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林
(貴州思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州 思南 565100)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由于經濟結構調整的加快以及金融領域各項改革的深入推進,銀行業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新常態下轉變經營理念,調整發展戰略,成為同業間面臨的新問題。作為在原先的農村信用社基礎上改制發展而來的農村商業銀行,在資產規模、網點規模、人才結構、資產質量等方面較大型商業銀行還有很大的差距,但也正是因為“小”,使得其能夠更加靈活地進行自我調整。為此,在銀行業進入新常態的當下,農村商業銀行應當要主動適應變化,在堅守傳統存貸業務的同時,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中間業務等,不斷尋找到新常態下的謀變之路。
2018年是繼續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2017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工作目標,我國經濟運行將繼續保持“穩中求進”的主基調。從目前情況看,一方面,國內經濟雖然仍處于下行區間,但經濟增長質量正在提高,國內經濟積極因素增多,結構性改革提速、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需求水平回穩、企業盈利維持正增長態勢。這種轉變有助于改變國內資產荒的不利局面,推動資金回流實體經濟,為中期經濟回暖積蓄能量。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發展呈“L”型走勢,雖有起溫跡象,但要真正回暖尚需時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銀行業面臨的經營壓力和風險壓力持續存在。而黨的十九大也再次提出了“金融要回歸實體”的口號,為銀行業的信貸投放指明了方向。此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民營銀行的興起,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規模,也加速考驗著商業銀行的創新能力和轉型升級能力。
1.傳統業務受到了挑戰。當前,絕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都是在原先的農村信用社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雖然形式上都變成了現代銀行的經營和管理結構,但是在具體業務上,還是延續了信用社時代以存貸業務為主的業務發展模式。而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農村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和貸款業務也受到了強有力的挑戰。負債業務方面,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居民理財的多元化,農村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也遇到了瓶頸,主要表現為存款規模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貸款業務方面,隨著民間金融公司的增加、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興起以及利率市場化下的同業競爭,導致農村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出現滯脹現象。
2.中間業務重視程度不夠。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是拉動銀行業務發展的“三駕馬車”。但目前很多農村商業銀行在業務發展理念方面觀念陳舊,資產及負債業務為主營業務且占據相當大的比例,而諸如理財業務及代理業務等中間業務發展勢頭緩慢,中間業務收入所占營業總收入的比例不足10%,這些業務發展觀念及路徑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步幅。與此同時,隨著貸款利率市場化下的存貸利差越發縮小,商業銀行利差收入空間收窄,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各家金融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今,這個點便落在了中間業務上。
3.對互聯網金融的適應能力不夠。互聯網金融是十八大以來中國金融創新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在互聯網金融的浪潮撲面而來的時候,一些農村商業銀行審時度勢,迅速展開了對互聯網金融的積極研究和探索,并在實戰中取得了實效、積累了經驗,其中有一些也贏得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先機。但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與走在前列的標桿銀行的差距還很大,如近年來江陰農村商業銀行將互聯網、大數據運用于風險控制、精準營銷、產品創新等方面,其取得成效是立竿見影的。對比之下,需要特別引起大部分農村商業銀行關注和警惕的是,在該過程中,農村商業銀行尚缺少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缺乏獨立的建模能力,對已擁有數據的客戶,還沒有能很好進行深度的挖掘,在同業或跨界合作中,總體看還缺乏話語權,同時線上業務也較為單一。
1.對癥下藥解決存款和貸款業務中遇到的問題。存款方面,農村商業銀行可以適時開發推出一系列理財產品,以解決當前面臨的“存款荒”問題。但是在開發理財產品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要確保理財產品的開發和推出能夠在監管部門的批準下進行,一切圍繞“合規”這個前提開展;其次,要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了解客戶需求和同業的先進做法,確保在理財產品的內容和利率定價等方面能夠贏得客戶青睞。貸款方面,農村商業銀行應當要采取積極高效的營銷策略和“差異化、特色化”的經營模式,根據自身規模小的特點,在保證目前農戶貸款規模健康穩步增長的同時將服務重點放在小微企業、小商戶、政府及企事業單位職工等群體上,避免和大銀行形成同質化競爭,并著力提升服務質效,優化放貸流程,切實建立起獲客優勢,維護好廣大農村市場的客戶資源。
2.積極探索發展中間業務。中間業務是降低商業銀行經營風險和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需要。當前,很多農村商業銀行雖然涉足中間業務,但基本還是集中在結算類中間業務、銀行卡類中間業務等方面,中間業務對于整體效益的拉動比較有限。而中間業務有著低成本、低風險、收益穩定的優勢,有助于農村商業銀行累積大量資本增強競爭力,所以提升農村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水平顯得至關重要。為此,首先,要轉變經營發展理念,要從發展戰略的高度認識中間業務,要將中間業務收入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納入長期發展規劃,逐步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實現“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發展局面;其次,注重培養自身的理財專業人才及科技人才,建立專業的中間業務人才隊伍,同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推進中間業務渠道建設,不斷優化中間業務服務網絡;再次,要積極拓寬中間業務范圍,包括代理類中間業務、結算類中間業務、基金托管類業務、咨詢顧問類業務等;最后,要深入市場調研,細分客戶資源,加快創新步伐,積極研發符合監管要求和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的中間業務產品,并制定統一的收費標準。
3.深入推進互聯網金融發展。農村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夯實科技建設基礎,加快提升借勢互聯網發展的能力。一是抓好信息科技硬件設施建設,做好數據中心、災備中心這些信息科技所需的硬件建設,進一步提升對業務運行連續性和信息數據安全的保障作用;二是全面掌控最新金融科技,積極探索布局大數據、云技術、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建成較為完備的信息系統以及內外部數據歸集、分析和建模的平臺,不斷強化技術支撐,努力實現科技領先,抓緊新建和優化改造基礎業務系統,努力增強發展后勁,打造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三是深入推進數字化戰略,舉農村商業銀行全行之力,切實開展好數據平臺項目,全面規范數據治理體系和數據架構體系,充分運用好業務數據和市場數據,發掘信息價值,為業務發展提供更為有力的數據化支撐;四是鑒于很多農村商業銀行自身的互聯網科技比較薄弱,為此,可以借助一些主流互聯網公司的優勢,積極開展戰略合作,利用其在獲客渠道、推廣營銷方面比較成熟的經驗,來打開開展線上業務的渠道;五是要搭建好農村商業銀行自身的互聯網金融的組織架構,全面布局線上存、貸、匯、投、付各類功能,全面推進真正意義上的線上銀行建設步伐,并通過積極引進外部人才和培養內部人才,解決好關鍵崗位人才短缺的矛盾。
在銀行業進入新常態的當下,商業銀行之間競爭也日趨激烈,尤其是農村商業銀行,因為底子薄、實力弱,傳統業務的利潤空間被大大收窄了。對此,農村商業銀行應當積極利用自身機構小、規模小、靈活度高的優勢,不斷加強業務創新,提高業務拓展能力,實現新常態下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