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娣
摘 要:在化學教學中巧妙地設問,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求知欲,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維能力。而如何在化學教學的實驗探究中巧妙設問,是化學教學者一直研究的問題。文章作者就自己平時課堂教學的經驗,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實驗探究中設問激疑。
關鍵詞:化學教學;設問激疑;實驗探究
一、運用演示,設問激疑
課堂教學充分利用掛圖、模型、實物、插圖等,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知識,這樣記得牢、印象深。而演示直觀教具,既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又能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講授“燃燒”“自燃”“著火點”等概念時,教師先給學生演示“煽風點火”的實驗:在500 mL燒杯中注入400 mL開水,然后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一端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入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一切準備妥當后,用扇子輕輕對著薄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扇風。當大家目睹白磷突然著火時,感到驚訝,頓時嘩然。這時教師問:“為什么不用火柴點,僅用扇子扇就使白磷燃燒而紅磷沒有燃燒呢?”再如,講“氯氣”時,教師可拿出一束鮮花邊贊美邊放入盛滿黃綠色氣體的集氣瓶中,當看到鮮花迅速褪色變枯萎時,教師就插問:“這黃綠色的氣體是什么呢?它為什么能使鮮花褪色?它有什么性質?又有什么用途?我們怎樣制取它?”……這一連串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教師在學生興趣正濃時設疑,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好奇心會驅使學生急于索求答案,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大腦處于積極思維狀態。
二、利用實驗,設問激疑
中學生具有愛問、好動的特點,對此,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多動手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手、眼、腦、口、耳等多種器官產生效應,強化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這樣所接觸到的知識就能被再次牢固記憶了。教師在學生實驗時,有針對性地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能夠強化實驗的效果。如做二氧化碳氣體的檢驗時,教師讓學生用塑料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吹氣,注意觀察試管中的石灰水有什么變化,教師接著問:“石灰水為什么會變渾濁呢?”
再如,學習石灰石的分解時,教師先讓學生取石灰石一小塊,放入盛有蒸餾水且滴有酚酞試液的試管中加以振蕩,觀察溶液有沒有變化。再取石灰石一小塊,用鑷子在酒精燈上燒一段時間,稍冷后,將石灰石小塊放入另一支盛有蒸餾水且滴有酚酞試液的試管中,加以振蕩,觀察溶液有什么變化。教師接著問:“為什么第二支試管的溶液變紅,而第一支不會呢?說明什么?”這樣的小實驗,既有趣做起來又簡單,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記憶深刻。
三、運用生活實際,設問激疑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將學習的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如在講到鐵的作用時,教師可以這樣展示:鐵不僅是工農業生產的重要金屬材料,也是人類生理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人體如果缺鐵就會貧血,臉色蒼白、全身無力。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常欣賞我國人民常用的鐵鍋,可以不斷補充人體需要的鐵元素。教師設問:“鐵的用處這樣大,是怎么冶煉出來的?怎樣制成鐵鍋?鐵有什么樣的性質?”再如教學“自燃”時,教師設問:“農村堆放的稻草、麥稈堆,如果堆放不好,常會自動燃燒,為什么?”教學“碳酸鈣的化學性質”時,設問:“自然界中,石灰巖洞中,懸掛的鐘乳石,挺拔矗立的石筍和石柱,爭奇斗艷,景象萬千,它們是怎樣形成的?”等等。通過聯系實際問題,討論并解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的實用性很強,從而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熱情,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四、運用學生已熟知的現象,設問激疑
運用學生已熟知的現象對引起學生的注意、喚起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有著重要的作用。如講“物質的微粒性”時,教師可提出下列有趣而又發人深思的問題:“為什么在花園或田野里,能嗅到花草或稻草的香味呢?為什么濕衣服晾曬到一定時候就會變干呢?”講“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時,教師可利用學生平時所熟知新草帽日久會變黃的現象,讓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這些簡單看得見、但又不能自行解決或解答得不完整的問題,使學生從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時教師再講解、歸納和總結,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
五、運用故事、成語,設問激疑
把故事、成語準確地用于教學,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發生興趣。如講 “燃燒的條件”時,教師講:“同學們,有這樣一個故事,南極科考隊去南極考察,在路上遇到了暴風雪,把火柴弄丟了,在南極冰天雪地的世界里,沒有火柴怎么生火呢?于是,有一位聰明的科學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把冰打磨成凸透鏡狀,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匯聚光線,結果他順利地生起了火。”接著問:“為什么沒有火也可以燃燒呢?”再如,講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教師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在法國的阿爾卑斯山腳下,有一個山洞,一天,有幾個游人帶著幾條狗來山洞玩。走到深處,狗一條條地躺下死掉了,游人趕緊往外跑,他們覺得奇怪,百思不得其解。”教師插問:“狗為什么會死去,而人卻平安無事呢?”故事生動的情景,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講授化學實驗探究時,我們利用設問激疑可以幫助學生開發智力,這也恰好是教學可以確定成功的關鍵所在。但是在我們實際的教學中,可能并不會很順利,我們需要注意以下三點原則:
(1)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想空間。設問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思維,因此各種教學的核心應該注意啟發性。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開其意”;“口欲言而未能”時做到“達其辭”。與此同時,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2)要教會學生先思后問。在實踐教學中,無論哪種情況,都必須讓學生自己學會思考,三思而后問、多思而后問、問后再多思。疑而不思,勢必疑而不解;只有三思而后問,才能豁然開朗。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無疑處見疑,通過設問的形式發現真理。
(3)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我們在講述實驗時,不要一味地自己講。填鴨式教學已經成為過去,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向老師提出不同見解進行“求異思維”。我們也只能通過這種方法,去激發學生的智能,從而培養創造性人才。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而我們設問激疑的主角就是學生,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樣才能真正地激發學生的潛能。
筆者希望通過自己的經驗,讓更多的化學教學者認識到在進行實驗探究教學中設問激疑法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更多的學生通過設問激疑法喜歡上化學,為我國輸送更多的建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賈艷梅.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1(16):176-177.
[2]鮑春萍.淺談新課改形勢下高中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化學教與學,2010(10):24-26.
[3]周振鐸.淺談探究性實驗操作與學生的發展[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2,19(2):4-5.
[4]胡久華,王 磊,劉宇紅.中學化學概念探究教學初探——以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為例[J].化學教育,2005(9):24-27,44.
[5]梁桂英,岳群峰,王春曉.高師化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實踐與體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1):68,70.
[6]李旭玫.變革實驗教學方式,培養大學生綜合創新能力[J].高教探索,2004(1):82-83.
[7]李嘉音.關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能力的幾點建議[J].化學教育,1980(3):18-20.
[8]許志銘.初中學習能力自測叢書——化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