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 青
新一波產業浪潮已經出現,5G是龍頭


在11月7日舉行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一輛中國電信的5G信號試點車出現在烏鎮街頭,5G設備連接該網絡的網速可達到驚人的每秒1.7Gb。可以說,從1G到4G帶來的只是網速的步步高升,而5G,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智能世界。
5G的全名叫做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自從1983年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正式被采用后,在35年間,人類社會已經歷了從1G到4G的四個通信大時代。每次變革,都是整個通信行業的升級換代,其產生的經濟總量與社會價值都是巨大的。
5G時代的開啟已經進入倒計時,而且會比我們想象的來的更快。如今,隨著新一輪“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啟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使文化消費朝虛擬式、碎片式、沉浸式等方向發展。而5G產業正處于成長的前夜, 它作為未來確定性最強的科技產業變革趨勢,將引領新一波科技浪潮,也是我國未來新經濟增長的引擎。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表示,中國已經成為擁有最多LTE連接的國家;今天全球前10大3G/4G智能手機廠商中有7家來自中國,而在2010年僅有1家。
最近就有一條關于5G的消息再次在業內引起轟動,在意大利的一場拍賣會上,最新的5G牌照被拍出了65億歐元的天價。折合人民幣500多億元,相當于阿里一年的利潤收入。
為什么一個簡單的牌照能有這樣大的價值,其實很簡單,5G通訊牌照就相當于是通訊界中的黃馬褂。有了5G牌照運營商們便可以在市場上隨心所欲,而明年又是5G網絡集中發力的一年。在現在拿下5G牌照,即使是付出再多的價錢,在未來也能夠賺回來。
據《中國品牌》雜志記者了解,明年初工信部將會給4家運營商下發5G牌照和頻譜,具體劃分方案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各拿3.5GHz頻段的100MHz頻譜;中國移動得2.6GHz頻段的160MHz頻譜;廣電國網將得4.9GHz頻段50MHz頻譜,并將700MHz頻段的96MHz帶寬由工信部劃歸IMT使用。
時至今日,我國企業已具備充足的5G商用技術儲備,并且在局部核心技術領域占據世界前列。投資5G產業,需要重視三條路徑:一是投資路徑,5G將激發各領域加大數字化投資,加速 ICT 資本深化進程;二是消費路徑,5G將促進業務應用創新、挖掘消費潛力擴大消費總量影響經濟社會;三是國際路徑,5G 國際化拓展將從對外商品貿易及對外投資路徑提升我國綜合優勢。
新一輪技術革命出現時,最好的姿態就是不掉隊。許多移動通信行業之外的企業也紛紛加入“5G朋友圈”,騰訊、Next VR、微軟、吉利汽車、和亞馬遜等眾多知名企業都展示了5G在互聯網、擴展現實(XR)、始終連接的PC、汽車、工業物聯網、零售等領域中的巨大機遇。
這是一塊大蛋糕,從移動通信系統的標準制定開始,世界上的通訊企業都想分一杯羹。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訊設備生產國,企業群體顯然不會放棄這場標準之戰。在2018年舉辦的多個展會上,三大運營商展示了5G無人機、5G遠程醫療、5G自動駕駛、5G工業制造等豐富5G應用。而且,三大運營商還在各自十多個試點城市中,對各種5G應用的可行性進行試驗。
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品牌,三流企業賣產品,四流企業賣苦力。WTO入世以來,通信行業實力躍升的中國企業自然不甘于看人吃肉,只能喝湯的局面,在5G市場上早早準備。小米已經表示了將會在明年的第一季度推出小米MIX3的5G版,而在此之前,聯想發布的moto Z3就號稱 “全球首款5G商用手機”。聯想在9月份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楊元慶展示了全球首款5G手機Moto Z3,該機可通過Moto Mod后蓋外掛基帶實現5G通信。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公布了華為5G時間表,將于2019年3月30日推出基于獨立組網(SA)的5G商用系統,2018年9月30日推出基于非獨立組網(NSA)的全套5G商用網絡解決方案。

受到行業利好消息的影響,5G概念股上周蠢蠢欲動,資金吸籌踴躍。


2018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參觀者體驗戴VR眼鏡看電影
10月份,5G板塊中共有79只個股呈現大單資金凈流入態勢,其中,中興通訊大單資金凈流入金額居首,達到1億元以上,中國聯通、烽火通信、拓維信息、 宜通世紀、光迅科技5只個股也均受到5000萬元以上大單資金搶籌。此外,業績面上,目前已有58家5G相關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其中有39家公司報告期內業績預喜,占比接近7成。
分析人士稱,通信板塊回暖,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回調充分,年初至今該板塊已跌逾27%,同期上證綜指跌幅為15.48%,創業板指下跌13.75%。整體而言,通信板塊的表現弱于大盤。另一方面,目前通信行業最確定無疑的大勢——5G產業鏈是該板塊走強的主要支撐力量。
對此,天風證券通訊團隊把月度金股從10月份的億聯網絡改成了11月份的中興通訊,10月份定億聯網絡主要是考慮優質成長股,跟5G沒什么關系,但把中興通訊定位11月的金股的出發點是5G。
現階段,華為與中興在全球無線通訊基建占有率和5G測試量上保有4成份額,是國際5G布局中無可爭議的領頭羊。2018年4月,一篇發表在英國《金融時報》名為《美國與中國的數字化冷戰》的文章提到,“據估算,中國公司已經擁有10%被認為對5G網絡至關重要的知識產權。”
據《中國品牌》雜志記者梳理,在5G方面有幾個核心觀點:第一,5G是新一輪科技浪潮的開始,科技浪潮是從網絡到終端,從內容到應用的發展過程。過去一輪移動互聯網科技浪潮3G、4G網絡是以蘋果、華為智能手機以手機游戲為代表的內容和應用,整體已經告一段落,未來新一輪科技浪潮必將又是由網絡到終端,由內容到應用的5G大市場經濟的浪潮。
第二,5G是中國新經濟浪潮的引擎。不管是今年非常火爆的云計算還是去年非常火爆的人工智能,包括一直關注度比較高的物聯網、VR、AR、無人駕駛、智能家居等等,這一系列新經濟的基礎設施就是5G網絡,也就是說5G網絡是新經濟的加速器。過去通信行業對經濟的拉動是1∶6的關系,未來5G網絡對于經濟拉動一定會超過這個數字,可能會達到1∶10以上。5G是國家戰略和意志的體現,這也是難得的國家意志和市場經濟的結合。
申萬宏源報告預計,中國三大運營商5G總投資有望超過1.3萬億元,比4G時代增長超過60%。這也給5G網絡規劃設計及各類軟、硬件設施供應商帶來龐大的商機,誰能獲取這些大單,誰就有了未來至少兩到三年相對明確的業績預期。
按照很多業界大佬的說法,5G真的離我們不遠了。但是,《中國品牌》雜志記者與眾多行業人士交流看,現如今大部分行業人士對5G感知并不深刻。因為5G尚處于試點階段,5G應用的研究也只是各行業少數人在參與。
現實情況是,5G雖然意味著新的市場機會,然而眾多的電信運營商員工并不看好。在他們看來,3G、4G的投入還沒有收回來,如今又在談5G,而一輪又一輪的“降費”,已讓電信運營商業務量的增長難以帶動企業效益的提升,長此以往,看不到5G未來的成長機會和空間。
5G代表著未來網絡是共識,但在未來沒來之前,早產的5G手機只會讓用戶、運營商、手機廠商都陷入尷尬的境地。摩根士丹利在研報中確定了,5G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成熟。
截至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都只在國內極少數的城市有試驗網絡部署規劃。以中國移動為例,先后在廣州、杭州、蘇州、武漢、上海等5個城市開展了場外測試,每個城市預計將建成100個5G基站。而電信確定試點的城市也不多只有6個,分別是雄安、深圳、上海、蘇州、成都、蘭州6個城市,聯通則是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和雄安,三大運營商都有部署的城市只有上海。
對于手機廠商來說,5G手機的發布,必然會影響到一批原本打算換機的消費者。如果新發布的手機開始搭載5G網絡,可能會導致原本中意某款4G手機的用戶開始選擇觀望而不是直接的購買,畢竟5G代表著未來,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的觀念深植于消費者腦中,特別是那些原本打算花大價錢換旗艦手機的用戶。
其實,在5G網絡部署不完善的早期,市場上必然會出現4G與5G手機共存的情況。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如何去平衡5G網絡支持而帶來的成本上升是需要廠商思考的問題,要想讓5G功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賣點必須要考慮性價比問題,尤其是早期5G網絡不成熟的時候,5G網絡的優勢在絕大多數消費者那里是無法體現的時候。

中國電信攜手華為完成5g無人機首飛試驗及巡檢業務演示
據快科技報道,美國電信運營商AT&T很看好5G網絡服務的長期收入前景,但認為眼下這個網絡還不算很熟,即便它開始商用后。同時AT&T還認為距離5G設備占主導地位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并不希望有這么快的5G手機問世,因為前期網絡覆蓋不足等情況,不會給用戶帶來很好的5G網絡體驗。
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張新生在談5G發展時就強調,5G雖然發展很快,但絕非能一蹴而就,產業界必須認清其具體目標。對產業鏈上的企業來說,若不能科學規劃5G的商業模式,王者地位將在5G時代受到嚴重挑戰。
由此可見,5G時代的到來是不爭的事實,但現在討論5G商用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