算和投入產出會計》(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對“作業”、“成本”、“作業會計”、“作業投入產出系統”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統的討論。美國庫伯(Robin Cooper)和教授卡普蘭(Robert S Kaplan)在對美國公司調查研究之后,發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簡稱ABC法)。借助SAP 等ERP軟件,作業成本法的核算得以廣泛應用,是以作業為核算對象,根據作業所耗的生產資源(即成本要素金額),計算各作業的成本,再將生產訂單耗用的作業資源,分攤至產品成本的一種成本核算方法。
SAP系統中成本要素分為初級成本要素與次級成本要素,初級成本要素即FI模塊的損益類科目,次級成本要素是CO的分攤科目,用于輔助成本中心結轉類成本要素和作業類型結轉類成本要素。輔助成本結轉類成本要素是指將供電、供水、供汽等能源提供部門以及車隊、食堂等服務提供部門的費用,結轉至制造成本中心所用的CO科目,如輔助成本中心結轉-食堂、車隊、供電站等。作業類型結轉類成本要素指的是將制造費用轉入生產訂單所用的CO科目,如作業類型結轉-綜合制造作業、供水作業、供電作業等。原則:每一個需要結轉的成本中心,必須創建一個次級成本要素,每一個作業類型結轉也同樣需要一個次級成本要素。
成本中心即歸集成本要素的部門,按照作業成本法設計,直接人工成本和輔助費用要素,也同樣需要歸集至加工成本中心下。成本中心分為銷售職能類、管理職能類、輔助生產類、基本生產類四大類別,用于統計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輔助費用、制造費用。通過設置成本中心的功能范圍達到此目的。提供服務與能源的成本中心,均必須單獨設置成本中心,才能準確核算后續作業的成本。中糧油脂公司的輔助生產成本中心包括食堂、車隊、供電、供水、鍋爐房、電氣維修、天然氣等;基本生產成本中心包括壓榨車間、打包車間、精煉車間、包裝油車間等;銷售職能成本中心包括粕銷售部、油脂銷售部、包裝油銷售部等;管理職能成本中心分為綜合管理部、財務部、采購部、審計部等。
根據分步法核算成本的要求,需將生產加工鏈進行細分,以核算每一步產成品的真實成本。CO模塊的基本生產成本中心一一對應PP模塊的生產單位即工作中心,需設置壓榨車間、打包車間、精煉車間、包裝油車間等工作中心。
工作中心設置項下,需將耗用的作業類型配置上,在后續的工藝路線中才能給指定的作業類型輸入計劃耗用數量。
SAP的工藝路線指加工半成品或產成品加工過程中涉及的工作中心、工序的路線圖,需按先后順序制定經過的工作中心下,對應的耗用作業類型及標準值。工序的分類為標準工序(先后工序)、替代工序、返工工序,采用分步法核算的設置,有兩種方法實現,一是中糧油脂公司選擇的,將每個加工步驟的成本中心、工作中心均進行細分;二是建立一個大的成本中心,多個工作中心對應此一個成本中心,按產品創建工藝路線時,按照加工步驟建立多個標準工序,并行工序或替代工序,并針對每個工序指定工作中心和耗用的作業類型標準值。
定義產品原輔料構成成品結構,如散豆粕的物料清單構成,原料:大豆;主產品:散豆粕,聯產品:豆油;副產品:豆皮。
生產訂單是SAP的中記錄原輔料投入、作業報工、產品產出、結算規則的成本對象,根據企業的需要,可以把每一個生產批作為成本對象,也可以把一個品種作為成本對象。中糧油脂采用品種法核算,每月按主產品建立生產訂單,每個主產品在耗用原材料主料一致的情況下,只建立一個生產訂單。每個生產訂單記錄耗用的作業的價值。
生產訂單根據投入原輔料的標準成本或移動加權成本(由物料的計價模式決定),加上訂單上報工的作業數量和單價(月末運行KSII實際價格確定將標準作業金額還原成實際作業金額),扣除標準價計價的副產品產品金額(如有),按照結算規則中記錄的主聯產品分配比例,計入主聯產品成本中。
生產訂單中計入主聯產品的成本只是按原輔料的標準成本計算的,或領用時的移動加權成本計量的,月末需要運行CKMLCP物料賬計算,將差異金額分攤至各物料,加上原來以標準價計算的金額,還原成實際的主營業務成本或存貨。
差異分攤邏輯:
1.逐層分攤:按生產訂單中領用與產出關系,將上層原材料材料采購差異按生產訂單匯總,根據維護的物料分攤結構中主聯產品間約當量的值分攤;
2.根據銷售量、領用量、庫存量的比例,分別將差異轉入主營業務成本、下層物料差異分攤、庫存商品。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對成本核算的精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業成本引入,給各企業提供了一個有效工具,各企業在運用過程中,應著重于成本要素的分類,作業的選擇上,注重成本動因的調研分析,同時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不宜將作業分得過細,過多。總之,借助SAP的作業成本核算邏輯,制定科學的成本核算體系,可以協助集團企業間的成本對標、降本增效,準確核算品種成本,有效的服務于市場價格競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