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結合國內外及河北大數據發展應用現狀,針對大數據發展存在的產業成熟度不高、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產業應用深度和廣度不夠等問題,提出應著力于大數據產業的體系建設,樹立數據思維,加快行業大數據庫建設,拓展大數據應用領域,構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大數據服務體系及完善大數據政策服務體系。
[關鍵詞] 河北 數據開放 大數據應用
[中圖分類號] F49;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4-6623(2018)05-0080-04
[作者簡介] 彭曉靜(1983 — ),女,河南南樂人,中共河北省委黨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
數據是國家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是信息化時代重要的生產要素。以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推動河北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是新時代河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優勢
河北大數據發展始于2015年前后,2016年9月京津冀被批復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之后,發展目標更加明確,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發展勢頭更加迅猛。
1. 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如《河北省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同時,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如在河北省工業轉型升級(技改)專項資金中設立京津冀大數據綜合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省發改委組織企業申請國家大數據發展重大工程項目預算內資金支持等。
2. 大數據產業空間布局科學合理,區域功能定位清晰。作為河北大數據重點發展區域,張家口、承德、秦皇島、廊坊、石家莊5個區域分別被定位為:京津冀大數據新能源示范區、京津冀旅游大數據示范區、京津冀健康大數據示范區、京津冀物流金融遙感大數據示范區、京津冀大數據應用示范區,并制定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意見及實施方案。
3. 區域間的戰略合作成為河北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在大數據中心建設上,河北通過與京津的戰略合作,按照低碳循環、綠色發展的要求,建設綠色數據中心。
二、大數據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河北大數據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定問題。
1.大數據發展和應用處于起步階段,產業成熟度不夠。一是大數據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未顯現。雖然河北針對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做出了全局系統的規劃,石家莊、廊坊、秦皇島、承德等地開始布局大數據中心,大數據產業雛形初顯,但發展仍然滯后,有些項目處于戰略協議階段,有些則處于在建階段,投產使用的項目不多,產生經濟效益的項目較少。二是大數據產業規模小,集中度不高。企業受限于信息技術產業鏈低端位置,在數據收集、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發展基礎比較薄弱。很多大數據企業是中小型科技型企業,且處于創業起步階段,市場影響力較弱,在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和服務業百強企業中,河北本土企業較少。
2. 產業發展基礎薄弱,掣肘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一是科技研發基礎弱,對產業發展投入不足。首先,R&D;經費支出較少,2016年R&D;經費支出占全省GDP的比重只有1.2%,不僅低于周邊北京(5.96%)、天津(3.0%)、河南(1.23%)、遼寧(1.69%),也低于全國2.11%的水平,全國排名第18位。其次,政府研發投入使用結構亟待優化。政府的資金主要用于基礎研發活動,對企業創新的投入有限。再次,信息社會水平低,雖然京津冀大數據企業近800家,但主要集中于京津,河北大數據企業較少。二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滯后,對產業發展支撐力不足。一方面,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少而弱”,導致對大數據的整合分析能力薄弱;另一方面,科技研發高端人才缺乏成為制約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人才問題尤其突出,特別是專業化數據人才缺口較大,本地大數據領域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服務型人才缺口較大。三是引進的大數據企業“水土不服”,無法與本地原生產業無縫契合。由于本地生產業實力薄弱,技術儲備、人才儲備十分有限,對引進的大數據企業的配套能力不足,致使某些企業孤立存在,不能與本地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3. 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度遠遠不足。各級政府和產業界擁有海量的數據資源,但由于缺乏大數據思維,對數據資源的整合能力、獲取能力、分析能力不足,一些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尚未意識到數據開放共享的價值。此外,由于目前還沒有嚴格規范數據共享開放的政策法規,未形成數據共享開放的剛性約束,數據資源難以在不同部門、不同層級、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之間分享、交換、整合。同時,京津冀之間信息化水平不平衡,政策和標準不一致,信息資源開放共享規則尚需要建立健全。
4. 大數據與其他產業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大數據貴在應用。雖然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已經開始應用于物流、醫療、教育、企業等相關領域,但是還處于應用的初級階段,未能深入和普及。在政府決策、政務數據開放上的應用程度不夠深,大數據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從體系建設維度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大數據思維,充分認識大數據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適應DT時代的新要求,充分認識大數據發展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方面面帶來的深刻變革,主動學習、重視、應用大數據,做到心中有“數”、管理有“數”、工作有“數”。
1. 以大數據引領重大改革和發展事項。抓住國內外大數據發展的機遇,推動河北大數據的大發展,使大數據發展真正見實效。按照“大數據技術+制度框架設計+精準施策”的思路,建立數據分析、數據決策、數據考核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2. 強化大數據相關知識的學習培訓和考察。大數據應列入領導干部培訓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黨校培訓領導干部的主陣地作用,聯合行政學院、科研院所對領導干部開展分批次專題性培訓,并定期組織領導干部到貴州等大數據產業發展較好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學習。組織成立大數據研究院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及時分析大數據發展問題、預測未來大數據發展方向、需求。深入研究河北大數據產業發展和應用的現實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3. 建立大數據統計指標體系。為了便于對大數據長期跟蹤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必須建立大數據相關統計指標。包括大數據產業規模、產值、就業人數、行業分布、企業數量、企業納稅情況、收益情況、薪資水平等。
(二)加快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挖掘“沉睡的數據資源”
1. 在政務服務等領域打造“云上河北”。推廣貴州“交警鐵籠”經驗,結合國家對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專項督查,針對地方政府招商引資“JQK”現象,運用大數據管理政府失信、監測各類懶政怠政問題。
2. 建立政府部門公共數據開放時間表和清單。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產業轉型發展,制定年度數據資源開放計劃,確定數據資源重點開放領域。鑒于大數據在民用和商用的指數偏低,可優先考慮開放工商、稅務、司法、交通、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
3. 建立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的數據共享開放平臺。打破“一畝三分地”,在京津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過程中,實現交通、生態環境建設、健康養老等領域的數據資源共享,建設京津冀數據開放門戶。省內各地市由于數據資源和財力有限,可以與省里統一開放數據平臺。
(三)加快重點行業大數據庫建設,拓寬大數據應用領域
行業大數據庫的建設要依托河北5個大數據示范區,重點建設工業行業大數據庫、商貿物流大數據庫、健康養老大數據庫、旅游大數據庫、精準扶貧大數據庫等。
1. 建立鋼鐵、石化、煤炭行業大數據庫。作為工業轉型升級試驗區的重點,加快建立鋼鐵大數據庫,細分各類鋼鐵產品,運用大數據建立供給—需求—壓減—升級的關聯關系,科學確立鋼鐵產能規模、各類產品需求規模和技術升級結構、次序,促進鋼鐵產能精準壓減、精準消化、精準“走出去”、精準轉型,探索鋼鐵大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道路,作為工業轉型升級試驗區的重點內容先試先行。
2. 構建商貿物流大數據庫。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河北要建成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須以現有商貿物流基地和園區為依托,承接首都商貿物流業,利用廊坊物流金融遙感大數據示范區建設的機遇,構建貨車幫、小商品幫等,推動商貿物流的升級發展。同時,通過商貿物流大數據分析挖掘,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商貿物流發展指數,利用物流數據分析全國經濟活動的運行情況。
3. 建設健康養老大數據庫。依托秦皇島大數據大健康示范區的建設,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建設京津冀“健康云”,實現跨機構、跨部門、跨地區的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統籌推進醫藥工業數據、中醫數據、基因數據、健康數據、養老數據等挖掘分析和利用。
4. 建設全域旅游大數據庫。依托承德京津冀旅游大數據示范區的建設,創新旅游產品的營銷方式和商業模式,探索“互聯網+旅游”的運行模式,整合河北旅游資源,利用移動互聯網的旅游APP客戶端,及時發布旅游信息及旅客情況,實現“一部手機游河北”。
5. 建設精準扶貧大數據庫。依托石家莊京津冀大數據應用示范區的建設,借鑒貴州大數據扶貧的做法,構建河北大數據精準扶貧制度,利用大數據技術摸清貧困戶底數,實現對貧困戶致貧原因的精準摸底、精準分析、精準施策。
(四)建設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的大數據產業體系
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籌辦冬奧會三大戰略交匯,河北大數據的發展必須根植于、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
1. 打造大數據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綱要》提出“雄安要建設數字城市”,大數據發展所需的技術和人才等高端要素將集聚在雄安。因此,周邊地區要利用雄安大數據要素外溢效應,發展大數據關聯產業和融合產業。
2. 考慮建立國家政治數據中心。河北大數據發展要立足河北,放眼全國,可以把正定新區打造為國家政治數據中心,與國家治理、國家安全、戰略物資調配相結合,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相結合,建設為國家服務的大數據中心。
3. 構建京津冀強有力的大數據網絡體系。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京津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建設,打造層次分明、功能完備的大數據層級體系。著力發揮各節點城市的職能,打造大數據職能中心。
(五)完善大數據發展政策體系
1. 加快大數據立法,構建促進河北大數據發展的法規制度體系。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加快推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數據安全等領域的地方性立法進度,以立法引領大數據制度創新。出臺《河北省促進大數據應用條例》,明確各級、各部門推進大數據應用的職責,規范公共數據的采集、共享和應用,合理界定數據的使用方式與邊界,建立大數據應用標準體系。制定《河北省數據資源保護條例》,圍繞數據所有權、使用權、知識產權等,合理規范數據資源權益,明晰數據產權,充分釋放數據紅利。積極對接京津立法機關,加快京津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立法,推動建立交通、環保、旅游、教育、健康等重點領域的數據共享開放、數據安全和數據應用共性標準。
2. 完善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一是抓住京津冀國家大數據試驗區建設的機遇,對接國家和三地發展政策,研究制定河北大數據示范區的用電、用地、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持、人才等支持政策,積極推動示范區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建設規劃,爭取國家資金和政策支持。二是整合張家口新能源大數據示范區、承德旅游大數據示范區等5個示范區的數據資源,建立河北大數據產業、交易和應用聯盟,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構建產學研用共享機制,匯聚京津冀乃至全國的新能源、旅游、物流、金融、健康養老等數據資源,爭取京津冀大數據交易所落戶雄安新區,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北方大數據交易中心。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大數據投資主體。整合省級各類支持大數據發展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大數據產業鏈條完整,帶動能力強的大數據產業項目,特別是大數據關聯產業和融合產業的發展。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設立大數據產業投資基金,鼓勵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大數據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創新大數據金融產品。鼓勵政策性擔保機構加大對大數據產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擔保支持力度,在擔保風險分擔比例和擔保費等方面給予最大限度支持。鼓勵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對給大數據企業提供信用擔保的機構給予補貼。
3. 加快建設支撐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對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創立大數據企業的國內外大數據領軍企業家、海外高層次人才、院士、國家級專家學者、知名大數據高端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優先納入河北“巨人計劃”、科技英才“雙百雙千”推進計劃,視項目情況給予資金支持,在教育、醫療、子女入學、住房等方面享受比其他省份更高的優惠和便利。推動大數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與河北建立長效科技人才合作機制。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ata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n Hebe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low industrial maturity, weak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 and insufficient depth and breadth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should establish data thinking,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industry databases, expand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build a big data service system that serves the countrys major strategy, and improve the big data policy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Hebei; Open data; Big Data Application
(收稿日期:2018-06-21 責任編輯:沈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