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燕青
11月18日-22日期間,北國大地已是一派蕭疏,漳州的花勢依然鼎盛,漳州馬口的花博園拉開盛大的帷幕,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同時開幕。人們紛紛涌入花博園觀賞,花博園里珍卉異草一千多個品種爭奇斗艷,似乎,漳州的秋色無關肅殺,站在漳州任何一處的街角巷陌,都會以為置身一個大花園,真是“花樣漳州”的獨特魅力。有多家臺資花卉企業先后落戶漳州,真可謂一支浩浩蕩蕩的花卉大軍。花卉品種有蝴蝶蘭、大花蕙蘭、文心蘭、國蘭、富貴竹、鮮切花、小盆花、綠化苗等近千個,給漳州帶來了優良的花卉品種、先進的技術設備、現代化經營管理,促進了漳州花卉業的發展。在漳州,花草是有知覺的,有情意的,花草傾情,情牽海峽兩岸,合作雙贏共同發展。
漳州有著獨特的歷史背景,古時,當北國大地狼煙四起,鐵馬鳴鏑,閩南的高山峻嶺把胡塵兵燹阻隔在千里之外,這偏隅之處,這蠻獠出沒,瘴厲未開的時代,卻因眾多的珍奇花草繁衍出一方至妙的景象。漳州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外毗港、澳、臺;內臨廈門特區、廣東汕頭,四季溫濕宜人,蘊有熱帶、亞熱帶、溫帶的各種野生花卉資源,局部兼有中亞熱帶、溫帶等氣候,植被茂盛,物種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2.5%,有“田園都市、生態之城”之稱。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地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必然會誕生“漳州花博園”這樣一個地方,成為各種花卉的天然大溫室,并通過一批有亮點、有特色的項目有效推動漳州休閑農業的轉型升級。
“花博會”創辦于1999年,2009年拓展為“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農博會·花博會”以花為媒,展示兩岸現代農業發展合作成果。
漳州花博園,又稱東南花都。于巍峨山崖上書 “花開兩岸 合作雙贏”八個大字,氣勢雄渾磅礴。花博園內還有微塑的閩南名勝古跡建筑,亭臺樓榭,曲水流觴,一方山水盡收眼底。已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來到漳州,不去漳浦馬口花博園,就等于到了青島沒去嶗山,到了杭州沒去西湖,到了廈門沒去鼓浪嶼。
花博園內花團錦簇,萬紫千紅如燎原之勢。說起花博園的花兒們,總讓我想起紅樓夢大觀園里的女子們。花博園的花草品種太多,凌波仙子、人參榕、金邊虎尾蘭、金錢樹、富貴竹、蘭花、鐵樹、仙人掌與多肉植物等等漳州特色花卉開到恣肆,顯示了品牌的力量。閩南最普通的三角梅紅的、紫的、粉的、黃的、白的等等多種顏色,都開得極歡勢,讓人仿佛再見春天。普通的三角梅卻有著不安分的靈魂,能攀墻能伏壁很會造勢,像是對命運的抗爭。給點陽光就燦爛,不,是燃燒。若是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三角梅,那只能是“燃燒”這一動詞。熱烈的陽光點燃了它們,遠遠望去,火一般的燎勢向著高遠空闊處一路舒展,也是一番好看的景致。
水仙花是漳州市花。一千多年前,蒼水古道,芳草一路葳蕤至一座安詳柔和的圓山腳下,這片神秘的福地下面,一種外形如蒜一般平俗的植物,朝沐山輝水媚,夜飲仙露明月,成就了自己的靈氣,出落成冰肌雪骨,散發著天外幽香的奇花——水仙花,號稱凌波仙子。一直以來都是進獻朝廷不可少的貢品。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漳郡別駕丁儒賦《歸閑詩》中以“清波出素鱗”來描繪水仙花形態。明代(1368~1644),據龍海蔡坂村《張氏族譜》載,景泰年間其祖上張光惠從河南告老還鄉,研就水仙閹割繁殖方法進行大面積栽培,漳州水仙始日益繁衍,由于優越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栽培技術,被載入世界花卉良種手冊。明隆慶三年(1569),從海澄月港輸出國外,成了異國貴胄案幾上清雅高貴的象征。乾隆《龍溪縣志 物產志》記載:閩中水仙以龍溪為第一(龍溪即漳州前身),載其根至吳,越冬發花時,人爭購之。康熙皇帝曾賦詩云:“翠帔緗冠白玉珈,清姿終不污泥沙。騷人空自吟芳芷,未識凌波第一花。”歷代文人騷客,多有賦詩流傳后世。新中國成立以來,漳州水仙成為首都的“迎賓花”,每年春節,在中南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都能看到漳州水仙花靚麗的風姿。在尋常百姓家節慶之日的案幾上也少不了她的倩影。1984年水仙被定為漳州市市花,1987年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1997年被定為福建省省花。2004年初“漳州水仙花”取得國家證明商標注冊。
在漳州,蘭花也是不能被忽略的花。有國蘭和洋蘭。洋蘭花色艷麗,香氣寡淡,國蘭品貌高雅端秀,香氣清雅怡人。國蘭品種繁多,有春蘭、建蘭、墨蘭、寒蘭、蓮瓣蘭、蕙蘭、春劍等。單單建蘭就有馬耳蘭、素心建蘭、種建蘭、金邊建蘭、銀邊素心建蘭、線藝建蘭、蝶瓣建蘭、大葉建蘭等。最喜“素心建蘭”,喜歡綠色的素心蘭。不僅愛它的意向,也愛它的品相,連花帶葉皆青綠,如果此花有心,那么心也是綠色的吧?一顆素潔的心自然要叫素心了。漳州南靖自古就是我國建蘭、墨蘭、寒蘭的主產區之一,宋代,龍江(今漳州)人趙時庚就著有《金漳蘭譜》。是我國第一部,也是世界最早的蘭花專著了。且熱帶雨林的野生植物繁茂,也給野生蘭花提供了生長的條件,南靖山林里就有很多墨蘭,野生蘭花資源豐富,品種多品質優。《禮記》中有關于大臣向皇上奏事要懷抱香蘭的記載,蘭花素有“國香”美名,可見其珍貴可。花博園里的花兒實在太多,實在都很珍貴,限于篇幅只能這般略說一二。這些花花草草委實讓人不敢小覷。花卉,之于漳州,如同鉆石之于南非,石油之于伊拉克。
憶往昔,1995年,漳州市委、市政府把花卉作為重要優勢產業來抓,引進外資、品種、技術、設備等提供更良好的政策環境。一個好政策帶來一個好時代。歷史又給了漳州這片土地一個新的機遇,花農們更是放逸手腳,撒了歡地干,花卉品種已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花農們的種花養花史,大致走過了挑擔賣花、占街為市、搭棚經營、集市規范四個階段的路,從販夫走卒、引車賣花之流一步步成為花卉企業家、花卉藝術家,令人感慨和難以想象。如今,漳州國道324線路有百里花卉苗木走廊、千家花卉企業、萬畝花卉基地的長廊,如火如荼的花卉事業蔚為壯觀。讓漳州這座花園城市,也一年更比一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