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憲梅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不僅僅是教學環節,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加強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的促進作用,是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方向。但由于實踐教學制約因素多、教學環境復雜,要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需要厘清幾個關系:一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二是實踐教學和社會調查的關系;三是實踐教學和專業教育的關系。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關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而實踐教學不僅能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同時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環節之一。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及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與此相適應,近年來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都突出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實踐中結合學校特色,探索實踐教學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目前為止,實踐教學在部分高校已經初見成效。但作為一種新的嘗試和探索,從時間上看,實踐教學的開展僅僅幾年,雖然各高校在實踐教學中出現“百花齊放”的態勢,但在一些有關實踐教學的基本理論方面,還存在“百家爭鳴”的局面。為了使實踐教學能夠向縱深方面發展,需要加強實踐教學基本理論的研究。基于此,文章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為中心,著重闡述了實踐教學中需要處理的幾對關系,以期推動實踐教學的深入發展。
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兩個不可缺少的環節,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區別,統一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所謂理論教學,重在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要方式,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所謂實踐教學,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與課程內容相關聯的社會實踐活動,重在突出教師主導下的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關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理論教學具有場所的確定性,強調知識傳授的系統性。實踐教學具有場所的非確定性,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和感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并最終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操作性。二是理論教學重在理論,強調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抽象性。而實踐教學重在實踐,側重理論在現實中的應用,以鍛煉和優化學生的主體能力為落腳點,具有具體性。三是理論教學以分數考核為依據,強調結果評價。實踐教學以實踐體驗為依據,強調過程評價。四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也不同。理論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實踐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是組織活動和指導實踐。學生在理論教學中被動的接受理論灌輸,而在實踐教學中卻突出其廣泛參與性。在社會實踐中覺悟理論、深化認識、升華情感、磨練意志。
關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的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二者有著共同的目標導向。不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是以科學的方法論為指導,其最終目標都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二,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方面,實踐教學以理論教學為前提和基礎。也就是說,理論教學是“本”,是實踐教學必要的準備,失去理論教學這個平臺的依托,實踐教學就失去了其鮮活的生命力。反過來,成功的實踐教學可以進一步鞏固理論教學的成果,加深學生對理論教學的認知和把握。另一方面,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拓展、延伸和補充。針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有學者曾指出:“實踐教學本身就是一種以社會實踐活動形式表現出來的理論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是要把理論內化為行動,而理論教學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單純的理論教學可能會讓學生半信半疑。而實踐教學具有具體性,可以通過學生的親力親為,在自身的實踐中深刻體會理論的科學性。從這一角度來講,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拓展、延伸和補充。
在二者關系上,我們既要認識到實踐教學的不可替代性,同時也要認識到理論教學的基礎性和前提性。如果盲目地提高實踐教學的地位,甚至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對立起來,實踐中會適得其反。因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
二、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的關系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與一般意義上的社會調查具有共性的地方。首先,二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之一,圍繞這一環節各高校從不同角度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同屬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其次,二者都強調學生用所學理論知識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和奉獻社會,從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程度,不斷地提升自我能力的社會活動過程。也就是說,二者都是強調從實踐中提升能力。
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與一般意義上的社會調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內容上看,社會調查的內涵更加寬泛。實踐教學是緊密圍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幾門課程的內容展開 ,并服務于課程目標和整體教學目標,具有鮮明的課程性。也就是說,實踐教學可以作為社會調查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時間上看,社會調查在高校開展的比較早。根據1987年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關于廣泛組織高等學校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意見》的要求,在上個世紀80年代各高校就已經陸續開展了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活動。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最早是從“98方案”實施后開展的,在新世紀后,尤其是“05新方案”實施后,得到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廣泛認同。可見,二者起步時間不同。從組織者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組織者是由教學部門組織的,而社會實踐則主要是由高校團委和學生會等機構組織安排。從實踐效果來看,雖然二者都突出強調實踐對學生的指導作用。但由于實踐教學組織嚴密、要求嚴格,要通過策劃、組織、實施、評價等諸多環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協調,并且需要一定的財政支出。正是由于受到多方面條件的限制,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效果差強人意。而社會調查雖然形式上靈活多樣,但由于組織上較為松散,很多社會調查最終流于空泛。可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部分高校在實踐教學中存在誤區,把實踐教學和社會調查等同起來。這勢必削弱實踐教學的教育和教學本質,使實踐教學的目的和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應整合實踐教學和社會調查的實踐資源,借鑒彼此的有益形式,達到實踐育人的良好后果。
三、實踐教學與專業教育的關系
專業教育實際上是大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大學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專門人才。在專業教育和實踐教學的關系上,部分高校存在顧此失彼的現象,究其根本,就是對二者的關系缺乏科學的分析和論證,最終導致實踐教學和專業教育的矛盾。實際上,學生不僅要系統掌握本學科的專業技能和專業基本知識,同時要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觀察社會、解決問題,而這些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無疑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這其中實踐教學的作用自然是功不可沒。因而,要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必須處理好實踐教學和專業教育的關系。
要達成這樣的實踐教學目標,需要組織實踐教學的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儲備。事實上,每個人所涉獵的知識領域和專業特長都是有限的,必然會存在一些生疏的領域。鑒于此,實踐教學的教師可以酌情邀請部分專業課教師輔助指導學生,使學生不僅最優化地完成實踐教學的目標,而且還從中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為此,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環節要與專業課學習等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充分利用專業教育的平臺,把實踐教學與專業教育、專業實習結合起來,從實踐教學內容的選擇、實踐路徑以及實踐目標的定位等多方面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專業教育的融會貫通。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不僅僅是一個教學環節,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加強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的促進作用,是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方向。但由于實踐教學制約因素多、教學環境復雜,要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真正的做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相互促進,任重而道遠。只有厘清以上幾個關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育人功能、認知功能、優化功能和提升功能才能得以彰顯。
參考文獻:
[1] 黃蓉生,白顯良.關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
[2] 曾令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0).
編輯∕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