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集中統一、職責清晰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體制,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將民政部的退役軍人優撫安置職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軍官轉業安置職責,以及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有關職責整合,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退役軍人事務部的主要職責是,擬訂退役軍人思想政治、管理保障等工作政策法規并組織實施,褒揚彰顯退役軍人為黨、國家和人民犧牲奉獻的精神風范和價值導向,負責軍隊轉業干部、復員干部、退休干部、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工作和自主擇業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待遇保障工作,組織開展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優待撫恤等,指導全國擁軍優屬工作,組織烈士及退役軍人榮譽獎勵、軍人公墓維護以及紀念活動等。
為了最可愛的人
只有真正把軍人當成最可愛的人,才能把好事辦好。
自從黨的十九大提出“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以來,軍隊退休干部們一直熱切期盼。3月17日上午,當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終成現實時,我們軍休所的老干部們有種“終于有了娘家”的喜悅,有的白發蒼蒼的老兵甚至激動得熱淚盈眶。此舉是黨中央、習主席對廣大退役軍人的關心厚愛,榮譽感和幸福感充滿老兵們的心。
習主席高度重視加強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等問題,也一直牽掛軍人的“后路、后院、后人”。他強調:“軍人是最可愛的人,讓軍人受到尊崇是最基本的。必須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該保障的要保障好,該落實的政策必須落實,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退役軍人的今天就是現役軍人的明天,可以看出,這是軍隊統帥的高瞻遠矚與深情厚誼。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是對退役軍人奉獻的認可,是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職業的體現,必將溫暖退役軍人、激勵現役軍人,感召更多優秀青年從軍報國,凝聚起投身中國夢強軍夢的更大力量。
關于退役軍人事務部,軍隊退休干部除了紛紛點贊之外,還有不少期盼。一盼工作人員隊伍由對軍隊、軍人有深厚感情的人組成。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對軍隊、軍人沒有感情做不了,感情不深做不好,只有真正把軍人當成最可愛的人,才能把好事辦好,上不負習主席的厚望,下不負退役軍人的期盼。二盼頂層法律法規設計到位,讓退役軍人權益有法制保障。三盼褒揚退休干部犧牲奉獻的精神風范,重視走訪慰問、懸掛光榮牌等傳統形式,及時表彰繼續奮斗的典范。特別是對曾經的英模人物,應大力宣傳他們的事跡,以多種形式傳承他們的紅色基因。四盼突出服務職能,多深入調研,多與部隊溝通,多和服務對象交流,真正為退役軍人提供優質服務。(作者劉紹堂,退休干部。1964年入伍,1980年退休,原解放軍第89醫院副政委,曾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先進軍隊離退休干部。)
從此找回歸屬感
每一名軍人都來自人民、服務人民,又必將回歸人民、回報人民。
30多年前,我讀初中的時候,學校組織共青團活動,團員們分組走訪附近村里的老兵。我們組到了一個老兵家,幫助打掃院落衛生,順便了解—下他的困難和需求。那位老兵因為腿腳不便坐在炕頭,我深深記得,看到我們進來,他既開心又不安的神情。村干部告訴我們,他們村有不少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有的身體不好,有的生活貧困,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經歷,很少有人來看他們、聽他們的故事。
10多年前,我已是一名軍人,曾跟電視臺的編導制作過一部抗美援朝的紀錄片,先后采訪過近百名參戰老兵。在采訪那些老兵時,不時有另一些老兵問我們,你們什么時候來拍拍我們這些參加過邊境作戰的老兵啊?
這就是我們的老兵,他們不害怕犧牲,卻害怕被遺忘。
3年前,我也在軍改大潮中脫掉軍裝,成為一名退役軍人。軍旅20余年,皆成過往。踏入社會,我更深刻地體會到許多戰友離開部隊后的不適應。當過兵的戰友都懂,部隊有極強的組織性和凝聚力,各級組織完備健全,發揮作用明顯。許多退役軍人離開部隊后最大的不適應,是忽然沒有人“管”、沒有人問,失去集體感和歸屬感……
今年全國兩會,退役軍人事務部組建的消息,回應了5700多萬退役軍人的熱切期盼。有了組織就有了歸屬感,就有利于凝聚退役軍人群體的正能量。曾經,老兵們甘愿為祖國奉獻青春和熱血;如今,他們也一定愿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每一名軍人都來自人民、服務人民,又必將回歸人民、回報人民。有了這個組織,退役軍人將不再怕被遺忘。而一個不忘歷史、不忘英雄、不忘老兵的民族,必將無敵于天下。(作者張振文,自主擇業軍轉干部。1995年入伍,2016年自主擇業,原南京軍區副團職參謀,現任江蘇省某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真聽真看真研究
促進全社會形成“退役軍人應該尊崇、值得尊崇”的共識。
3月,當北京迎來冬去春來第一場雪的時候,退役軍人事務部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得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獲得批準時,作為一名軍轉干部,我的內心感慨萬千。
一方面很喜悅。一喜軍人的犧牲奉獻得到黨、國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認可,退役軍人的權益保障上升為國家行為。二喜退役軍人有了娘家,有了更強的歸屬感,相信分布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退役軍人將凝聚和激發出更大動力,成為更堅強的“若有戰、召必回”的預備力量。三喜現役軍人的未來有了保障,有一個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的正部級單位作支撐,軍人的后顧之憂會減輕不少。
一方面很期盼。盼新組建的退役軍人事務部能盡快明確職權范圍、理順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法規,做好統分結合、立改廢釋工作;盼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推動解決那些以前想解決卻沒能解決的遺留問題;盼褒獎老兵奉獻、弘揚老兵精神,促進全社會形成“退役軍人應該尊崇、值得尊崇”的共識;盼在退役軍人教育培訓方面更多著力,幫助退役軍人提高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素質。相信這些期盼實現了,軍人職業一定能吸引和保留更多優秀人才,軍人職業受全社會尊崇也將邁出堅實步伐。
此外,這些年的工作經驗讓我有一點很深的體會,就是法律、法規、政策要擲地有聲、落地見效,一定要進行充分的調研、科學的論證。退役軍人人員情況多樣、歷史政策不一,只有把實際摸熟、摸清、摸透,做到俯下去真聽、站起來真看、坐下來真研究,才能真正出臺讓退役軍人有公平感、獲得感的好政策好法規。(作者陳林,軍轉干部。2003年9月入伍,2017年3月轉業,第81集團軍某旅原工程師,現任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科員)(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