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秀
摘 要:新課標人教版教材中選入了許多文質兼美的長文,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其所占的比例也隨之增多。這些“長文”,因其文字多、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往往讓教師難以駕馭。常常因為花費時間長,而收效卻不大等原因,使得教師害怕教長文,學生厭煩學習長文。如何辯證地解決好“長文”教學時內容與時間上的矛盾,實現“短教”,成了閱讀教學中急需解決的一個難題。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尋求文本的一個切入點,來牽動對整個文本的學習,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這樣可以達到長文短教的目的。
關鍵詞:長文短教;閱讀教學;切入點
長文,是指那些篇幅較長,文字頗多、信息量大的文章。一般來說,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800字以上(第二學段)或1000字以上(第三學段)的現代文,都可以被稱為長文。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或手段,取得盡可能高的教學成效,就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因此,長文短教顯得尤為迫切。
一、從題眼切入,窺一斑而見全豹
一篇文章的題目常常體現了全文的中心,特別是題眼,往往能讓學生通過它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所謂的“窺一斑而見全豹”。把文章的題眼作為切入點,能使學生準確地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及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師可以以此為主線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培養。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的一篇課文——《將相和》,“和”是該文的題眼,并以此為線索貫穿全文,講述了將相由不和到和好的過程。教學時,可以緊緊圍繞這個“和”字展開,先讓學生討論“將相為什么不和”,引出前兩個故事,即第三個故事的起因: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為趙國立了功,趙王封他為上卿,職位在大將廉頗之上,引起了廉頗的不滿,導致將相不和。因為一個問題,理清了三個故事間的聯系——前兩個故事是后一個故事的起因和鋪墊。接著再討論一下“將相怎么樣和好的”,這不僅突出了藺相如愛憎分明、識大體又顧大局的高尚品質,同時也體現了廉頗的知錯就改和勇于自省的精神。在此基礎上,再將人物的個人精神上升至愛國主義的高度——為了國家的利益,將相必須和好。至此,順理成章地歸納出三個故事都是圍繞一個中心組織在一起的。
二、從中心點切入,提領而頓抓主旨
“最高明的雕塑家是把石塊的多余部分恰到好處地鑿掉的人,而最好的老師應當是那些刪繁就簡為孩子成長指明捷徑的人。”高林生老師曾經這樣說。作為教師,課堂上就應減少繁瑣的講解,增加讓學生入境體驗、感悟的時間。教學時,教師如果把中心句當作切入點,將對中心句的理解同中心思想、課文的思路等有機組合在一起,就可以做到化繁為簡,讓課堂教學這一主脈絡變清晰,使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條理地思索,促使他們形成系統化的思維,進而直接達到教學目標。
三、從文章重點切入,精講精讀
一篇課文,不管它篇幅有多長,總有其重要的內容。如果抓住了它的重點內容,順而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就能較為容易地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主要講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故事先寫小女孩在下著雪的大年夜街頭赤腳賣火柴的情景,說明她又冷又餓;接著寫小女孩實在是太冷了,不由得擦燃了火柴,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最后寫小女孩凍死在街頭。如果把這三段進行比較,不難發現,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幻象這一段是重點。這一段中提到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并借著火柴的亮光,看到了溫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鵝、高大的圣誕樹和慈愛的奶奶。小女孩的眼前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幻象,而不是別的呢?這主要和她當時的處境有關。因為當時的她又冷又餓,又缺乏家人的疼愛,太痛苦了。溫暖、食物、快樂及家人的疼愛等,都是她沒有的,她有的只是寒冷、饑餓和痛苦,這樣的安排,不僅使幻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憐。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將小女孩的幻想與現實生活的對比作為側重點,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那時候社會的貧富懸殊,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小女孩凍死街頭的社會根源,從而引起共鳴,更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從矛盾點切入,巧設問題,激活學生思維
問題,既可以是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活水源頭,也可以當作引領學生開展閱讀的切入點。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要巧妙,語言訓練點要精心創設,這些都可以作為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點。這就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預見性和統籌觀,要使設計出的問題可以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同時也應具備牽一發而能動全身的功效,這樣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并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等途徑,幫助他們縮短與文本的距離,實現和文本的交流,品味出其間語言文字的內涵,感受其間精彩和神奇之處,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而作為關鍵點的問題,其突破口和支點都能在文章內找到,只要找準一點,由此散開,帶動學生對全文各個部分的閱讀感悟,以此防止閱讀教學過程中出現“沙化”及“費時”現象,從而使教學的效率、閱讀的質量都能有所提升。
文章因類型不同,就該用不同的切入方式,教學時教師做到因課而異、因人而異。“長文短教”,不僅使教師“教”的時間壓縮了,也使學生“學”的時間相應增加了。這樣一來,學生在閱讀時就更有時間去感受、理解、欣賞文本,從而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是快樂而又幸福的。
參考文獻:
[1]楊建林.談小學語文的長文短教[J].考試周刊,2017(16).
[2]沈彥杰.長文短教,優化小學語文課堂設計[J].課外語文,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