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暖 張大成
摘要:貫徹國家依法治國理念,國家不僅要著眼于國家領導干部的法治思想,借著這股勁頭,大學生的法制思維的培養也是需要密切關注的。大學生法治思維是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基本體現,也是高校法治教育的新的目標。[1]培養大學生法治思維是當今高校法治教育新的目標,也體現了大學生法律素養的高低。[1]這有利于健康發展大學生綜合素質。大學生法律意識得到了提高,大學生行為意識得到了規范,才能保持家庭和社會的和諧。大學生法治思維應該體現公平正義的思維。要求以權利和義務為中心,強調程序意識的必要性。為了培養大學生法治思維,要重視和加強大學生法治知識普及教育,了解高校法治教育,學生的法治理念應不斷加強;加強校園法制環境建設,法治學習氛圍[2]。這就需要學校、家庭學生自身等各個方面的努力。本文介紹了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概念,并針對當前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從高校、家庭及大學生自身方面,探索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有效途徑和對策。
關鍵詞:依法治國 法治思維培養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7-0129-02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思維培養的概念
法治思維培養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對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正確的法治思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念。[3]
大學生主要有兩類思想。
第一,積極向上的思想,這是大部分大學生都有的。首先,現在的大學生日常不僅限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他們對社會及日常生活、對政治有很高的認同感;其次,學生普遍以更積極的態度去追求實現自身價值的生活,追求成功,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努力達到目標,面對挫折敢于斗爭。最后,大學生好奇心強,更加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創新,無懼進入新的領域。
第二,大學生思想上也有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有一種現象是,大學生對事物有自己既定的看法,如果與現實有偏差,就會去鉆牛角尖;再就是一些大學生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現象,一切以自身利益為重,不考慮別人的利益和感受;最后,現在的一些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也較弱,抗壓能力能力不強,一旦遭遇挫折,容易一蹶不振。
通過以上對大學生思想的分析,對其有針對性地進行法治教育,開展法治思維培訓。
二、當前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法制教育在我國各個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法治思維培養方面還有不足。[4]只有對這些不足加以彌補,才能對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更有利。
(一)高校法治思維培養內容單調
對于大學生來說,法治教育中接觸最多的就是校園法治教育,所以在校園教育中,對大學生的法治思維培養是重中之重。當前校園法治教育主要的教育方法就是課堂教育,通過法制教育的課程來完成,而且書本中的法治思維教育的內容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大學生法治可以作為教學內容,凸顯大學生法治思維的重要性,也表現出高校法制思維培養方面的不足。首先,高校法治教育課程設置有限,所以高校法治教育也局限在法制教育的基礎上,大學生的法治思維培養作為其中的一章一節來進行講授。這將導致大學生法治知識學習存在局限性,不能充分理解法治,不利于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法律專業的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渠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但是非法律專業學生只有在大學第一年才能接受相關教育,法治教育課程在以后三年的大學課程里沒有設置。其次,高校教學方法比較單調。由于受限于法制教育課程時間短,教師為了完成課堂任務,對于法治思維的培養內容只是一筆帶過,沒有滲透講解。采用的教學手段也只是單純地在課堂上進行理論講授,忽略了實踐體驗。
(二)家庭法治教育不足
現如今,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鑒于這種獨特的家庭形式下一般一個家庭里只有一個孩子,很多父母對孩子便百依百順。大多數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先考慮孩子的物質享受,并沒有注意到教育的實用性和實踐教育,更不要說關于法律知識的傳授。現如今依法治國的形勢下,作為未來祖國建設的生力軍,如果大學生對法律法規知之甚少,又怎么能用理性的法治思維來考慮事情呢?這將影響他們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確立。
(三)大學生自身法律意識不足
目前依法治國的形勢下,國家對推進法治教育越來越重視,課堂教育中都增加了法制教育課程的設置。除了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大學也為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置了法治教育方面的選修課程,目的是讓大學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為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提供理論支撐。[5]但是,學生可以從課堂上學習的法律知識存在局限性。具體體現在:一是課堂上學習的法律理論多于實踐。應讓學生學習民法、商法、程序法等比較實用的法律知識,大多數學生對怎么打官司及一些案例分析并不感興趣。其次,大學生不了解有關部門的法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大學生并沒有意識到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最后,對于自己所學專業涉及的法律法規不了解。比如說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應該了解金融法、貿易法;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應該了解經濟法。法律意識的缺失是大部分大學生普遍存在的,這將影響他們法治思維的培養。比如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大學生陷入傳銷組織,而且執迷不悟,這就說明了大學生遇到問題沒有運用法律知識和法治思維來解決。
三、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對策研究
鑒于以上大學生培養法治思維中存在的問題,在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的支持下,要從學校、家庭和大學生自身找到相應的途徑對策。
(一)學校方面對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對策
高校方面為加強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校規校紀來管理校園。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遵守校規、法律法規,教師們應該以身作則,給學生做個好榜樣。利用規則教育來向大學生灌輸責任和義務的重要性。二是組織法治文化活動,使法治教育充滿校園環境。大學生大部分時間在校園里度過,校園里的環境氣氛對大學生法治思維的養成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要組織開展各種法治活動,比如在學校公布欄招貼法治宣傳畫,開辦法律知識講座等,通過相關法律活動,可以讓學生感覺法律就在身邊,進而對法律感興趣,這對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有積極作用。三是教學內容和方法需要豐富。一般來說,大學生的法律知識都是通過高校的公共必修課程來獲得的。對于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來說,這顯然是不夠的,有必要增加相關法律知識的教學內容,改變課堂上教師講授的單調的教學方式,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學校開設課堂模擬法庭,組織大學生去法院旁聽等實踐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
(二)家庭方面對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對策
在如今依法治國的形勢下,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與配合。大學生法治思維的養成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家庭教育對其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對于大學生的法治思維培養,家庭教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父母一定要有強烈的法治觀念。在孩子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跟孩子說清楚,違法亂紀的事情不能做,做了是要承擔法律后果的,然后讓其自己去領悟。二是法治教育應用正確的方式方法。父母應多多關注大學生犯罪案件,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咨詢心理專家和專業人員,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家庭法治教育。
(三)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需要大學生自身的努力
除大學、家庭方面教育外,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還需要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教育要起到作用,就必須通過大學生自身努力來實現。大學生需要做到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學生需要自己主動地去學習法律法規。大學生應找到培養自己對法律的興趣的方法,讓自己對學習法律知識產生興趣,多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法律內容相關活動,培養自身的法治思維。二是只有激發出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老師的講授變為學生主動提問,才能真正地令大學生接受和理解法律,對法律產生興趣,法治意識才會滲透進大學生的心中,將有利于其法治思維的培養。三是大學生應該不分區域性地了解法律法規。大學生必須多多了解各個領域的法律知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法治思維方式獨立解決問題,有利于強化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法律法規與我們息息相關,比如在找工作的時候,避免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勞動法就發揮了作用。比如說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經濟法,食品安全專業學生就必須學習食品衛生法或其他專業有關的法律。因為這些法律知識對加強大學生法治思維養成非常重要。大學生要拓寬知識面,多多了解未知領域的法律知識,為自己未來處理各種問題提供理論依據,增加知識儲備。
四、結語
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培養屬于高校法治教育的創新內容,也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基于法治思維,以新視角探索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對策。這不僅是培養法治精英的必要條件,也對實現國家法治,對祖國新繼任者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因此,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現狀,基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有針對性地予以完善。其次是要改善大學生周圍的環境,為培養大學生法治思維提供良好的土壤。最后是高校要完善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策略,高校在現有的環境和條件下,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法治思維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陳大文.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目標定位[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4):26-31.
[2]魏麗婷.大學生法治意識及教育途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2):123-125.
[3]徐蓉.法治教育的價值導向與大學生法治信仰的培育[J].思想理論教育,2015(2):16-20.
[4]柳倩宇.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途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46-47.
[5]陳保中.法治思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