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也越來越受到眾多一線教師的重視,它在培養學生基礎習作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方面始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小學生的習作現狀卻不容樂觀,在習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更是未曾得到真正的解決,嚴重限制了小學生學習作水平的提高和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從重視以讀促寫、培養習作技能以及完善習作評價三方面展開了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以讀促寫;習作技能;習作評價
眾所周知,習作與生活息息相關,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是在習作中培養起來的,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切實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從而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為此,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樹立學生的習作自信心,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從而使他們能夠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感受。而以下,便是對此的一些看法與實踐。
一、重視以讀促寫
“以讀促寫”指的是利用閱讀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顯然,閱讀是習作的基礎,更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關鍵,因此,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真正實現以讀促寫是習作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考慮到小學生的閱歷不足,對外界的感知能力較弱等特點,要想充實學生的頭腦,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為學生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來閱讀。但是,在選擇習作課要用到的閱讀材料時,教師就要充分考慮閱讀內容與習作內容的契合度,從而使學生能在閱讀中激發想象力,找到習作思路,進而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例如:在以“變化”為主題的習作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理解變化的含義以及變化的范圍,我首先帶學生回憶了先前講過的課文,如《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黃河象》《樓蘭之死》等,從而使學生了解了不同方向的變化之意。除此之外,我還為學生選擇了三篇課外閱讀,帶領學生認識其他幾種不同的“變化”,隨后便以小型討論會的形式鼓勵大家分析這些閱讀內容,同時說出自己對于變化的看法。顯然,這種通過閱讀促進學生習作的方式對于學生更有效地了解習作內容具有重要作用,更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二、培養習作技能
作為語文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習作技能,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技能培養方法,更需要在每一節習作課前設計教學方案,從而在確定習作目標的前提下,有計劃地開展習作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深入研究習作題目,使題目更富趣味性;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題目,使學生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增強自信心;最后則是要求學生摘抄優美的詞句或記錄好的習作內容,從而使學生在積累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自己的習作技能。如此一來,學生的習作能力必然能夠獲得實質性的提高。
例如,在以“書”為主題的習作教學中,考慮到小學生在習作中的諸多問題,同時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習作技能,我將這一主題限定在了“讀書好,好讀書”上,從而在結合學生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進行了教學設計。因此,在上課后,我首先將這一內容寫在了黑板上,隨后要求學生對這一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告訴大家可以對上一位學生提出的看法進行補充和提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段時間過后,我大體了解到了學生的看法,并對他們的看法進行了總結,鼓勵大家寫出自己的特點來。同時,也引導學生有效利用自己積累的優美句子,使其為自己所用。
三、完善習作評價
教師對學生習作的修改和評價,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方式。顯然,針對習作的評價,教師一方面能夠發現每一位學生在習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而根據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另一方面則是能夠使學生通過評價中所指出的問題認識到自己的習作缺點以及從評價中的鼓勵和褒獎激發學生的習作自信心。顯然,這些綜合評價對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僅僅依靠教師評價過于單一,需要教師完善習作評價,將生生評價、個人評價、小組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例如,在針對課上習作或者考試習作進行評價時,我通常會根據不同的內容和形式選取不同的評價方式。課上的習作考慮到大家用時較長且質量相對較高,我通常會采用小組討論評價或生生評價的方式,使學生在評價他人習作的同時能夠取長補短,意識到自己習作中的問題,從而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而針對考試習作,因為涉及評分等一系列問題,我通常會以教師評價為主,個人評價為輔,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能夠做到及時自省,更能使學生在兩種評價的對比中感受習作問題所在。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有助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總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理應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應該在了解當下習作現狀的前提下,采取針對性的習作教學措施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高冬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5).
[2]劉韻.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