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桂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本課設計以這一基本理念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線,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努力使學生在“做中學”,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新知,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周長;教學;計算公式
一、教材分析
“周長”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包括認識周長、周長的測量與計算、長方形與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些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學習了周長這一單元后,學生雖掌握了周長的一些基礎知識,但還沒有形成解題能力。因此我把這部分知識歸為三類,分幾節課補充完善教學。今天是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涉及的相關知識進行系統復習。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周長的一些基礎知識,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計算公式,但部分學生對周長的概念還不是很明確,還不能正確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問題。
三、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熟練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計算周長。
2.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有關的實際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和靈活解題的能力。
3.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充分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圖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長的變化。
四、教學過程
1.梳理舊知、情境引入
小朋友,今天我們有一個好朋友要和大家見面。(課件出示喜羊羊和大家打招呼:我是喜羊羊,看,我家漂亮嗎?你們想到我家做客嗎?不過這次要回答出我的幾個問題才能到我家做客哦!)
(1)你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點嗎?
(2)你知道什么是周長嗎?請摸一摸、說一說吧!
讓學生拿起數學課本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讓學生摸一摸正方形紙的周長,讓學生跟著課件分別用手描一描圖形的周長。
(3)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呢?
找多名學生說,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復習課,如果不增加點吸引孩子的內容,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動畫情景故事引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導探究、質疑拓展
課件出示喜羊羊圖片:小朋友們回答得真好,請到我家和我一起玩闖關游戲吧!
第一關:真假判斷
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計算對嗎?請說一說,如果不對,請說明原因,并快速說出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3.鞏固拓展
第二關:勇往直前
把兩個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學生動手拼,并計算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
(設計意圖:基礎知識掌握之后,要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讓學生充滿信心去鞏固復習所學知識。)
4.總結
小朋友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獲呢?
教學反思:由于這一內容知識點多,我選擇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復習”這一內容。關于周長、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這一知識點,學生都學習過,大部分學生能夠運用概念和公式解決問題。如果按照傳統的復習課來設計的話,學生會感到枯燥沒興趣。所以本節課的設計以動畫人物——喜羊羊引入,探究部分和鞏固部分采用智力大闖關的形式進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知欲望。本課的研究有些深入,不再只局限于概念和公式的教學,而是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動腦思考,動手驗證。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成為積極的行動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課堂上讓學生思考、實踐、交流,并用所學得的知識解決問題,理解圖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長變化。