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生
(黑龍江省依安縣財政局,黑龍江 依安 161500)
農村會計管理工作對新農村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隨著農村的經濟發展,村鎮共有資產增長和國家對農村專項資金的大量投放,會計工作更加重要。
隨著黨和國家對農業的投入不斷增加,國家基本建設投資、財政預算內資金和信貸資金中農業投資的比重不斷上升,促使農村經濟獲得長足穩定的發展,市場不斷建立及完善,不斷豐富擴充物資。這就需要對農村、農業資源進行系統核算、科學管理,對其進行合理配置和促進高效使用并適時提出合理化建議供村民大會決策,從而推動農村經濟不斷發展。
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管理,而會計工作處于農村各項管理活動的核心位置。通過規范村級會計的工作,使財務公開得到落實,健全民主理財制度及監督制度,使基層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以及參與權得到保障和維護,繼而加快農村事務管理的民主化進程。
民主規范的農村會計工作,可以從根源上消除村級財務不公開或僅半公開的情況,從而真正實現民主監督、民主管理,杜絕違法亂紀情況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干部和群眾之間的相互信任,梳理好群眾的情緒,營造出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維護資產的安全完整是會計的主要任務之一。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村集體資產來源渠道減少,村級財力明顯降低。針對這種情況,農村會計的核算和監督工作,應保證在資產安全完整的基礎上,積極而有效地拓寬融資渠道,調整村級資產結構,優化資產組合,壯大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村民委員會是村級會計管理工作的主體。對村民委員會以民主管理、決策及監督作為基礎,按照現行政策,選派會計人員對村級資金的籌集與運用進行核算與監瞀。
村級會計管理工作以合法、民主、公開為基礎,保證農村資產的安全完整且保值增值,通過監督杜絕各種違規和腐敗現象發生,借以維護農村和諧穩定。
堅持民主、公開、客觀的原則。村級資產的所有者和財務監督的主體是村民,農村會計在工作中應該堅持民主、公開和客觀真實的原則。村級會計記錄要客觀真實地反映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客觀情況,為村民民主決策和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據。
以集體資產的管理與運營為重點。近年來,多項惠農政策陸續出臺,專項撥款及扶植資金的規模日益壯大,輻射面也有所擴增。農村會計工作的核心內容就應反映各項政策資金的運用情況,搞好集體資產使用及分配的核算,提高其利用效率。
會計工作突出民主監督、民主決策。通過重要經濟事項的村民代表大會來進行表決,讓廣大村民參與會計管理,并及時做好財務公開工作,提升財務公開質量,維護好村民權益。
主要為相關政策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由于村級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有限,會計工作對市場環境的反應不夠敏銳,所以農村會計工作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村級經濟的發展狀況、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及村民的民主意識等。
會計工作管理體制是指國家管理會計工作的組織形式與基本制度,是貫徹落實會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的組織保障及制度保障。會計工作管理體制主要包括會計工作的行業自律管理、會計工作的行政管理及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管理體制包括:(1)行政管理。包括行政管理體制、行政管理內容。(2)行業自律管理。行業自律是指行業協會根據會員一致的意愿,自行制定規則,并根據規則對各成員實施管理,以促進行業的有序發展及成員之間的良性公平競爭。(3)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財政部門對會計工作的管理是一種社會管理活動,單位作為法人獨立進行的會計核算屬于單位內部的管理活動。
各地為了規范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對農村會計管理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改革。目前,主要的管理模式有村賬村管、村賬鄉(鎮)管、會計委派和委托代理等。
1.村賬村管模式
(1)含義:自管式的農村會計模式。會計人員由村委會聘請,受財政所或農經站監督和指導。村組織自行配備會計人員,村內設立會計機構,進行單獨設賬、獨立核算、自行管理。村級財務人員對所在村的村委會負責,村委會對全體村民負責。
(2)優勢:村干部比較了解村內部的情況,實行此模式有利于對村級財務的直接管理,有助于村民的高度自治,使村級集體資金的使用權、審批權及監督權得到保障,使村委會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本村的財務狀況,及時處理業務。
(3)存在的問題:村會計是由村委會直接聘用,因此,村會計對村委會及村主要領導有很大的依附關系,因而缺少有效的激勵及監督機制,村干部與會計隊伍素質不夠過硬。
2.農村會計委派制
(1)含義:由鄉鎮財政所或經管站等部門統一公開招聘會計人員,并委派到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一種制度。分派下去的會計人員具有代表其派出機構對村級會計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權利。
(2)優勢:在會計委派制度下,會計人員是經過公平、公正、公開的程序統一招錄的,這部分人員綜合素質較高、業務能力較強;另外,由于會計人員具備比較強的獨立性,能夠有效地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能夠保護集體資產不受侵害,所以在杜絕或減少村級腐敗貪污現象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3)存在的問題:①“農村會計委派制”下,農村會計人員是由鄉鎮財政所或經管辦等部門向農村派遣的。根據《會計法》規定,我國的會計工作應由財政部門負責管理。《企業法》、《公司法》規定,單位負責人負責領導本單位會計人員,并承擔相應的領導責任。因此,這種模式不僅與相關法律相矛盾,而且缺乏相關的法律依據,存在著先天的不可彌補的缺陷。②增加了制度實施的成本。會計人員身份復雜,由于是自上而下委派的會計人員,強化了監督職能的同時也相對削弱了村干部的權利,人際關系復雜,工作實施起來難度較大。
3.村賬鄉(鎮)管
(1)含義:村賬鄉(鎮)管模式屬于“農村會計代理制”的一種,是指將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授權給相關的財務會計代理機構進行管理的一種模式。該模式下,村集體資金的所有權不變、資金管理權和債權債務歸屬權不變。由鄉鎮財政所或經管站成立會計管理中心,統一招聘會計人員對村級財務進行管理;各村只保留一名報賬人員,定期報賬,并對資金收付進行日常管理。
(2)優勢:大大增加了對村級財務活動的監督力度。由于代理中心對村上報的每一筆賬務都進行集中審核并記賬,等于無形中協助了村民理財小組監督,同時也有助于解決村級財務收支的混亂局面。
(3)存在的問題:村賬鄉(鎮)管與《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自愿原則相抵觸,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村民自治。
4.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制
(1)含義:與其他會計管理模式不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制”是指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并與會計委托代理機構簽訂村級財務委托代理協議,由委托代理機構統一代管村級會計工作的管理模式。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進行村級財務托管,從而實現了四權不變基礎上的民主管理、決策和監督。
(2)優勢:通過“五統一”實現了統一的村級會計管理,避免了財務不公開、會計人員業務能力低等情況;財務統一管理委托給代理機構,村集體可以更多關心自身的經營運營。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比較適合于一些經濟較為發達,資金雄厚的地區。
(3)存在的問題:①代理機構不設在村內,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具有一定距離,雙方工作不便,既不利于信息流通,也相應地增加了工作成本,對及時解決農村財務問題有一定影響;②制度雖然建立了明確的懲罰機制,但不易發現村級財務人員違法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使懲罰制度缺乏直接依據。這些問題有待于我們進一步解決。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呈現出“新常態”,農村經濟的改革與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對會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會計工作肩負著做好農村社會經濟建設和維護基層群眾利益的重大使命。農村經濟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僅僅關乎每個農民的切身利益,而且還事關農村經濟與社會穩定的大局。因此,做好農村會計管理工作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都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