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現實中,受認知觀念影響,部分事業單位對內部控制工作仍然缺乏應有重視與支持,導致內部控制應有價值難以發揮,進而累及單位業務開展、風險評估、績效考評、信息溝通等環節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的支撐,亟待引以重視。下文將例舉現實中的幾點常見問題加以論述: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需涉及多個工作內容和部門,因而流程管理對于內控效率影響重大。但實踐反映,仍有部分單位并未建立規范化、科學化的內部控制流程。還有部分單位為極力控制管理成本,而大量裁減內控人員編制,導致內控流程設計簡單,操作全憑個人意志,不僅無法發揮內部控制科學價值,還導致單位內部其他工作環節出現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與完善。
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是檢驗財務流程、管理等是否合規、合法,以及財務問題是否得到及時解決的重要依據,但現實中,仍有單位并不重視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也沒有嚴格遵照《會計法》、《審計法》等規定要求將會計監督和內部審計監督融入內部控制各個環節,如此一來,也就使得這部分單位對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視而不見,甚至還存在制作虛假資料應付審計等行為,最終直接導致單位財務報表、報告信息與內部控制審計結果存在嚴重差異,為濫用職權、貪污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人為制造了缺漏。
據規定,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應當將單位主管業務、高危風險領域、資產總額、財政劃撥與收入金額等一并納入。然而現實中仍然有單位對此置若罔聞,既不遵照政策規定執行,也不建構符合單位實際的內控評價體系,導致單位整體缺乏內部控制評價指導,管理風險擢升。
近年來,因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環節上的缺漏,所引發的經濟風險和貪腐問題不絕于耳,其中尤以財務崗位人員挪用公款問題最為凸顯。據報道,某事業單位在臨近發放工資之際,才獲接銀行通知,單位賬上金額所剩無幾,無法進行工資結算。而在這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無人知悉單位賬目存在異常。經調查發現,單位大量公款遭該單位出納人員長期挪用進行非法活動。這一實例發人深省,亦促人深諳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及措施的重要性。須知,事業單位運營管理各個流程都必須建構在“人”的支配控制下。換言之,“人”既是內部控制的實施主體,同時也是其作用客體以及監督管理對象,因而“人”的職業操守、道德素養以及工作能力都將影響內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繼而影響單位整體經營管理。因此,基于對現實大量反面事例的反省,各事業單位應進一步加大對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視,創設符合單位發展實際和管理需求的內控環境,加強對內控管理流程、環節的監督,及時發現與調整內控局限,全面落實科學化、規范化的內控措施。
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在設計、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必須嚴格按照《內控規范》等相關要求,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做好內控業務調研、風險評估,在此基礎上進行內控制度編制和內控手冊的編寫。但要注意,內控制度設計的出發點應當立足于單位與業務兩個層面綜合考慮。即,單位層面的內控制度設計應當包括機構設置、崗位設置和分工的設計,同時要考慮集權分權、歸口管理、三權分離等管控模式設計;而業務層面的設計則要包括預算管理、收支管理、合同管理、采購管理、項目管理、資產管理等六大領域,同時將管控事項分類、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納入其中,以此全面強化流程控制。
據前文提及實例可知,大量的內控風險多源于內控制度措施執行不到位所致。對此,為確保單位內控措施發揮實效,真正有利于遏制實踐風險,在設計、制定內部控制措施時務必遵循下述基本原則:一是明確職責分工原則。即,事業單位應當就各項經濟業務、財務活動進行清晰、明確的分工,確保每一崗位人員均知悉各自的職責范圍和處理業務的權限,并按照實際需求和編制設置進一步將崗位責任制以及部門負責制等制度普及應用,形成監督閉環。二是落實相互制約原則。即,事業單位應充分調動各部門的內控積極性,充分發揮不同部門、不同職務之間所形成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積極作用,集上下合力,形成完善的內部控制約束機制。三是踐行不相容職務管理原則。現實中,很多單位財務崗位多由一人兼任,財務會計人員不僅從事會計活動,還經辦其他事務,因而工作出錯率極大。對此,推行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至關重要。簡單地說,二個人犯同種錯誤的概率顯然比一個人出錯率低,推行不相容職務分解制度讓不同人員分別任職于不同崗位,能夠極大程度降低工作錯誤的可能性,減少經濟活動風險。例如,記賬會計不能兼任稽核;出納人員不能記賬;錢賬務必分管理等。
即,要求事業單位務必重視審計對象的有效評估,確保審計風險最小化。換言之,就是在審計風險評估前,必須開展全面、有效的審查,全方位多維度的評估被審計對象,根據評估結果厘清審計主次,以確保審計樣本的合理性,降低審計風險。同時,根據實際推行審計工作回避制與交叉審計制,最大限度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堅持客觀、科學、理性的態度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盡可能地避免審計結論受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以切實提高單位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這就要求單位在審查內部控制評價信息源時,應當提高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嚴肅性,嚴格遵循規范化、標準化和連續性的內控信息收集原則,力保相關信息收集的真實性、完整性。其次,要重視內部控制評價管理考核,探索建立相關考核機制,圍繞內部控制信息的收集、問題的整理,以及信息的共享和應用進行全覆蓋式的考核,以督促相關人員將嚴謹性、審慎性等原則始終貫穿于內控工作實際的每一環節,從而切實提升單位內部控制的水平和效率。
除上述外,筆者認為事業單位作為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上級單位通常有著較多的下屬單位,且資金來源點較多,因而在進行內部控制調研評估時,不僅要圍繞主管單位展開,還要將下屬單位的預算與預算執行情況統一納入管理與控制范疇,全面強化證賬、賬賬、賬表、賬卡、賬實的核對檢查,綜合各項指標評估風險,建立寬嚴適度的內部控制機制,以切實保障單位內外管理及上下管理的合規性與有序性。
在我國,內部控制從產生到應用和推廣,起步較晚,相關研究尚未達到一定高度,因此更需要引起業界和理論界的重視,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滿足市場行業發展需求的內部控制機制體制,從而有效改善各企事業單位內部治理現狀,為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奠定堅實的管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