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高級階段,兼顧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屬性,是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人才為主要目標。在新形勢下,廣東省區域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階段,如何服務好行業企業,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動態匹配;人才培養模式;產業升級
目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時期,廣東省正處在增長動力轉換、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十三五”時期,廣東把握新常態下的新特征、新趨勢,以全面創新驅動作為產業增長新動力,積極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全力打造產業發展新平臺,搶占全球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新體系。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伴隨著職業崗位人才供需結構的變化與提升,廣東省產業結構升級對于高職人才的需求的變化,高職人才培養如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與區域產業動態互動匹配發展,是目前亟待解決問題。
一、廣東省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對高職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廣東省經濟經過30多年持續高速增長,已開始進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型的關鍵時期。以往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支持的粗放型增長受到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產業層次偏低、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結構效益低下等深層次的產業結構矛盾日趨顯現。
為了促成廣東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使之更加合理化和高級化,目前的關鍵是開發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專業結構,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等教育的發展。高等教育的內在發展要求其必須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即高校專業設置要與一定時期的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相匹配。
廣東高職院校如何適應經濟結構轉型的這種變化,如何使其專業結構的優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產業結構升級發展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以有效地利用教育資源,提高辦學的社會效益,是高校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戰略必須面對與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高職人才培養與廣東省產業動態匹配的模式
根據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高職人才培養與區域產業結構匹配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一)政府主導模式
政府主導下的產業結構發展與高職人才培養匹配的模式是指由政府主導來推動高職人才培養與區域產業的互動協調發展。地方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是發展地方經濟,地方區域經濟特點、結構與發展方向、產業發展態勢等經濟發展因素能夠對高職院校進行專業設置、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指引。通過政府對高職院校的政策以及投入對產業結構優化緊缺專業人才進行資金扶持,加大經費補貼,建設實訓基地,從而與地方產業結構相匹配。通過政府支持和引導,使得高職院校培養的各行業所需的一線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二)高職院校主導模式
區域產業與高職人才互動模式由高職院校主導進行,高職院校通過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勢,通過對區域人才需求調查,根據區域產業發展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改革。通過政、產、學、研四位一體,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建設相應的課程體系和實訓體系,從而與區域產業升級實現動態匹配。
(三)企業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企業積極參與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通過企業參與高職人才培養工作可以獲得無形的社會效益,這種社會效益能夠產生經濟效益。通過學院和企業聯合起來,將人才培養與企業的生產、服務和市場一線緊密聯系起來,來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使的產業行業和企業真正參與教育教學環節,促進高職教育能夠更加適應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企業通過訂單式培養而優先獲得綜合素質尤其技能水平較高的高職畢業省,企業利用學校的設備、師資和場地進行生產培訓,銷售培訓,從而大大降低企業的各項成本;同時還能夠借助學院的師資科研平臺進行橫向項目的開展,進行技術研發,優勢互補。
根據上述三種現有模式的優勢劣勢對比分析,無論是政府主導模式還是高職院校主導模式都比較適合高職教育和區域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在廣東省這樣一個高度開放的自由市場中,高職教育和產業內部具有自我演化的能力,相對來說更適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業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三、廣東省區域產業升級與高職人才培養動態匹配的路徑
首先,高職院校應開展廣東省人才需求調研,結合廣東省產業經濟發展現狀和趨勢,制定高職人才培養規劃,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將高職人才培養納入區域產業發展規劃中。深入區域企業行業一線,了解新形勢下產業發展對高職人才的具體要求,提前培養相關人才,使得高職人才培養與廣東省產業發展保持動態的匹配。
其次,全面實行校企合作模式,如何建立與優質的行業企業的合作是實現動態匹配培養模式的關鍵,通過各級政府的配套政策,宣傳呼吁企業積極參與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來。一方面,通過政府的激勵政策,為校企合作企業給與一定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方案。另一方面,通過學校自身的資源、平臺、師資和社會資源,以及學校依靠自身的科研轉化能力服務于企業和當地經濟,來吸引優質企業與學校建立合作培養關系。
最后,加強師資團隊建設,一方面高職院校教師團隊的深入一線企業行業的調研和培訓,提升教師服務行業企業的意識和能力,利用教師自身的科研實力,為行業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引入行業企業中優秀的培養管理人才深入教學一線,配合專職教師對學生的工學結合過程中的指導教學工作,以及頂崗實習中的實習指導工作。只有真正的將教學一線的改革落實,才能實現真正的校企合作,最終實現高職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動態匹配。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6年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一般項目“廣東省區域產業結構與高職人才培養動態匹配的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DGZ16Y43。
作者簡介:王斐(1983.12- ),女,講師,國際貿易學碩士研究生,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學、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