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賢東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的大力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人們生活的社會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但是在這種大環境的背景下衍生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城市內的排水以及內澇問題。全國范圍內越來越多的洪澇災害在不斷發生,這不僅對人們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與此同時這對于整個城市的安全也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所以,對于城市內部的排水和防澇工作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并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經過專業人員的研究和多年工作的經驗我們得知造成這種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多是排澇管渠及泵站設施不完善。
現以某城市作為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該城市內部有二級河道4條,這些河道肩負著排放城市雨污水和山洪溝洪水的重任。然而,河道和水庫經常處于干枯無水的狀態,這主要是因其季節性行洪造成的。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對于防洪的意識總體日漸薄弱。人為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河道周圍和水庫附近都被人為地搭設了各種建筑,垃圾更是隨意傾倒,致使河道的淤積情況嚴重,最終導致河道對于洪水的排泄能力嚴重下降。城市市政管道通常都是雨水和污水共同排放的渠道,也就是說河道變相的地變成了排污的主要管道,一旦到了夏季污水的堆積會引來臭氣沖天的狀況,這對于周圍居民的生活質量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山區里的山體大部分都是石質的山體,土層之間的厚度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常年裸露在外的巖石經過風化也已經變得縫隙叢生,因此有較多的小碎石子分布于河道之中。山區里面易匯流的占地面積為最大,相比而言植物的覆蓋面積就小很多,有些地段的基巖是處于裸露的狀態,這些都是造成河道入滲保水能力不足的原因。處在山區下游的溝道只要一經暴雨的沖刷極易形成溝道被侵蝕的狀況,山區為淺山丘陵區其土壤質地較為松散,粘結力不好,對于暴雨的沖刷,其抵抗能力是很低的,因此也極易形成土壤侵蝕的狀況。在山區的坡面上所生長的樹木屬于散生林,對于樹盤的保護工作做的還是不夠到位,這些都將造成涵水固土的能力不斷降低。
上述狀況中造成內澇頻繁發生的原因其實就是河道自身行洪能力欠缺。目前負責行洪的河道從理論上來說是自然河道,但這種河道并沒有得到合理的治理,加之有的單位和企業肆意搭設各類建筑,使得河道被占,河道原有的寬度和面積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最后導致河道的行洪能力被動下降。隨著城市現代化的大力發展,河道下游也容易因建設道路而截斷,更離譜的是下游會被直接堵死,最終造成沒有下瀉河道可以進行泄洪。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自身雨水管網的設計標準遠不及目前城市排水的實際需求,這將導致城市里面的雨水降至地面以后無處排放,最后只能是變成洪澇,這也就是城市內澇形成的原因之一。
除上述原因外,在汛期還有較多因素都會造成內澇。比如說城市所鋪設的排水管道其內徑較小,其排水過流能力不足;城市里面居住人口較多,人口密集度偏高,人均所能夠占有的排水管道數量嚴重不夠;排水管道內部長期淤積很多淤泥,致使排水過程受到阻礙,排水的速度嚴重下降;城市仍然處于發展階段,為了擴大城市面積,相對而言城市里不透水的地域面積在不斷增大,徑流系數增加;當遇到強降雨天氣時,相關部門嚴重缺乏可以應對的有效措施;在眾多立交橋和下水道排水口處往往需要依賴抽水泵才能將大量的雨水排入排水管道中,一旦抽水不及時極易造成倒灌,經常造成橋下積水不斷加深。
對于排水體制,其是進行合理規劃治理的第一步,這一步的規劃將直接對城市以后的排水效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城市排水管網體系不僅涉及到雨污水系統的設計、施工、維護和管理,還涉及到整個城市的規劃和整體環境的保護問題,對于相關工程的投資問題也有很大影響。現確定城市排水防澇規劃的污水體制是實現雨污水的完全分流。設計圖如下。

城市排水防澇規劃圖
對于排水的分區安排,我們可以根據道路網的具體分布情況、規劃河道的密度、鐵路交通的走向、暴雨天氣時地面和河道水位所形成的高度差對城市內部的地塊進行快速的合理分區。再根據雨水管道的匯入和排出情況,結合已經規劃好的河道和閘門的具體位置,對已經分區的城區再進行細分,劃分為子分區。我們要達到的目的就是使得我們所設計出來的洪澇水位、暴雨再現時地面都不會再出現雨水積澇的狀況即可。規劃細節見下表。

排泄方案地表行泄 排放管 調蓄池 綠地或水體調蓄 管理措施1 A港 47 4 4 3 -2 B港 23 8 11 28 1 3 C港 23 3 - 8 1序號 流域
對于平面和豎向的控制而言,防澇系統的平面布局要嚴格遵照城市現狀水文條件,對城市內部河道的水系進行嚴密的規劃和設計,務必使得河道經設計后其過水能力能夠準確保證行洪之需。在完成河道的相關規劃之后可針對城市雨水分區和雨水管網做相應的規劃,對于雨水管道最好能夠滿足就近排放的原則,雨水系統的分區規則是根據其排入河道的不同途徑所決定的。豎向則是根據所規劃城市的地勢和河流走向來進行合理規劃。借助于地勢的特點,處理好下游排水的管道問題,增強城市雨水設施的建設工作,盡最大可能增強其調蓄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由于豎向規劃所帶來的較大經濟投入。
此外還要做好城市內河水系統的綜合治理,不論是河道的規劃、河道上有山洪溝規劃還是相關障礙物的清理和建立相關制度等。只有最大程度地減少人為的破壞,增強河道周圍植物覆蓋面,增大滲水固土的能力,沙棘植物體的合理栽種可很好地改善這一問題,大大減少地表雨水的徑流量。這樣才能更好地使得河道的防澇能力大幅度的提升。
本文通過詳述實際案例,解析城市排水防澇現狀,并提出相關合理規劃的意見和措施,為更好地解決這類問題,政府出臺過很多相關的政策,專家也給出了很多專業性的意見,這些對于及時地建設防洪系統都有較大的幫助。僅供各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