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俊,黃 蓉
(1.中共深圳市委黨校龍崗分校,廣東 深圳 518172;2.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1)
不管是在學術界還是在監管層,“資本外逃”一直是一個敏感話題。尤其在近兩年,國外政治經濟環境日益錯綜復雜,國內經濟面臨下行的壓力、匯率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民幣匯率預期的轉向,以及全球金融市場風險的上升,多重因素交織共振,我國資本外逃問題所受到的關注在這一兩年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與一般意義上的資本流出不同,我們定義資本外逃為一種非正常的短期的資本流出。全面研究我國資本外逃現象,首先要探究我國資本外逃的不同渠道,通過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我國資本外逃的方式,有助于建立相關的信息統計分析系統,有針對性地檢測和控制不同方式下的資本外逃,以便有效應對資本外流的潛在風險,出臺更具體有利的防范資本外逃的政策,維護資本金融市場秩序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經常項目(Current Account)是一國國際收支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收支,概括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內容:商品的進出口、勞務費用、以及單方面的轉移款項。我國于1996年12月1日宣布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第 8條款,人民幣經常項目至此實現可兌換,也即我國對經常項目下的資本流動不予限制。因在經常項目下資本跨境流動的便利性,外逃資本往往通過經常項目下的貿易和非貿易渠道變相合法地流出境內。
1.通過貿易渠道進行資本外逃。(1)進口高報和出口低報。這兩種方式下的資本外逃,是國內外進出口商聯合起來通過開具超出或者低于實際貨物值的發票,之間的差額部分再存入國外的賬戶,實現資本的轉移。進口高報下的資本外逃,首先國外出口商開出高于實際貨值的發票,之后國內進口商支付貨款,那么多余的超出貨值部分就由國外的出口商轉移到了進口商國外的賬戶,實現了進口高報下的騙匯。那么與之相反,出口低報是在出口時,國內出口商開出低于實際貨值的發票,國外進口商將本需要支付的金額直接存在國內出口商境外的賬戶,實現出口低報下的逃匯。(2)偽造進口單證和進口不到貨。這兩種方式往往是監管不嚴格疏忽所致,一些企業利用信用證以及貨到付款等結算方式,通過偽造合同、進口貨物值發票等全套單據,從銀行騙匯。進口不到貨則是一些企業利用這種付款方式,提前將所需的資金匯出,已達到資本外逃的目的。其中,利用銀行遠期信用證,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聯手從銀行套取現金也是重要的資本外逃方式。(3)通過貿易從屬費用騙取外匯滯留境外。這是在進口高報和出口低報方式下非常常見的資本外逃方式,通過收取高比例的傭金以及貿易從屬費用,達到將資本流出境外的目的。
2.通過非貿易渠道進行資本外逃。(1)通用出國留學的方式實現資本的跨境流出。隨著出國留學人數的增多,利用這種方式進行資本外逃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也是我國從2016年1月開始,外匯管理局嚴格執行個人外匯業務“關注名單”的原因。(2)通過私人用匯的方式。采取“螞蟻搬家”的戰術,通過親朋好友多次出入境的機會,化整為零,從而實現資本的轉移。但目前外匯管理局實行“黑名單”檢測系統,一旦出現5個以上不同個人,同日、隔日或連續多日分別購匯后,將外匯匯給境外同一人或者機構等情況,就會進入“黑名單”,個人結售匯管理信息系統將停止使用,違規者將被剝奪兩年合計10萬元的換匯額度。(3)利用無形資產的轉讓。無形資產(專利、技術、版權、商標)的實際價值往往難以實際評估,企業可以借此理由對外大額付匯,從而實現資本流出境外。
資本和金融項目(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是指,通過資本項目進行的資本跨境流出。隨著經濟金融的全球化,資本管制的制度也在進行調整,總趨勢是逐步放松資本管制。在這一趨勢下,資本與金融項目成為資本外逃的又一主要渠道。目前,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管理行政許可證即將取消,超過八成的資本項目已經實現可兌換,勢必會對資本流入或者流出帶來影響,這也是一些專家學者呼吁加強資本管制的原因。當然,加強資本管制不是好主意,不但不會有效防止資本外逃,反而會破壞金融穩定。在經濟新常態下,靈活豐富的短期應對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1.通過對華直接投資渠道進行資本外逃。(1)外國投資者對我國進行直接投資時,投資金額不匯入國內指定的賬戶,但在分配投資收益時仍然按照之前的合同約定進行分配,之后將這部分收益轉移出境。(2)外國投資者對華投資的資金到位后,在完成驗資后,再利用投資收益等其他名義分多次匯出國內,轉移到國外指定的賬戶。(3)一些不法投資者利用一些中介結構進行虛假驗資,通過高報外商投資的額度以達到多分配收益的目的,甚至以清盤的方式將資本匯出境內。
2.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渠道進行資本外逃。(1)一些企業法人代表通過在境外設立投資公司或者貿易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十分便捷地將資本轉移到國外。另外,一部分對外投資企業,將本應匯回國內的收益卻以外商投資的名義投入國內,之后再將這部分資金的投資收益轉移出境。(2)通過“海外并購”進行資本轉移。企業完成并購需發改委、外管局、商務部等部門層層審批,審批手續煩瑣,因此2010年前通過海外并購運作的“合法”資金轉移的主體大部分是國有企業。隨著審批手續的逐漸放寬,如提高對境外投資重大項目審批資金額起點,限額以下均不需要備案,民營企業海外并購逐漸加入這一行列之中。
3.通過融資渠道進行資本外逃。(1)境內外企業通過某種協定,進行貨幣互換,已達到資本外逃的目的。通常情況下,境內企業負擔境外企業在國內所有支付,那么境外的企業則會通過約定的利率將國內企業支付的費用換算為外匯,直接存到國內企業指定的境外賬戶。(2)在境外融資過程中,國內企業通過改變融資條件,將部分資金直接滯留在境外。或者通過平行貸款的方式進行資本轉移,也即國內企業提供本幣融資,境外企業提供外匯貸款。(3)通過“內存外貸”和“內保外貸”進行資本轉移。所謂內存外貸,是指總部在國內的母公司,通過向內地某銀行(通常為在內地設有分支機構的外資銀行)存進一定資金額,之后讓其境外的分支機構從這家銀行的境外分支機構中獲取貸款。那么,內保外貸則是國內母公司通過向境內銀行提供擔保,該公司境外的分支機構在境外獲得貸款。隨著監管部分對“外貸”資金用途的限制,采用這種“擦邊球”方式進行資本外流的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地下錢莊是指游離于外匯監管之外,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組織的俗稱。從偵破的一些典型案例和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地下錢莊進行非法外匯買賣活動漸呈蔓延之勢。通過地下錢莊進行資本轉移快捷且費用低廉,而且相當隱蔽,這也是地下錢莊屢禁不止的原因。資金通過地下錢莊轉移對國家金融安全是嚴峻考驗,地下錢莊游離于金融監管體系之外,利用或部分利用金融機構的資金結算網絡,“暗度陳倉”,從事非法金融業務,往往成為擾亂金融秩序的“灰色地帶”。
1.地下錢莊的定義。地下錢莊的問題由來已久,最初由“抬會”演變而來,按資金使用長短劃分為月會、季會、年會等,按資金金額大小分為1萬會、5萬會、10萬會等。一個“抬會”約有10人為會員,這些會員將自己和籌集的資金聚集在一起作為本金,之后大家輪流使用,先使用的會員為后使用的會員支付利息。之后,地下錢莊逐漸成為一種特殊的非法金融組織,利用對敲等方式從事買賣外匯、資金支付結算等非法經營業務活動,成為資本外逃的一個重要渠道。
2.地下錢莊的運作模式。從地下錢莊資金轉移的方式來看,盡管資金安全難以得到保障,依然不能減少資金需求者對地下錢莊的熱情與信任。當前,地下錢莊進行跨境資金流動,最常見的是利用“對敲”方式進行。換匯人在境內將人民幣通過匯票存入地下錢莊指定的賬戶或者通過某種方式直接支付給地下錢莊,之后以電傳或電話的方式告訴其境外指定的人接收,同時換匯人通過證明或者僅是一個密碼就可以直接在境外取錢,整個結匯過程有時只需兩個小時,當然傭金也較高,通常為結匯金額的1%~2%。在匯兌過程中,分別在境內外進行人民幣和外幣的收付,分別記賬,資金并沒有發生實際的跨境流轉。“對敲”方式下的境內外錢莊一般是以月結方式,根據雙方收付的差額進行彌補,以避免大額資金的出入,非常的隱秘,常常使監管機構無跡可尋。
地下錢莊之所以被青睞,一方面,在于資金監管的制度漏洞,地下錢莊較容易開辟秘密通道;另一方面,我國金融資本有效供給不足,營造出地下錢莊的生存空間。因此,簡單的“禁”只是治標層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地下錢莊的滋生蔓延,既要“堵”更要“疏”,雙拳出擊,比如亟須資本的企業通過金融機構可以快捷且承擔合理的資金成本融資,就會減少地下錢莊的部分生存空隙。隨著資本的全球化布局以及資本金融項目的逐漸開放,資本流動會更加頻繁,同時變相合法的資本流動花樣翻新,更趨復雜化,更加難以監管和控制,比如近幾年出現的通過境內簽單、境內承保的方式非法銷售境外保險產品,以實現資本變相合法流出的目的。
[1]茍琴,王戴黎,鄢萍,黃益平.中國短期資本流動管制是否有效[J].世界經濟,2012,(2):26-44.
[2]張明.中國面臨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動:不同方法與口徑的規模測算[J].世界經濟,2011,(2):39-56.
[3]陳俊.我國資本外逃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4.
[4]劉莉亞,程天笑,關益眾,楊金強.資本管制能夠影響國際資本流動嗎[J].經濟研究,2013,(5):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