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同
【摘 要】農民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是我國社會歷史發展演變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在不斷的變革,農民逐漸進入藝術家的視線。在中國當代油畫的創作中,對于農民形象的塑造在很多藝術家的創作中都有出現過,文章以忻東旺的油畫藝術為例,結合他的藝術修養與追求及繪畫技法等,分析當代油畫創作中對于農民形象的塑造特點,探究其發展空間。
【關鍵詞】當代油畫;農民形象;塑造特點;忻東旺油畫藝
中圖分類號:J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9-0130-01
一、忻東旺油畫藝術風格的形成
忻東旺從小在農村長大,但是他從小受到民間美術的熏陶,并且對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孩童時期的所見所聞對他后來對藝術的學習和發展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忻東旺的藝術啟蒙是在文化館,后來忻東旺到山西做一個煤礦工,他邊學習繪畫邊打工,最后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考上了山西晉中師專藝術系,從此便接受了正規的繪畫訓練和學習。1989年忻東旺的水彩畫參加了“第六屆全國新人新作展”,從此,也踏上了屬于他的藝術道路。
從作品《誠城》獲得“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銀獎到作品《早點》獲得“第十屆全國美展”金獎,忻東旺的作品在不斷走向成熟,他在藝術的道路上也在逐漸的形成自己的油畫藝術風格,并在中國畫壇上贏得了重要的地位。
忻東旺在學習繪畫的道路上,在借鑒西方藝術的過程中并沒有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及審美價值觀所拋棄,而是融入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豐富其藝術性與趣味性。
二、忻東旺油畫藝術特點
忻東旺在藝術創作的過程的中大多數是面對模特寫生的,通過與那些農民工兄弟姐妹的交流和溝通感受,能夠讓他更加深入地接觸到農民工的內心,準確地把握人物的精神狀態。作品《誠城》是忻東旺的代表性作品,作品記錄的是農民工進城打工的場景,作品中的農民工有的臉上充滿喜悅感,有的卻是木訥與冷漠,他們有的相互交流,有望著不同的方向的,好像前面的道路對他們來說充滿著無盡的未知,不知道自己會流落何方。畫家忻東旺的作品充分體現出了他對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的熱切關懷,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記錄下了一個社會的現象和一個時代的進程。
除了人物肖像寫生,靜物畫和風景畫也是忻東旺作品中相當精彩的重要部分,他認為在大自然中寫生能夠熏陶自己的情感,發現美與靈感。白菜是忻東旺最喜歡和善于表現的靜物,因為在忻東旺看來白菜表明了他的一種生活態度和藝術情懷。
色彩是繪畫作品中的重要血液,色彩因為對比而存在,忻東旺非常重視油畫中色彩的對比關系,通過色塊與色塊之間冷暖對比和互補關系來表現畫面中的空間與體積。在他的作品中,通過大量的色彩對比來使畫面達到一種和諧與穩重,讓畫面中帶有一種強烈的生命氣息,他筆下的色彩鮮艷卻又很穩重,變化豐富,與矮儒變形的人物形體融合在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了強烈的農村人物形象。除了色彩外,忻東旺對于素描造型的認識把握也是非常透徹,能夠把素描關系與色彩冷暖關系的完美融合,使得作品畫面的形體轉折變得豐富又有層次變化,而不是單調死板。忻東旺筆下的農民工的形象都畫得有些主觀的變形,但是又很“像”,而這種“像”它并不是像照相寫實那樣的再現對象,而是忻東旺筆下的農民形象的那種質樸氣質和農村氣息。忻東旺很重視技法在畫面中的使用,在作畫的時候忻東旺很善于用刮刀和筆頭比較寬大的畫筆,畫的時候大部分都是運用掃、厚堆、刮和揉等手法,充分發揮了油畫材料的性質特點,讓作品的畫面變得很穩重扎實,層次變化豐富,增強了藝術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三、當代農民題材油畫創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意見
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逐漸進入藝術家的視線,但是農民形象的塑造在一些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中變得臃腫,這種現狀甚至會影響到整個中國的藝術圈的健康發展。當下國內以農民和農村為題材的油畫創作存在以下三點問題:過于模式化、片面化、商業化。面對當代農民題材油畫創作中所存在的問題,藝術家們應該培養自己敏銳的藝術嗅覺和視覺,樹立自己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觀,多深入農村了解和體會農民的現實生活,逃離喧囂繁雜的都市,潛心創作,才會發現人性的美。忻東旺在他的作品中用自己獨特的油畫知識技巧與自己的人生觀、藝術價值觀充分結合,表達了對城市邊緣小人物的熱切關懷與同情,無論社會環境和藝術環境多么的喧囂,忻東旺都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藝術立場,潛心創作,展現出了當代社會農民所處的環境的現實,這是難得可貴的。在眾聲喧嘩的藝術環境下,對于在油畫創作中塑造農民形象一定要有創新、真摯、聯系生活,當然也不回避社會現實的消極面。當然,我國當代的油畫創作中塑造的農民形象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豐富的特色待我們去發現挖掘。
參考文獻:
[1]施洪敬.淺析忻東旺油畫藝術[D].魯東大學,2013.
[2]賈方舟.現實主義的一面旗幟---忻東旺藝術述評[J].藝術界,2005.
[3]李放.唯美至上[M].天津:天津楊柳青畫社,2006.
[4]忻東旺.論油畫寫實藝術的精神[J].東方藝術,2003.
[5]忻東旺.志與技[J].美術,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