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娟
(貴州大學管理學院,貴陽 550025)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現代農業的發展在于農村體制機制的創新和發展,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一方面要政府的政策做支撐,另一方面,市場作為“看不見的手”要發揮主導作用。貴州省近幾年農業的發展結合地區優勢和國家政策支持,逐步走向現代農業的行列,農業經營逐漸從細碎化向規模化、集約化和組織化模式轉變。目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和農業龍頭企業成為貴州農業經營的主體,逐漸打破了“小農業,大市場”的傳統農業經營方式,農業示范園區不斷建立,政府牽頭的農業產業發展也取得明顯成效。
貴州省地處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顯著,因此山地特色農業是貴州發展現代農業的典型模式。近年來,貴州省發展觀光旅游農業、茶葉、蘋果、刺梨等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的建立給貴州省現代農業發展帶來了新活力。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貴州省有高效農業示范園區113個,園區總規劃耕地面積為5 688 035畝,2014年實現園區農民人均收入為5 419元,全省縣級以上龍頭企業586家,專業合作組織1 559個,專業大戶5 994家,農業服務組織817個。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發展的標準和要求,貴州省規劃到2020年,全省至少建設20個有機肥生產基地,實現現代農業生態化生產;建設20個生物農藥基地,確保農產品安全生產;建設20個農業生產其他投入品生產基地,最終形成一體化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快速推動現代高效示范農業園區的發展。
1.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不足。貴州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有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對于專業大戶,一般都是農戶根據本年或者往年市場需求來進行生產,對市場信息缺乏了解,盲目跟隨,導致很多時候生產的農產品供需不平衡,滯銷或供給不足。對于家庭農場,目前貴州的家庭農場處于實踐探索階段,但是很多家庭農場沒有明確的界定和規范程序,絕大部分沒有按照工商登記程序走,自發組織經營。對于農業專業合作社,貴州農村或者社區早就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并沒有取到實質作用,因為成立程序不規范,造成“掛羊頭賣狗肉”現象特別嚴重。加之農業龍頭企業經營規模較小,且缺乏高端技術作支撐,專業型人才缺乏導致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緩慢,進而影響整個農業生產流程。總而言之,貴州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數量不少,但其質量有待提升,經營主體培育不足。
2.農村土地流轉風險頻發。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土地集中管理和農業規模化經營,但農村土地承租價格和承租期不穩定、農地的過度流轉和土地抵押貸款難等問題,加大了土地流轉的風險。此外,一些外出務工的農戶將自家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或者親戚朋友,租期較短且不穩定,導致承包方對土地的流入存在一定的顧慮,即使租金不高,短期內土地經營成本高致使農戶不愿意承包土地。另一方面,對于實力雄厚的種植大戶,對土地流轉也存在疑慮,擔心政府政策變化導致土地重新分配的風險。再則,如果承包方取得較大盈利,發包方可能提高承租價格,使得承包方農業經營成本高,進而降低他們對土地規模化經營程度。
3.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夠完善。雖然貴州省政府也有加大對農業現代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但是想要建設規模化的農業經營體系,需要有大量的資金作為依托,而當前貴州農業產業融資困難,導致特色農業現代經營體系構建存在威脅。從資金來看,貴州很多地區農業經營采取自我擔保方式,農業保險服務發展滯后,加之政府提供的資金服務有限,企業及其他社會性金融支持和服務少之又少,農戶自發融資能力明顯不足。在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時,農戶所需大量土地租金想去銀行貸款,但受到抵押標準等的限制,貸款難問題日益凸顯。除此之外,在農村能提供金融貸款服務的機構數量有限,農戶自主管理能力不足,導致農戶貸款成本高而實際收益低,使得農戶也不愿進行高成本的農業生產。
4.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后。貴州現代農業發展社會化服務滯后:一是技術指導服務,包括農作物種植、病蟲害防治、農產品儲藏加工等技術,需要專業化團隊指導進行。二是信息服務,農戶對信息的了解和掌握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日益增加,尤其是市場信息和政策政策信息。三是農用生產資料購銷服務,農戶對種子、化肥、農藥等的購銷選擇與之收益緊密聯系,良好的購銷服務不僅能夠節約生產成本,更能保護農業生產環境,使之不受過量、違標農藥化肥的使用造成污染。除此之外,農戶農業經營資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農業信貸方面的服務,尤其對于不同貸款渠道和方式的分析,農業信貸上門服務等方面尤為欠缺。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也要與時俱進,貴州省農業社會化服務不足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加強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重點在于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各類主體的關鍵作用甚至帶頭作用。尤其是在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缺失的背景下,建立健全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的體制機制,留住人才組織農業專業隊伍經營農業。專業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是規模化生產的骨干力量,要引導其生產走向科技化和專業化,增加技術和資本投資,使其在現代農業經營中發揮主導作用,帶動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現代農業經營的帶頭人,同時也是聯結市場與農戶關系的橋梁,是現代農業經營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要充分發揮其在農業生產中的組織作用。龍頭企業是集先進生產要素、技術、資本、人才及生產設備為一體的農業經營主體,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主導作用,它是連接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的系統性組織力量,為農業生產提供多樣化服務。
2.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貴州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是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的關鍵途徑。貴州土地流轉以湄潭縣為表率,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湄潭縣率先進行土地確權頒證,真正落實了“三權分置”的政策措施,還有六盤水“三變改革”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實踐證明,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脫離不了高效化規模經營,要把握兩個重點:一是在農戶小規模經營的基礎上,加快土地流轉,與社會化服務組織如專業合作社、農機服務組織等組織的協作下實現高度集約化的小規模經營。二是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土地規劃要注意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避免不必要的沖突和矛盾。規模經營要適度,要符合當地實際情況,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任何要素的投入都要把握住“度”,要素投入過多符合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反而增加農業生產成本。
3.加強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現代農業發展要注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要改變傳統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經營模式,更多在于公益性、服務性質的組織模式,這一職責的轉變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扶持,切實落實“一個銜接、兩個覆蓋”的方針政策。社會化服務組織職責包括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和指導、土壤環境監測、新品種監測等,著力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對于無法用政策支持改變的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力圖通過市場調節其經營方式,在經濟發展快速的今天,經營性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是未來現代農業服務的主力軍。政府政策在于補齊服務性組織的短板,尤其加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主體培育,把農業龍頭企業、農機服務組織、專業合作社和農技服務公司等作為支持的重點。而農業服務組織的服務領域要放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儲運等環節,同時大力加強品牌化建設服務。
4.創新現代農業組織模式。在經濟發展快速的今天,人們創業致富的意識逐漸提高,注重現代農業經營。近幾年來,貴州省農業高效示范園區的建設促使農村能人自發組織合作社共擔農業經營風險,并探索創新農村組織模式。實際上,多元化農業經營主體協同發展對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對于貴州創新組織模式的兩點建議:一是培養小農戶組織化意識,從思想上解放農戶傳統經營思想,使其注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來的益處,主動創新組織模式。二是處理好政府、企業和農戶的利益關系,政府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與合作社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組織帶動模式,切實做到現代農業組織模式創新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加快,我國作為人口大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迫使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現代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是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必要手段。而貴州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健全和完善是改造傳統農業的有效實施方案,包括農業經營主體、市場、服務和監管等一系列經營體系的健全完善。目前,貴州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發展面臨經營主體培育力度不夠、土地流轉不順暢、農村金融服務不完善等問題。因此,加強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加強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現代農業組織模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