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招兵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是家族代代相傳的風尚,它體現了家族成員的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它是整個家族氣質的表現。早在《南史》卷二十二中就有“齊有人焉,于斯為盛。其余文雅儒素,各稟家風?;貌粔?,亦云美矣”中就提到了“家風”是蘊藏有對傳統的繼承意義。良好的家風是家族成員一代一代積累而來,在俗世的生活中點滴浸潤中形成的。
本文是一位普通的家庭近十年來過春節的活動,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一家人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唱唱跳跳,但在這些并不專業的表演中,我們感受到最實在的溫暖,并且從父親的點評中感受到一家人尊老愛幼、勤勞奮斗的家風。這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中的一個。這就是最樸素的家風傳承,而這又是最打動人的地方。
“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好家風如春風化雨,護著家,護著國。
近十年來,家庭春晚成了我們一家人最濃烈的節日期盼,也成了我們家最好的家教傳承。
隨著年關臨近,“一家人”微信群便開始討論回家的話題,訂票、返程……重點當然還是家庭春晚。我學中文出身,又有過多年管理工作經驗,每年“春晚”總策劃的重任都交給我,我自然也樂意。醞釀、謀劃后,策劃案隨即便在微信群里公布了,大家便各自準備著,等待著春晚的到來。
盼望著,盼望著,年關終于到了,一大家子也聚齊了。天氣晴好,大家都建議到門前的坪地上,寬大的水泥坪,新購置的音響設備,孩兒們紛紛搬出凳子,春晚的露天舞臺便像模像樣了。
“辭舊迎新晚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四大主持做好準備,請父親、母親大人就位,請投資人鄧總、迎師傅就位……”半真半假,半實半虛,場子就熱起來了,遠遠聽著,儼然是一個盛大而隆重的慶典。四位就讀初中的學生急忙躲到房間里背臺詞,母親端出了干果水果,父親摸出那把調好的二胡再度調試,學前班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地隨地演練,嫂子、姑子們也開始琢磨自己演唱的歌曲,濃濃的節日氣氛洋溢在每個人心中。
家庭春晚正式開始了!主持人真是下足了功夫,每位的開場白都堪稱一篇優美的散文詩,字正腔圓,合情應景,喜氣洋洋,那風范,那品位,比去年又上了一個臺階。兩位學前班的小朋友表演了唱歌、跳舞和朗誦,又熟練,又可愛,贏得了陣陣喝彩。老爸在表演了二胡、革命歌曲演唱之后,臨時又加演了花鼓戲片段。迎師傅覺得單憑一段花燈難以獲獎,加演了單人表演燈戲生、旦、丑三角對白的絕活。連去年主持人三邀四請使盡渾身解數也未應允登臺表演的嫂子,也亮出了專門練習的流行歌曲。至于我的詩朗誦,老媽和老婆的廣場舞,姐姐的原創文章朗讀,這些都因為沒有新意和亮點,只能算是邊角補充了。
晚會的特色是四位學生分別演講同題原創作文。國際國內,家里家外,吃喝玩樂,最后無論如何也會落到自己的學習上,學習目標,時間安排,缺點改進,這些家長們最希望的干貨全在里面,既有思路,有文采,又有目標,有舉措,那些家長們平時干巴的、簡單的、重復的、煩人的教導,學生們在歡樂祥和的氛圍中,用詩一般的語言進行了表達,評委們只需連連稱贊,各自的家長拿來稿件,打印張貼,一年的教育算是成功了一半。
晚會的重點是傳統保留節目——家長年度總結。這是我們堅持了近十年的重要環節,也是讓我們期盼的家庭春晚的核心內容。父親拿出本子開始講話,先是人情往來,經濟收入,賬目收支,然后父親一個一個點評我們幾個小孩一年來的表現情況。至今記得父親摸著我的頭,很慈愛地說:“你最小,但一上學就得了‘好孩子獎,是我們全家唯一獲得蓋公章獎狀的人!”說得哥哥、姐姐慚愧地低下了頭,說得我無限想象著自己的超能力,暗下決心,來年一定要多拿幾張蓋公章的獎狀。我們姐弟幾個會展開競賽,比誰的成績好,誰的獲獎多,誰的收獲大。每到年底,我們都特別期盼父親的點評,聽自己有哪些成長和進步,父親對我們又有哪些期待和要求。
后來,我們都相繼成了家,新媳婦、新姑爺都知道了我們的家庭春晚,也都積極參與我們的春晚,認真聆聽父親的點評和寄語,在新一年的工作生活中,自覺朝父親的期待靠攏。各自有了孩子之后,春晚的內容明顯有了寓教于樂的功能,長輩們漸漸退居幕后,孩子們成了主角,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才藝,但家長總結這個環節是必須的。父親的總結一如既往地寫得認真,特別是對在讀學生的成長情況,父親之前都單獨找他們談過話,對獲得的榮譽一一進行了核實,來年的目標都進行了可行性分析。
按照主持人的安排,一家人長幼有序地坐好了,父親登上臺來??偨Y開始了,今年點到我時,父親顯得非常高興,夸我在城里買了房子,順利有了二胎,還換了理想的工作,這些都是我一直努力的結果。
是的,我們都很珍視家庭春晚,珍視父親的點評,父親懂我們,家懂我們,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割舍不了的愛和情。家庭春晚也成了我們全家的“寶貝”,無論什么時候,也無論我們多忙、多遠,我們一定會趕回家,用這樣的方式融洽親情、傳遞家風、收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