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在民航領域內一直被默認為工作語言,為了增強學生畢業以后的從業能力,將機務電子維修相關方向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課程建設為雙語課程。在建設過程中,課程組老師經過多次討論,根據課程大綱的要求和專業課程特點,制定了該課程的英文教學文件、英文教學資料等。并且通過雙語授課實施過程中發放的學生調查表,教師對學生上課和學習情況的觀察,以及期末成績分析,思考學生在雙語課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辦法。
關鍵詞:雙語課程;課程建設;自動飛行控制;課程考核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2.216
1 引言
近年來各高校都在發展雙語課教學或全英文教學課程,此類課程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熟悉科技英語的環境,增強學生理解英文科技文獻的能力,便于學生獲取更廣泛的專業動態,跟蹤科學技術發展,相當于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窺探世界相應領域的窗口。另外雙語課或全英文授課也為招收國外留學生提供了基礎,進而促進國家教育產業以及科研發展,教育部在2001年與2007年相繼發文鼓勵高校開展雙語教學[1,2]。
中國民航大學是培養民用航空領域專業人才的高校。民用航空不同于其他領域,英語的使用頻率較高,被稱為是工作語言,翻開波音或者空客的各種文件和手冊都會發現,英語是主要撰寫語言。我國目前服役的大飛機均來自于這兩大飛機制造商,另外我國大飛機制造工業起步較晚,有很多方面都要向歐美學習,要求從業者能有較高的科技英語水平,而大學英語課程不能完全滿足這一需求,短學時的專業英語課程也只能讓學生多掌握些表面的專業詞匯,對于提高民航科技英文水平的作用有限。雙語課或純英文授課的模式可以使得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熟悉民航科技英文環境,對于提升民航相關專業學生的從業能力有積極作用。為此中國民航大學鼓勵各專業開設雙語課程或全英文教學。其中《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課程于2015年開始建設雙語教學,并于2016年開始實施雙語教學,其間既有問題也有收獲。
2 《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雙語課程建設
在申請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雙語課改革之初, 《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課程組成員查閱了很多關于雙語教學的文章[3-6],以便了解其他院?;蛘n程如何開展雙語課教學,有什么經驗可以借鑒。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了教材、師資等問題,課程組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討論,并且制定了一些課程建設方案。
在師資方面,《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課程組的教師畢業于不同的大學,即有博士也有碩士,學緣和學歷結構都比較合理。有兩名教師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還有兩名教師有出國訪問和短期學習經歷,任課教師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還具有一定的英語授課能力,為開展雙語課教學提供了師資保障。
承擔雙語課教學的老師母語均為漢語,英語發音或多或少都帶有中國發音特點,部分教師認為是開設雙語課的障礙,其實這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會有短期影響,但對授課效果并沒有大的影響。課程組中兩位曾在法國留學的老師具有相關的學習經歷,由于歐美高校之間交流廣泛,給他們授課的老師經常來自不同的國家(法國、德國、西班牙、英國等),有些老師的口音很重,但借助于老師的幻燈片,認真聽一段時間就能找出老師的發音習慣,基本都能跟上老師的節奏。課程組在《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雙語課程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上課初期學生需要適應一下,習慣了老師的發音后,真正影響聽課效果的是學生的詞匯量和學生的學習態度。
《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雙語課程在準備的過程中比較難解決的是教材問題,英文教學文件的制定則比較容易。在整理國外教學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國內外由于教學思路不同,在教材使用以及內容上也有所不同。國外的相應教材主要體現在自動飛行控制理論,比如Nelson 編寫的 Flight Stability and Automatic Control,面向的學生比較廣泛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通常只作為本科生的參考教材,本科生授課過程中一般是將教師的授課幻燈片或講義打印之后提供給學生,而且學時較短,內容相對較少,學生無須購買價格昂貴的參考教材。而中國民航大學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課程面向的學生中畢業后有很大一部分是從事機務維修工作的,課程的理論深度要求一般,但有一定的廣度,包含有流體力學、飛機舵機、液壓等知識,因此很難找到一本適合《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課程教學大綱的英文教材。通過討論在教材方面,課程組指定了漢語版教材,而英文教學教材以課程組制作的幻燈片代替,輔之以課程組教師搜集的英文資料。課程英文幻燈片的制作圍繞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進行,參考了大量從國外帶回的相關書籍和材料,力求做到用詞準確,語法規范。針對流體力學、飛機舵機、液壓等知識,有很多專業詞匯是課程組教師所不熟悉的,課程組通過查閱書籍、飛機手冊以及咨詢一線的從業人員編寫了該部分的幻燈片。從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映和效果來看,所制作的英文幻燈片基本滿足了雙語課教學的需求。
3 《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雙語課程引發的思考
到目前為止,《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雙語課程已經開設了兩年,授課對象為大學四年級的學生,由于民航領域內對從業人員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學生若是沒有取得大學英語四級證書將很難找到工作,而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向是各大航空公司,只有少部分學生脫離民航領域。因此教學班級中的學生都比較重視英語的學習,一般學生在大學二年級就通過英語四級考試,整體四級通過率在90%以上,只有個別學生沒有通過四級考試,大部分學生具有上雙語課的英語基礎。
開課之初,課程組特地討論了雙語課的授課方式,授課所用的幻燈片均為英文,根據以往的授課經驗對于課程難點和重點用漢語講授,之后再用英語進行簡要復述,而簡單易懂的部分以及每次的內容回顧用英語講授。為了摸清學生對于課程的接受程度,在《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雙語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一項為調查學生能聽懂英語授課部分的比例,以及影響理解的原因,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能聽懂的比例在60%以下甚至更低,而主要原因是專業詞匯太多,短時間無法記住,只要有幾個單詞不明白,理解不了老師當時講的,后面就沒有興趣聽課了。比如在講飛機的控制舵面時,每個舵面的名稱、引起飛機運動的方式等詞匯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新的,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也不現實,即便是多次反復提及這些詞匯效果也不好。課程組對此進行了多次討論,若能借助于大學英語課程,或許能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在大一和大二的大學英語期間都有閱讀課程,對于類似中國民航大學這樣行業特色明顯的學校,英語課程中的閱讀材料可以選用一些有針對性的民航英語文章,促使學生學習一些較為普遍的專業詞匯,還可以熟悉科技文章的語言特點,減輕后續雙語課教學過程中的詞匯學習負擔,讓學生能多專注于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雙語課程的試卷中前半部分為英文題目,占50%,題目類型主要分為選擇題(20分)、填空題(20分)、判斷題(10分),英文試題的內容多涉及原理性的知識,不涉及分析和計算,內容相對比較簡單。課程組在考試之后對試卷分數進行了統計,三類題目得分情況分別如圖1-圖3 所示。英文題目總體得分比漢語部分低,在監考的過程中也發現很多學生拿到卷子跳過英文部分,先做漢語部分的試題,考試結束后也曾找了幾名學生座談,雖然學生從小就開始學英語,但是在心理上對英文考試還是有壓力,很多同學擔心考試無法通過,考前復習比較認真,尤其對于漢語部分的分析和計算題花費了較多精力。課程組認為在后續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英文答題的小練習與小測驗,讓學生多適應英文答題的環境和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進而帶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從英文部分得分的情況以及卷面的書寫情況不難發現,學生在雙語課學習的過程中,專業詞匯不熟悉是一個很大的學習障礙。選擇題的難度并不大,但閱讀量比較大,有時只要有個別詞匯不認識就無法判斷哪個選項是正確的,因此在三類題目中得分是最低的,尤其是題目句子比較長,選項也比較長的選擇題正確率就低。課程組在設置填空題時考慮到學生很多專業詞匯可能不會寫,在試卷上列寫了一個詞匯組,包含了大部分用到的詞匯還有一些干擾詞匯,但是在監考的過程中不止一個學生問能否用漢語答題,甚至有學生明確知道必須用英語答題的要求,還是使用漢語作答,其實所填詞匯就在所給詞匯組中,只是學生無法從那些單詞中挑選出來。課程組也曾將一些專業詞匯列成表提供給學生,但是作為老師,長期不參加英語四六級考試,接觸的都是這些專業知識和詞匯,對于學生在學習課程之前掌握的英文詞匯范圍是比較模糊的,致使教師默認很多詞匯都是學生認識的,因此給學生提供的詞匯表不夠全面。在后續授課過程中課程組應摸清學生的詞匯范圍,便于調節授課內容和方式。另外上課用幻燈片的內容相對比較精簡,詞匯重復率相對較低,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快速掌握詞匯也有影響,因此課程組有必要將幻燈片的內容擴展為講義,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理解英文科技文章的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4 小結
中國民航大學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雙語課程從著手準備到具體實施已經歷了近三年時間,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用英語思維和理解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畢業以后的從業能力。在建設與授課過程中,課程組積累了雙語教學的經驗,而且在授課過程中不斷鍛煉自身的英文授課能力,防止其隨著時間而退化。通過英文授課認識到課程建設的不足,努力進行完善。通過實施的效果,可以看出單靠一門雙語課來鍛煉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并不是很理想,若能得到大學英語課程的配合,并且伴有其他雙語課程,給學生營造更廣泛的雙語學習環境,將會較大提升雙語課的效果,為國家民航事業的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也為招收國外留學生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育部教高[2001]4號)(2001年8月28日)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23/201006/88633.html.
[2]《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2007年2月17日)http://www.gov.cn/zwgk/2007-03/01/content_538286.html.
[3]葉新.雙語教學的實質及在現代中國的兩種現象[J].山東外語教學,2003(03):111-112.
[4]張惠玲.關于高校雙語教學的思考[期刊論文全文][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4(03):62-64.
[5]吳欣欣,燕小青.高校雙語教學熱的冷思考——基于M大學雙語課程調查問卷的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32(05) :117-120.
[6]江愛華.高校雙語教學的背景、表象與對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01):95-98.
作者簡介:伍紅英(1972-),女,湖南祁陽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飛行軌跡優化方面的研究以及自動飛行控制方面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