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463000)徐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診的80例高齡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表法,隨機均分為兩組。研究組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為22~53歲,平均年齡為(29.63±6.82)歲。病程為2~6年,平均年病程為(4.02±2.71)年。對照組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為21~52歲,平均年齡為(28.98±6.56)歲。病程為1~7年,平均年病程為(4.83±2.58)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包括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狀況,并開展常規的健康教育。研究組則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患者疼痛護理管理。①鎮痛護理:在給予患者鎮痛藥物后,密切關注藥物的半衰期,并及時遵醫囑督促患者服藥。尤其是對于需要夜間服藥的患者,需提前囑咐患者進行服藥。在指導性用藥過程中,需要密切結合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情況,給予患者個體化用藥。在用藥后,逐漸降低用藥的劑量以及相應的用藥強度;②認知干預:患者入院后,針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疾病特點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向患者密切講解,密切掌握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強化患者的認知狀況,增強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認識;③心理方面的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需要結合患者的心理特征,密切關注患者心理狀況,并給予患者心理方面的護理干預。通過心理方面的輔導,針對患者存在的疑惑,悉心解答,并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
1.3 觀察指標 護理前后,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疼痛及睡眠狀況。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采用SPSS18.0,計量資料為(±s),兩組比較應用配對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兩組比較應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管理前后疼痛狀況的評估分析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無顯著性差異(5.46±0.63)VS(5.51±0.71)(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1.12±0.2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3.02±1.42)分,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睡眠狀況分析(±s)分

附表 兩組睡眠狀況分析(±s)分
注:*表示,組內比較,P<0.05;#表示與對照組相比,P<0.05。
PSQI指標 研究組(n=40) 對照組(n=40)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睡眠質量 1.93±0.32 1.28±0.22*# 1.95±0.44 1.64±0.37*入睡時間 1.68±0.26 1.38±0.21*# 1.69±0.22 1.51±0.18*睡眠時間 1.85±0.28 1.26±0.21*# 1.88±0.32 1.63±0.32*睡眠效率 1.57±0.33 1.25±0.18*# 1.60±0.28 1.41±0.31*睡眠障礙 1.68±0.24 1.18±0.26*# 1.71±0.28 1.54±0.32*催眠藥物 1.92±0.37 1.68±0.33*# 1.94±0.35 1.78±0.42*日間功能 1.78±0.26 1.25±0.16*# 1.76±0.19 1.49±0.21*總分 9.82±2.24 7.13±2.11*# 9.85±2.08 8.23±2.13*
2.2 兩組睡眠狀況分析 護理前,兩組PSQI總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PSQI各項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且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目前,在對患者常規診療及護理之外,密切關注患者的疼痛狀況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1]。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在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療過程中,對于疼痛狀況的改善尤為重要,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2]。通過疼痛管理措施,能夠實現對患者疼痛狀況的密切關注,進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狀況。本研究顯示,通過疼痛管理,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VAS評分明顯降低。相關研究顯示,由于疼痛,會影響患者的睡眠狀況,睡眠不佳會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形成惡性循環。通過疼痛管理,患者的疼痛狀況得到改善,進而使患者的睡眠狀況也相應得到明顯改善。
本研究顯示,通過疼痛管理,患者的疼痛及睡眠狀況均得到明顯改善,患者VAS評分、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及PSQI總分明顯降低。綜上所述,疼痛護理管理能顯著改善高齡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及睡眠狀況,值得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